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所创《周易》被质疑6500年,研究者终于证实,它实际是超科学

提起《周易》,都会给大家一种特别神秘的感觉。《周易》即《易经》,它是在原始部落社会时产生的,因此受到时间距离的影响,让人们对他的认识并不全面。

伏羲所创《周易》被质疑6500年,研究者终于证实,它实际是超科学

《易经》按照古人的记载所说,这里面包含宇宙万物,竟能通过卦象来预测未来,这在现代人看来,绝对不敢相信。

甚至有的科学家还对《易经》进行痛批,说,中国近代之所以没有萌发出现代科学基础,就是因为我们传统文化一些思想的限制。

伏羲所创《周易》被质疑6500年,研究者终于证实,它实际是超科学

《易经》中的精髓很难被人完全掌握,不仅中国人将它看做是一本迷信的书籍,外国人,将它看成了咒语集,认为它的内容太过于难懂,并且一点用处也没有。

荣格却说:《易经》的卦象能包容一切,直至最精致、最细微、超感觉的部分。

被国人质疑是封建迷信足足有6500多年的《周易》,西方研究者却提出来,认为《易经》是超科学!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中国的《易经》64卦爻象图与《遗传密码》有着惊人的一致性!

伏羲所创《周易》被质疑6500年,研究者终于证实,它实际是超科学

生物遗传密码DNA是由奥斯瓦尔德·埃弗里(O,Avery)等人在1943年第一次被辨识出来。

1953年,华生和克立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12年后尼伦伯等人破译了遗传密码,还将其做成了《国际普适遗传表》。

1973年法国学者M•申伯格出版了《生命的秘密钥匙:宇宙公式、易经和遗传密码》,首次阐明了64个生物遗传密码与《易经》六十四卦之间的对应。

伏羲所创《周易》被质疑6500年,研究者终于证实,它实际是超科学

西方的学者惊奇地发现,《遗传密码》和中国《易经》的64爻卦象惊人的一致!

这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

这就表明,几千年来,《易经》可以预测未来这一个论断,其实并不是封建迷信。因为研究者证实《易经》本身就是开启生命密码的钥匙。

在古代,其实有一位人物注意到了《易经》的价值。那就是白晋。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是一位有着极其广泛兴趣的学者,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包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伏羲所创《周易》被质疑6500年,研究者终于证实,它实际是超科学

1697年10月,著名的法国传教士白晋与莱布尼兹通信

1697年12月,在与白晋的通信中,莱布尼兹阐明了自己的二进制观点与设想,并希望白晋把它推荐给康熙皇帝。

同年11月,白晋回复了一封长信,让莱布尼茨十分震惊。

白晋在信中说:"你不应该把二进制视为一门新科学,因为中国的伏羲早已发明了。"

白晋建议莱布尼茨用中国的六爻来说明二进制,并附寄了伏羲六爻图。莱布尼兹收到之后,就向他回复了书信,信中说到,他认为,伏羲是中国科学的创始人,卦爻图是科学史上最古老的里程碑之一

伏羲所创《周易》被质疑6500年,研究者终于证实,它实际是超科学

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应当首推中国的《易经》。

30年前,中国的一位学识渊博的老者奄奄一息。

临终前,学生询问是否还有什么要留下的。

他思索了片刻,只留下了一句遗言:"中国将来一定会大放光彩,要注意《易经》。"

这位老人就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他是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是对中国学术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诸多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学者。

伏羲所创《周易》被质疑6500年,研究者终于证实,它实际是超科学

他的这一语点醒了国人,《周易》并不是封建迷信,而是超科学!

当今,有人研究发现中国几千年以前的太极八卦图,竟是人们苦苦的追寻的宇宙统一模式图、宇宙统一式图、宇宙统一方程式!

中国的科学家,识破了伏羲八卦图,以《易经》为基础,完成了拉普拉斯一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提出的崭新的科学系列理论。

伏羲所创《周易》被质疑6500年,研究者终于证实,它实际是超科学

可见中国的《易经》可谓是博大精深!

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易经》依然是一本涵养福报的古籍,里面暗藏着更为高深的智慧。

《易经》一共64卦,对应64个人生决策心法,道明了婚恋、家庭、教育、职场的基本发展规律。它可以教会我们,要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做出人生的正确选择。

无论你是从商,为政,为学,还是为人父母,面对不同的问题,你都能从《易经》中找到解法。

伏羲所创《周易》被质疑6500年,研究者终于证实,它实际是超科学

有人说,《易经》看起来太高深莫测了,害怕自己的读不懂。

没有关系,在这里,我想大家推荐一本《图解易经》,这本书在尊重原著内容的基础上,还通过实际的大白话的例子,帮你分析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方法,绝对可以让你实现无障碍的阅读。

伏羲所创《周易》被质疑6500年,研究者终于证实,它实际是超科学

一本《图解易经》仅需要49.8块钱,就是一张电影票的钱,便能让自己受益一生,何乐而不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