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还有如此具有分裂性的民族(三)

彼得大帝改革开启的新分裂


竟然还有如此具有分裂性的民族(三)


彼得大帝为俄罗斯打开了一扇窗,如果说分裂教派运动(见前篇)是俄罗斯人天然分裂性格的体现,那么彼得大帝改革为俄罗斯的“分裂”添加了新的内容,揭开了俄罗斯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彼得大帝1682年继位,1689年平息索菲亚的叛乱后开始了自己改革,1697年彼得大帝派遣使团前往西欧学习先进技术,他本人则化名彼得·米哈伊诺夫下士随团出访,在荷兰、英国学习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回国后聘请了大批技术人员到俄罗斯工作。

彼得大帝的改革是全盘欧化,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生活方式全部向西方看齐。彼得大帝在政治方面的举措是加强中央集权,继续打压贵族领主,将文武官员分成14个不同的等级,所有的官员不管门第出身,都要从最低一级做起,靠功绩晋升,将教权完全置于政权之下,划分行政区域。从1700年8月开始,彼得大帝与西部的瑞典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从瑞典手中夺得了波罗的海东岸、芬兰湾、里加湾等,获得了出海口。1703年起在涅瓦河口建立了面向西方的首都——圣彼得堡。1722年侵略波斯,占领了里海西岸、南岸部分地区,向东占领了堪察加半岛和千岛群岛。


竟然还有如此具有分裂性的民族(三)

圣彼得堡“十二月党人”广场中央的彼得大帝像“青铜骑士”

彼得大帝改革让俄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之外,更大的影响是造成俄国史上的又一次大分裂,东方与西方之争,斯拉夫传统与西方文化之争。保守的俄罗斯贵族和社会保守势力坚持贵族政治和传统斯拉夫文化,他们认为西方化是对斯拉夫文化的侵蚀。

叶卡捷琳娜二世继承了彼得大帝的事业,最激进之处是“开明君主制”,引进了启蒙思想,标榜人人平等,与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保持通信联系。1773年的“普加乔夫农民起义”是一个转折点,叶卡捷琳娜二世不明白为什么臣民会反抗她如此开明的统治,“开明君主制”被放弃,转而公开的反动统治。1775年颁布 “全俄帝国各省管理体制敕令”,1785年颁布《御赐贵族特权诏书》和《御赐城市特权诏书》,明确贵族的特权地位,强化农奴制。叶卡捷琳娜前后表现出很强的“分裂化”特征,同时她给帝国造成了更大的分裂。

竟然还有如此具有分裂性的民族(三)

之后的整个十九世纪风起云涌的时代,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一浪高过一浪,俄罗斯的贵族精英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与固守传统君主专制与农奴制的沙皇政府展开激烈对抗,“十二月党人起义”是贵族精英的第一次集体发声。之后的民粹派运动,反抗沙皇专制的主体逐渐由贵族转向平民。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俄罗斯历史发展最复杂的时期,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在俄罗斯上演了复杂的角逐,最终十月革命结束了这一切。

竟然还有如此具有分裂性的民族(三)

彼得大帝到十月革命前是俄罗斯国家快速发展的时期。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在沙皇专制基础上的全盘欧化是大跨步式的进步,俄国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一跃站上欧洲世界的中心。

显然俄国又落后了,改革更多的是从形式上的效仿,难以为俄国创造出欧洲式的社会发展动力,当然在沙皇专制本位下,也没有为俄罗斯创造出资产阶级极其思想,这恰恰也是俄罗斯社会分裂化特征发展的动力之一。之后,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俄罗斯固守沙皇专制与农奴制,俄罗斯的贵族在接受了欧洲先进思想后,看到他们国家的落后,想急切推进国家的进步,俄罗斯“热闹”的十九世纪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整个十九世纪是俄罗斯分裂化特征发展演变最充分的时期,俄罗斯该向何处去,保守派,自由派,激进派纷纷在二十世纪初给出了相对成熟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