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真的是因为养皇亲国戚被拖垮的吗?

皮卡Giao


明朝之亡,在于多种原因,而绝非只是供养皇族所致!

一、明朝宦官参政导致政治昏聩,吏治一日不如一日!

自古以来,宦官干政的结果都很悲惨。而在宦官干涉政治的这些朝代中,明朝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带来的后果也是最严重的!明朝有名的权监如王振引发土木堡之变,导致明朝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自此明朝政策专攻为守。在如权监刘瑾也是祸乱一时,时称“八虎之乱”。在这之后的大太监也多是贪污成风,使得明朝的政治风气都变得腐败不堪。

二、明中后期的党争,消耗了大量明朝的国力!

到明中后期,党争剧烈。大臣们多是分成几个派别,有的是按地域分的,有的是按政见分的,不同党派相互争斗,互相攻击,这个党派的官提的意见,不论好坏,都会遭到敌对党的攻击,最后就算是好的决策也只能不了了之,可以说党争使得明朝中后期很难干成大事,也大量消耗了明朝的国力和精力!

三、由于气候原因,明中后期发生多次自然灾害,导致经济和社会混乱!

自从明朝中期开始,因为全球进入小冰河时期,所以了多次大的旱灾,导致了大部分地区农业歉收,大量农民流离失所。这些对于以农立国的明朝来说绝对是一次重大的打击,不仅是本来就不富裕的财政收入雪上加霜,大量破产的农民也成为了社会的一大不安定因素,这些农民到后来甚至演变为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极大消耗了明朝的国力。

四、需要供养的皇亲国戚太多,把本不富裕的财政彻底压垮!

明朝的财政可以说大多数时候都是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为何?需要供养的人太多了!有繁多的公务人员要养活,有一大批的功臣勋贵要养活,有一大批的皇亲国戚要养活,更别说皇帝自家本身大量的用度开支,这都是很大的一笔开支!除去这些的国库真的很难在干什么大事了,更别说发展军事和经济了,连维持都渐渐的艰难起来了。但可悲的的是国库穷但皇帝的小金库却很富,因为皇帝每天想的是如何把国库的钱变成自己的内库,以至于出现国家财政日益艰难的现象,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可悲的现象。

总结;雪灾来临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所以,明朝的灭亡,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根本原因,我认为还是时代在变化,封建制度在一天天的腐朽,旧事物迟早会被取代,唯一不定的只是时间的长短罢了!


观古鉴今说历史


西汉中山靖王之后的东汉刘备只能卖草鞋为生,明朝朱元璋的后人在明朝去卖草鞋这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一件事情。

明朝的宗人府

明朝管理皇亲宗室的机构是宗人府,清朝那是学明朝这么干的。不过明朝的宗人府权力大都归了礼部,是一个空架子。清朝的皇家宗室后人数量和明朝的皇家宗室比起来简直就是米粒之光和太阳相比了!(明代桂林的靖江王府,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朝藩王府,朱元璋侄孙朱守谦的府邸,耗费钱财很多才修建好)

一、明朝的藩王制度。

明朝规定,皇帝的子嗣都是亲王,亲王都有藩属地,故称藩王制度。皇亲宗室的爵位有八级:

1、亲王。

要求:必须是皇帝的儿子;

继承:嫡长子继承制,只有一个后代继承亲王的爵位;

其他儿子:降一级为郡王。

2、郡王。

要求:亲王非继承亲王爵位的儿子;

继承:郡王只有一个儿子继承郡王位置,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来继承;

其他儿子:降一级为镇国将军。

3、镇国将军。

要求:郡王非继承王位的儿子;

继承:只有一个儿子继承爵位,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来继承;

其他儿子:降一级为辅国将军;

4、辅国将军。

要求:镇国将军非继承爵位的儿子;

继承:嫡长子继承制,一个儿子继承爵位;

其他儿子:降一级为奉国将军;

5、奉国将军。

要求:辅国将军非继承爵位的儿子;

继承:嫡长子继承制,一个儿子继承爵位;

其他儿子:降一级为镇国中尉;

6、镇国中尉。

要求:奉国将军的非继承爵位儿子;

继承:地长子继承制,一个儿子继承爵位;

其他儿子:降一级为辅国中尉;

7、辅国中尉。

要求:镇国中尉非继承爵位儿子;

继承:嫡长子继承制,一个儿子继承爵位;

8、奉国中尉。

要求:辅国中尉的非继承爵位儿子;

继承:所有后代都是奉国中尉,不再降低。

明朝给这些爵位的禄米分别是:10000石、2000石、1000石、800石、600石、400石、300石、200石。也即是说朱元璋所有后代在明朝都有饭吃,饿不着,最低一年也有200石的米粮可拿。200石的粮食,换算出来应该是2400斤粮食,足够养活一家人的,可以不像刘备那样去卖草鞋为生了。

除了因犯罪被夺爵、降爵之外,断绝子嗣也就没有人可以继承爵位了。这里有一个非常大的弊病,亲王虽少,但郡王的人数巨大,之下的爵位人数依次按照几何级数增加,朱元璋是鼓励后人生育的。

明朝一朝共封87个亲王,65个实封、22个追封,人数也不算多。但是郡王的人数马上就飙升起来了,终明朝一朝有郡王924个。至于之下的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都是按照几何级数增加的。

根据1595年的宗人府户籍人口档案记载,共有人数157000多人,都是朱元璋的后代,最小的爵位也是奉国中尉,没有一个平民。这是档案记载的,还有一部分档案没有记载,没有记载的一般都没有俸禄。

这么多人口的朱元璋后代,其俸禄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了,明朝后期的时候,这些人的禄米也不是完全发到位的,但总不至于饿肚子的。(清代宗人府图,明朝早就设宗人府,但权力归了礼部)

二、庞大的寄生集团人口如何处置?

按照明朝的规定,这些人全部都不是平民,享有特殊的政治地位,根本就不用劳作,唯一的事情就是繁衍后代,只要有后代就有俸禄。

除此之外,明朝政府还安排了大量的官员管理他们,还要给他们修建府邸、婚丧嫁娶王朝都要照顾,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开销。到了明朝中期之后,随着人口的增加国家财政对宗亲的开销迅速增加,王朝已经不堪重负了。

明朝嘉靖后期,宗亲的俸禄成了嘉靖皇帝非常头疼的一件事情了。根据直隶监察御史史润的奏折称:天下最大的积弊及时宗藩的禄米了,全国解送到北京的粮食每年400万石,而各地王府的禄米达到了853万石。山西省存粮152万石,该省宗亲的禄米达到了312万石;河南存粮843000石,宗亲禄米192万石,已经出现了重大的缺口问题了。各省的官吏、军队的粮食还没有计算在内。河南、山西两省的明朝宗亲太多,两个省基本都养活不了了,只能在其他地方进行弥补。(明成祖朱棣初期藩王辖区图,到明朝末年占地更加厉害了)

这事牵扯的都是皇亲,必须得皇帝点头才能进行处理。万历皇帝终于点头要处理宗亲人数众多的问题了,不然王朝财政和地方财政是负担不了了。主要采取了两条大的措施:

第一,控制宗亲的数量。

比较远远亲开始基本都进入不了宗人府的户籍册了,进入不了就意味着没有固定的俸禄。

第二,允许宗室人员从事士农工商行业。

没有收入的宗室人员,王朝鼓励他们从事各行各业谋生,会给以一些优惠政策。

宗藩们兼并土地的狂潮。

以上两项大的政策如同开了闸的猛虎一样,为了让子孙后代都有安定的生活,各地的宗藩们开始兼并土地,巧取豪夺,对租种宗藩土地的佃农加紧剥削,有时租金太贵,连当地的政府官吏都看不过去了,与这些宗亲协商降低土地租金。这也只是个别现象,根本挡不住宗亲们贪婪的步伐。

这些宗亲们造就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不务正业,让他们自谋出路,简直是等于痴人说梦。

清朝时期,乾隆皇帝也预见到闲着吃饭拿俸禄的旗人越来越多,王朝财政支出不堪重负。乾隆给出优厚的条件让北京的旗人到东北开荒,大多数北京的旗人无动于衷,死活不愿意去,只有少数人去了。最终乾隆皇帝也是无可奈何,只能作罢。

其实明清两朝都看到了宗亲们或者旗人增加引起的财政危机如出一辙,都想处理,但都没有成功,这些人死活都不愿意丢弃原来的特权地位。没有办法,只有加重老百姓们的负担了。(李自成雕像,是明朝统治者成就了李自成)

明朝的宗室制度,严重增加了明朝的财政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流民起义是明朝灭亡的主因,李自成、张献忠没有那么大的本事聚集老百姓,是清朝统治者们将百姓逼得没饭吃,使为数众多的百姓变成了流民,到处流浪谋生。众多的流民只有两条路:第一,要么苟延残喘,随时死亡;第二,要么愤而起义。李自成等农民起义领袖,引领了这股潮流,灭亡了大明朝。(张献忠雕像)

设若,明朝没造成那么多的流民,李自成、张献忠也翻不起什么浪花来的。


明朝皇亲国戚是拖垮明朝财政、粮食的重要原因之一,从一个方面讲也可以说他们拖垮了大明朝,此外还有官僚、地主阶层的有力“配合”。


穿越再现彼岸


不是!明朝垮台就是崇祯的责任。一、崇祯上台的时候,他握有大权,他什么都可以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军队都归他任意指挥,调遣。他是有权的,当然也就是该负责的。二、崇祯在位17年,最后打垮他的是农民起义。其实,明崇祯政府有很多次机会可以消灭起义队伍,是他错失了机会,要么是用人不当,要么指挥失误,要么是缺乏担当,都缘起于他的性格缺陷!三、即便是最后的时刻,他有勇气,有魄力的话,迁都南京也还是有机会的。他知道人民,特别是他的文臣武将都对他不信任了,所以他放弃了,他全部都放弃了。四、崇祯其实是不懂政治的,他到死都没有明白。他不懂政治需要平衡,所以他处死了魏忠贤;他不懂文臣武将都需要监督,因为他失去了魏忠贤去后的监督力量;他不懂斗争需要手段,所以他连军费筹措都没有办法;他不懂得怀柔,不懂得恩威,所以他滥杀。简单粗暴的滥杀让他最后成了孤家寡人,也最终杀死了自己。五、崇祯没有君王的胸襟。没有谋略,不懂隐忍,狡兔未死,飞鸟未尽,大敌当前,就杀走狗,弃良弓,毁长城!所以,崇祯的自杀是真的自杀,是他17年慢慢铺就的道路!崇祯是个可怜的人,因为他是个可恶的人!


阿罗228862080


不能说是因为,但养宗室耗费了许多财务,这对于明朝的灭亡有很大的影响。

朱元璋对自己的子孙太高了。明朝宗室都不用工作,国家就得白白养着他们。

而且朱棣登上皇位后,也限制宗室,宗室没有啥事能做,就生孩子呗。结果明朝宗室越来越多,需要耗费的财物也越来越多。对明朝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


czy哈哈


大明200多年基业皇室,宗室的确繁衍了十几万皇亲国戚。但要说是不堪供养皇室而亡国就有点扯淡了。

大明灭亡的原因很多,有天灾人祸,有贪污腐败,有阶级矛盾,有腐朽思想制度,有野蛮的外族入侵。供养这些皇亲国戚实在不是什么主要灭亡原因。

明朝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完善的宗室分封规定,藩王的封地,规模,俸禄都是有严格监管的,稍有僭越都是要严肃处理的,轻则罚俸,重则治罪。国库不堪重负是不可能的。而且大明经过历代励精图治,特别是张居正的变法,国家对宗室的管理已经越发完善。国家财政拨款给宗室已经做到不浪费一分钱,而且宗室也可以在封地收取一定的钱粮贴补自己的用度。综上所述皇室,宗室累垮大明纯属胡说八道。



琴剑书香


有人根据明史户部的开支,进行过一个小五年的统计,得出的数字:朝政开支(含军费)2800多万两,宗室开支2600多万两,赈灾36万两。可见,五年内宗室支出约占财收的45%,赈灾只有区区的36万两。

此外,宗室还圈占良田达2000多万倾,造成朝廷收入大减。


安平144796971


明朝的灭亡原因至今仍众说纷纭,但无一例外的是,都对明朝覆灭的惋惜。明朝这一最有骨气,最刚烈的朝代,为何会覆灭呢?作者进行了如下分析。

我大明终其一朝276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养皇亲国戚并非亡朝主要原因

不可否认,明朝的灭亡,那些好吃懒做的皇亲国戚有一定的责任,却不是主要责任。历朝历代都有皇亲国戚,而在明朝,素日里皇亲国戚搜刮财物,可是在明朝灭亡前夕,这些皇亲国戚竟然一毛不拔。皇帝下令捐款,这些人居然只象征性地捐了几十、几百两。甚至于在皇帝向岳父周奎求助时,周奎竟说出:“老臣怎么会有钱?”这样的话。即使皇帝心知肚明,这位岳丈有钱得不是一星半点,却也无可奈何。

三个主要原因导致明朝覆灭

  1. 崇祯失去了对文官集团的控制

在崇祯做皇帝之前,一直是个闲散王爷,并没有学习过正统的帝王之道。在哥哥将江山托付给他之后,做事更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做皇帝之后,第一件事就是铲除阉党。可是,虽然阉党行事跋扈,可却是皇帝手里的一把利剑,用以震慑朝臣。失去了利剑,崇祯便失去了用来制衡朝臣的工具。直到最后,崇祯彻底无法把控文官集团,一直到明朝覆灭。

2.国家人才被崇祯杀绝

崇祯皇帝是一个耳根极软的人,又性多疑。于是,当有佞党构陷忠臣时,崇祯第一时间不是派人查证, 而是直接处死忠臣。崇祯在位17年,宰相换了多位,将军大臣也都换了 多次,其余朝臣更是多得数不胜数。直到后来,没有忠臣再敢出头。而那些佞臣,也都是极尽哄骗之能事,将崇祯哄得团团转。最后,朝堂之内再无人才,也为后来明朝的灭亡埋下伏笔。

3.粮食产量低,白银减少,通货膨胀

明朝通货膨胀严重,白银需求变大,但是朝廷无法满足市场的白银需求,底层人民日益贫困,导致阶级矛盾加重。当然直接原因还是赋税改革,政府鼓励农民种植经济型作物,而不是粮食,最终人民无法生存。


农业、军事和政府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最终导致明朝的灭亡。


寻文识音


明朝被拖垮的因素很多比如魏忠贤清算后政治改革没起来还是有东林党趁机权利做大所致。


阳明有话说


宦官和后宫干政,皇亲臃肿的官僚系统,愚蠢无能的皇帝,都有关系,但又不是主要关系

我个人认为明朝灭亡是因为明朝老了


我是井井井井井井广虎


不是。明亡于制度超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