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给过机会:大明与英国的第一次交手

绝大多数人都会以为,中国和英国的第一次交锋,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其实,

早在距离1840年200年前的大明朝的时候,明朝就和英国交过火了。

这就是1637年发生的亚娘鞋岛(如今珠江入海口东岸威远岛)事件,巧合的是,在这个地方,203年后,鸦片战争中,这里又被英国人攻占。

1635年,从事海外贸易的伦敦商人,威廉科亭组建了科亭协会,并且组建了一支团队,聘请约翰威德尔为船长,准备同中国建立贸易关系。得到了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后来被处死的那个国王)的支持。


历史给过机会:大明与英国的第一次交手

查理一世


威德尔的船队于1636(崇祯九年)年4月离开英国,10月抵达了印度果阿。1637年初离开果阿,于6月25日抵达澳门附近海面。但是葡萄牙澳门当局不允许英国人在澳门与明朝贸易,于是威德尔决定直接去广州。

到达凼仔以后,威德尔则派出一艘船,前往珠江探测水道,英国船队的到来引起广州地方政府的注意。广州地方政府先后派遣官员前来询问英国人来此的目的和要求,检查船只上的武器和货物。

历史给过机会:大明与英国的第一次交手

西方画家笔下的明朝官员

7月22日,前往珠江探测水道的安娜号返回,向威德尔汇报了探测情况。

8月初威德尔就率船队驶入珠江向广州进发,在途中遇到了巡航的大明水师的兵船。兵船上的将领警告威德尔船队不得再驶向广州,应该转向大屿山停泊,但是威德尔置若罔闻,命令船队继续行驶。

8月4日,一支包括40艘帆船的大明水师向英国船队驶来,大明水师要求威德尔,在得到大明朝廷的许可前,不能再向广州靠近。

8月8日英国船队在虎门附近的亚娘鞋岛停泊。但是在此期间,英国团队不断派出勘测水位的船只。

终于在8月12日,大明亚娘鞋炮台向英国勘测水位的船只,发起了炮击。但是这一次的战斗,却以大明炮台失守而结束。当威德尔派出100多人的队伍登上亚娘鞋炮台时,才发现炮台上的炮,只是发射一磅重炮弹的小炮。这种小型火炮,对当时英国人的战船没有什么威力。英国人把缴获的这30门明军的火炮,当作战利品,搬上了船。此后威德尔又委托当地渔民向广州的官员,发出了一封信件,信中以胜利者的姿态表示对这次冲突的遗憾,并且要求能和中国通商。


历史给过机会:大明与英国的第一次交手

明朝兵船


同时威德尔派出使者前往广州谈判。在此期间收买了广州总兵陈谦。获准在广州进行贸易。威德尔借口为了同在广州的英国使者联系,不顾广州官府的反对,命令船队开到虎门停泊。英国人这种用武力强迫大明通商引起了广州官方的强烈不满。于是扣押了前来谈判的英国使者,准备将英国人武力赶出虎门。而被英国人贿赂的总兵陈谦感到形势不对,慌忙向朝廷上书,请求调走。


到了崇祯十年9月上旬。广州参将黎延庆等人建议,采用火攻。命令把总陈邦基、吴一凤,在福建招募了善于使用火攻并且水性好的的士兵张奇等一共40余人。准备了火种柴草。挑选了五艘老旧的船当作火船,把这些船用铁链连接起来。于9月10日的凌晨,他们以黑夜为掩护,向英国船队开去,靠近英国船队的时候,潜伏船中的水手,把火点燃后跳入了江中,顿时火光冲天。

但是天公不作美,北风大起。导致水流变化,这这些火船难以靠近英国船只,所以此举没有能成功。

与此同时,威德尔指挥船队攻击行驶于珠江上的大明水师兵船,并登岸烧毁珠江沿岸村庄。杀人放火,抢夺牲畜和粮食,并将亚娘鞋炮台炸毁,甚至占领了一个小镇。并且告知大明广州地方政府官员,要求释放被扣押的使者。承诺放还使者,立即开船回国,永远不在来。


历史给过机会:大明与英国的第一次交手

17世纪英国商战船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广州地方政府也不愿意事态继续扩大,也倾向于和平解决争端。在葡萄牙澳门总督的调解下,威德尔签署了一份公文,承认违反了中国法律,保证今后不再犯。随后广州政府,释放了被囚禁的英国人,如数归还了属于英国人的货物与银钱。

到了1637年冬,也就是大明崇祯十一年,两广总督张敬心到任,听说威德尔船队还逗留在澳门,于是当机立断部署兵力,“示以必剿”。并且让海道副使催促英国人,立刻离开中国。在看到大明准备动真格的以后,威德尔在广州和澳门购买了糖、生丝和瓷器等中国产品以后与1637年12月回国。
这一战是,是中国第1次和英国接触。两次与英国交战,均以失败告终。此时的中国,海防的差距,已经显露出来。中国海疆从此多事。

203年以后,鸦片战争爆发,同样的地点,同样的英国人,带给中华民族同样的耻辱。

历史给了我们机会,我们没有抓住。倘若大明或者后来的清朝看到了世界的变革,或许,也就不会有后来两百年的苦难了吧。

历史给过机会:大明与英国的第一次交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