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安家”所想到的

最近作家六六的這部《賣房子的女人》被搬到電視熒屏,殘酷真實的人生百態被老戲骨們演繹的入木三分。大多數人,都在劇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我自己一個人,在出租屋裡拿著IPAD追劇到深夜時,竟然流淚了。上一次,有這種感受,還是在看《蝸居》。 從蝸居到安家,十幾年時間,對我們80後這代人來說,話題不變的,依然還是房子,位子,和票子。

而在三者之中,位子,更是重重之重。 而職位,代表了你的能力,是你收入的來源,只有了穩定的收入,你才能養家餬口,買房置業。所以,毫無背景的房似錦,一空降到靜怡門店後,就拼命的要出業績。哪怕讓人感覺有些不近人情。因為只有她自己知道,沒傘的孩子,一定要比別人跑的更快,像她這種,一個人要揹負一大家子負擔的人,孤零零在北上廣這種一線大城市,沒背景,沒學歷,沒人脈,沒資源的四無草根,除了靠自己拼命跑,跑的比別人快,其他還能有什麼呢?原諒她最初的刻薄吧,她不像徐文昌有個百萬身價,像多啦A夢一樣隨時就變出來的驚人人脈資源,更有個隱形富豪的老爸,她做不到淡定從容,今天的每一份業績,直接就影響她下一刻的去留,甚至是還能不能吃飽飯。所以,她做不到徐文昌那麼有選擇。但她是一個壞人嗎,不是,隨著劇情發展,從她對待江奶奶我們可以看出,她是有自己原則的一個大好人,只不過,被生活所逼,職責所在,有些時候,她無法那麼寬容的去容忍手下像朱閃閃這樣的無所事事,像樓山關這樣的能力欠缺。她要對團隊負責,團隊的業績,是她職位的保證。

生活中,我們都希望自己是徐文昌,可以自由,甚至任性的從容工作,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淡定的生活,優雅的面對和享受生活。 可惜,絕大多數的我們,都沒有徐文昌的命,而又不得不被生活逼迫的活成了房似錦。職場之路,不上則下,不逼自己,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潛力在哪。 職位,當然不僅僅是升官發財,更是自己謀生的能力。

職場的管理層的仁慈,從來不是徐文昌式的寬容體貼,而大多是需要房似錦式的刻薄要求,如果,當你在職場上,遇到一位徐式主管,那你要祈禱能跟著他一輩子,不然,一旦環境變化,你就會發現自己之前的職場時間都只是在浪費了生命,離開了溫室,活不過半分鐘。 而假如,你遇到的是一味房式主管,雖然,開始會覺得活不下去,但是,那正是在逼你真正的成長和獨立。

感激我人生前半段遇到的所有房店長,才讓我一直在冷酷的職場中,頑強的活了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