孟達投靠諸葛亮,為什麼會失敗?

導言:劉備的上庸守將孟達背棄舊主三次,反覆無常,終於落得敗亡的下場。史書上記載的孟達多為"反覆"之人,其實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孟達的"反覆"有許多原因。他絕劉降曹與叛魏歸蜀的舉動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不能把所有的原因都僅僅歸到他個人上。

孟達其實是蜀國內部集團鬥爭下的犧牲品,他的敗亡很大程度上歸因於蜀國的內部集團鬥爭。

孟達投靠諸葛亮,為什麼會失敗?

01

孟達降曹的原因在史書上有詳細的記載雖然說法不盡相同,但是多個史學家都認為孟達降曹的主要原因是劉封"侵陵"事件,沒有救關羽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其實,孟達降曹的真正原因應該是無法在蜀國兩大集團的鬥爭下生存,逼於無奈之下所做出的舉措。取得益州後,劉備集團出現了荊州集團、益州本來就有的東州集團、益州集團這三個政治派別對立的情況。

益州集團由於地勢偏遠一直相對落後,相比之下,東州集團較為強大。因此,東州集團就成了荊州集團的一大威脅。劉備能取得益州,東州集團的主要人物功不可沒,以法正為代表的東州集團深受劉備信任。面對東州集團地位陡然上升的局面,諸葛亮不滿卻又無奈。

東州集團地位上升勢必會影響荊州集團的在蜀國政權中的絕對優勢地位,雙方矛盾激化在所難免。所以荊州集團必然會想方設法地削弱東州集團的實力,孟達攻房陵就是一個絕佳的時機,荊州集團自然不會放過。

孟達投靠諸葛亮,為什麼會失敗?


02

孟達早先個人帶兵攻打房陵,蒯祺遇難以後,劉備對孟達的態度發生了巨大變化:先是奪了他的兵權,後又有功不賞。

究其原因,不難得出答案。蒯祺是諸葛亮的姐夫,諸葛亮從小與姐姐相依為命,姐弟情深。孟達完全不顧及諸葛亮的面子,擅自殺了他姐夫,諸葛亮自然不悅。而諸葛亮是能影響劉備決策的人,這是其一。


孟達投靠諸葛亮,為什麼會失敗?

其二,蒯氏家族與荊州大族間關係密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荊州集團不能容忍孟達殺蒯祺一事,必然要做出反應。此時正是藉機打壓東州集團的絕佳時期,諸葛亮怎麼能放過?而且鑑於荊州集團在劉氏政權中的地位,該集團的決定定會對劉備的決定產生影響。而劉備在吸取曹操殺邊讓的經驗教訓以及綜合顧忌到荊州集團在劉氏政權中的地位後,必須得對孟達採取制裁——奪了他的權。

孟達投靠諸葛亮,為什麼會失敗?

劉備派劉封接替孟達,由於劉封具有劉備心腹和荊州集團骨幹這一雙重身份,所以他的到來既不違背荊州集團的利益,也對劉備加強東三郡的統治有益。劉封接替孟達之位後,奪了孟達象徵權力的鼓吹,光明正大地羞辱孟達。孟達在政治上陷入孤立無援處境的後,無力面對整個荊州集團的攻勢,為求自保,降魏也是無奈之舉。孟達即使在降魏之時還表辭劉備,字裡行間全是無奈

劉備很清楚孟達是在無力抵抗荊州集團的情況下降魏的,但是他卻放任不管,孟達只能有降魏這一個選擇了。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孟達降魏是在荊州集團的攻擊下無奈做出的選擇,荊州集團在與東州集團的抗爭中取得了勝利。

孟達投靠諸葛亮,為什麼會失敗?

03

在孟達降魏以後,諸葛亮和東州集團的李嚴都與他有書信來往。諸葛亮的目的是誘降孟達,藉機消滅他;而李嚴的目的則是勸孟達歸蜀,壯大東州集團的力量。諸葛亮趁孟達在司馬懿的領導下"心不自安"之際誘降孟達,把之前迫使孟達降魏一事全怪到劉封頭上,絕口不提私人恩怨。

他在誘降取得成功後,又派人故意洩露孟達叛魏的打算,在孟達被司馬懿攻打的時候敷衍式地援救,這一舉動直接導致了孟達的敗亡。在孟達的敗亡中,諸葛亮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他促使了孟達的敗亡。諸葛亮雖在使孟達敗亡一事上取得了成功,但是他卻喪失了重新奪回東三郡的絕佳時機,東三郡是戰略要地,一經拿下,蜀國便能如虎添翼。若再與東吳聯合起來,曹魏必會腹背受敵

可是他因為集團紛爭,放棄了這個機會。解決東州集團的威脅後,諸葛亮在維護荊州集團地位的同時也注意到了要協調這兩大集團利益的情況。這一治國策略在諸葛亮死後也在發揮著作用,兩大集團沒有出現過大斗爭。

孟達投靠諸葛亮,為什麼會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