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站臺》:如果我是“監獄長”


《飢餓站臺》:如果我是“監獄長”

編:長條

《飢餓站臺》:如果我是“監獄長”

在最絕望的境地,正是展現人性的時機。如何把一個人逼到絕境,每部電影的做法各不相同。而做法最直白的,莫過於《飢餓站臺》。影片用一個絕妙的設定,不但吸引了觀眾的眼球,更把編導的社會理念赤裸裸地展現出來。

歡迎來到“監獄坑”

《飢餓站臺》:如果我是“監獄長”

故事發生的地方像一棟裝修豪華的爛尾樓,名為“監獄坑”。誰也不知道這棟樓有多少層,只知道每層住著兩個人。住進“監獄坑”的人,有些是因為犯法,有些是自願而來。

“監獄坑”規則如下:

1.在進入“監獄坑”之前,每個人可以選擇一樣私人物品帶進去,比如有的人選擇刀,有的人選擇書等等。另外,他們還可以選擇一樣自己愛吃的食物,廚師每天都會做這種食物。

《飢餓站臺》:如果我是“監獄長”

2.“監獄坑”的第零層專門用來做飯,並通過一個像電梯一樣的平臺把飯菜從第一層送至最後一層。這些飯菜正好夠每一層的人吃飽,他們可以吃,但是不能私藏,否則就會被凍死或者熱死。

《飢餓站臺》:如果我是“監獄長”

3.進入“監獄坑”後,人們被分到哪一層並不確定,每個月都會重新分配,可能這個月是在第一層,下個月就被分配到了幾百層。

《飢餓站臺》:如果我是“監獄長”

規則制定好了,在監獄的管理者看來,每個人都是唐僧,只能按照既定規則來,只吃規定的食物。但實際情況可想而知:這裡,一半是天堂,一半是地獄。

《飢餓站臺》:如果我是“監獄長”

處於上層的人,胡吃海喝,任意揮霍。也正因為食物充足,他們互相可以以禮相待;到了中層,平臺上就只剩下殘渣剩飯,雖然難以下嚥,但也能勉強度日,只是他們之間不再講究那些繁縟禮節;但是當平臺走下一百層之後,就只剩下空空的盤子。這裡是真正的地獄,他們要麼吃盤子,要麼就只剩下一種選擇——吃人。可見,知禮節永遠是建立在倉廩實的基礎上。

誰能活到最後

《飢餓站臺》:如果我是“監獄長”

“監獄坑”裡的大部分人都是利己主義者。就像影片中的老頭,可以像畜生一樣趴在地上吃上層人的剩飯,同時又可以隨意往下層傾倒屎尿;他看到上層的人永遠是蔑視的眼神,下層的人永遠是畏懼的眼神。他們身處上層可以肆意凌辱下層,他們為了活命不擇手段。

《飢餓站臺》:如果我是“監獄長”

男主角格林進入“監獄坑”時,選擇了一本《堂吉訶德》,而他本人也是一個像堂吉訶德一樣充滿理想主義的人。面對種種亂象,他變身憤青,批判一切;面對平臺上的狼藉,他不屑一顧,心想就是餓死,從這裡跳下去也不吃。可是幾天之後,在飢餓的威脅下,他終於融入了這種生活,活脫一個真香現場。後來,當他被分配到更底層,面對空蕩蕩的盤子,他不得不去吃人。

《飢餓站臺》:如果我是“監獄長”

但是格林猶如堂吉訶德,幾經波折依然心懷理想主義之夢。只是他在經歷過這一切之後,終於明白:只有走到上層,通過暴力,才會徹底改變“監獄坑”的現狀。

劇情設定如此直白明晰,對於寫劇情簡介的小編,那倒是極好的。但對於觀眾,觀影過程未免像直接服食說明書一樣,味同嚼蠟。彷彿導演在賤兮兮的說:“不裝了,這就是你們想看到的人性,我攤牌了!”

我想說,如果這部電影換一種表達方式,效果會如何?於是,腦洞來了!

如果我是“監獄長”

如果我是“監獄長”,也許我會改變規則。

在既定的規則下,格林的暴力反抗成功了嗎?從故事的結局看,並沒有。“監獄坑”的管理者只寄希望於人性,希望人們可以形成“自發性團結”,可是由於規則本身的問題,人們只會形成“自發性猜忌”

《飢餓站臺》:如果我是“監獄長”

由於每個人每個月被分配的階層不固定,人們沒有安全感。例如處在上層的人可能會想,也許我下個月就是底層了,再不享受就沒了,索性破罐子破摔,便開始了自己放縱的生涯;而處在下層的人可能會邊吃著盤子邊想,這個月讓我吃盤子,下個月到了上層,盤子都不給你留。就是這樣,每個人心中都留有猜忌,認為自己下個月會遭到報復,最終導致誰也不好過。

如果我是監獄長,會加入一些獎懲政策,食有節餘的可以考慮升層,互相殘殺的暫留底層。人的理性需要激發與約束,一味的叢林法則只會導致資源(食物)枯竭。

《飢餓站臺》:如果我是“監獄長”

如果我只是想看戲,倒不如讓這場戲更有張力。

首先,大量的對話可以毫不猶豫地刪除。類似《飢餓站臺》這樣的高概念電影,也曾有過。例如《雪國列車》,導演也構建了一個類似的反烏托邦社會,並且為了留住觀眾,又在設定的基礎上加上了大量的刺激情節,以免無趣。反觀《飢餓站臺》,除了幾處血腥鏡頭提神外,全程都在做焦點訪談,“監獄坑”的規則、男主的思想等等幾乎都是通過對話表述出來。

《飢餓站臺》:如果我是“監獄長”

如果非要滿篇對話,不妨有趣一點。一口一個人性的論文腔可以免了,換成郭德綱和于謙一唱一和也許可以試試。

當然,最好能上演一出人們如何不擇手段爭奪食物的大戲,在故事中讓男主角逐漸發現“監獄坑”的規則,在群體的瘋狂中逐漸揭示人性。畢竟,一個有意思的故事永遠比無聊的對話更能吸引觀眾。

《飢餓站臺》:如果我是“監獄長”

其次,目前的視效、敘事節奏都與荒誕的設定脫節。不妨在食物、監獄環境上做文章,讓精美與破敗交叉出現,既可解除審美疲勞,也可以製造顯見的階層衝突。另外,主線敘事不用如此一板一眼,時不時來點意外、驚恐調劑一下呆板的節奏,主線之外也可以加些支線,懸念疊生,方可引人入勝。

《飢餓站臺》:如果我是“監獄長”

如此一來,對於那些單純想要刺激的觀眾會看到一個好故事,想要繼續思考的觀眾也能夠回味無窮。

如果我是“監獄長”,也許此刻正拿著爆米花看戲,可惜沒如果。

END

更多精彩,盡在迷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