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品讀第二十七章 世上沒有無用之人,也沒有無用之物


道德經品讀第二十七章 世上沒有無用之人,也沒有無用之物


【感悟】

一、老子講了“善”,“善行”、“善言”、“善數”、“善閉”、“善結”五善,行為不留下不利痕跡、說話不留下把柄、計算不用工具(默記事物發展變化,找出規律並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和狀態)、善於封閉自己,不用鎖和閂(關鍵時刻保全自己);不用繩索就可以捆綁人,對事物有絕對的掌控力。這樣的人是完人,是高人,是具有大智慧的人,是我們的榜樣和目標。

二、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用之人,也沒有無用之物。

作為一個管理者、領導者、教育者,又或者僅僅是同事、朋友,要能夠看到別人的長處、優點,勸勉他、誘導他。

不憑藉自己自己單一的評價標準,而嫌棄厭惡他人,也許他在這方面不行,在另一方面卻有獨到的智慧,所謂人盡其才,更有句話叫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又比如孩子,鑑於現如今注重分數、圍繞高考的教育體系來說,我們經常會出現習慣性思維,假如一個孩子成績不好,那他就是個“差生”、“學渣”,可是其實,他可能只是對於學習不擅長,但是他有運動天賦、藝術細胞或者極強的動手能力。

作為家長或者老師,要有“世上絕沒有無用之人”的觀念,要學會看到一個人的“立體面”,挖掘他的潛力,開發他的智能。

對於物品,我們同樣也要學會看到他的價值,在丟棄之前,想想它還可以派什麼用場,比如,我把家裡喝空的茶葉桶,精美小巧,底部鑿洞,種上多肉,本該扔進垃圾桶的東西,現在卻成了家中的一道風景。


道德經品讀第二十七章 世上沒有無用之人,也沒有無用之物


現在的人,喜歡買買買,又喜新厭舊,不停扔扔扔,買的時候,要想想到底是不是自己喜歡的、必須要買的;扔的時候,想一想,它還能不能有其他用場,可能變換下思路,它又在其他地方大放異彩了呢。

另一方面,遵循規律、道的人,對於不“善”之人,即不遵循道的人,要吸取他的教訓,給自己提示警醒,提醒自己不犯他同樣的錯誤,不讓自己因同樣的原因被他人厭惡。

一個人要學會不停探索追求事物表面背後的本質和本性,做一個“善行”、“善言”、“善數”、“善閉”、“善結”之人。


道德經品讀第二十七章 世上沒有無用之人,也沒有無用之物


三、要明白,即使智商超高、聰明絕頂的人,假如不按照規律行事,他還是愚昧的,還是不會有好的結局。

要包容淡定,看別人未看之本,容別人不容之人,忍別人不忍之事,看清看透,能屈能伸,才是真正的得道之人。

這裡的“善人”指能夠認識大道並能遵循大道行事的人;“不善人”即不能順從大道行事的人。


道德經品讀第二十七章 世上沒有無用之人,也沒有無用之物


【原文】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xiá)謫(zhé);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jiàn)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譯文】

善於行走的人,不會留下痕跡;善於說話的人,不會在言語上留下任何破綻;善於計數的人,不用籌碼也能計算;善於閉守的人,沒有門閂別人也無法把它打開;善於捆縛的人,不用繩結別人也無法解開。所以有道的人經常善於做到人盡其才,因而他眼裡絕不會有無用的人;經常善於做到物盡其用,在他眼裡絕不會有無用之物。這叫作內藏著的聰明智慧。所以,善人可以作為不善人的老師,不善人可以作為善人的借鑑。如果不尊重善人的指導,不珍惜不善人的借鑑作用,即使自以為絕頂聰明,其實也是大糊塗。這實在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大家好,我是拂塵記,寫日常感悟,聊親子日常,拂生活塵埃,感人間之愛。

如果感興趣,可以關注我,加入我的圈子,我們一起品讀道德經,一起來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