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主動”病人“少動”

<table> 醫生“主動”病人“少動”

為儘量阻擋飛沫,患者和醫生之間添加了一塊擋板。

/<table><table> 醫生“主動”病人“少動”

改造後,檢查器械均可移動至病房內。

/<table><table> 醫生“主動”病人“少動”

患者掃碼出示近期出行史信息。

/<table>

公立專科醫院如何做到一手抓好疫情防控、一手抓好診療服務,兩手都硬?關於這個問題,汕頭國際眼科中心做出了一系列探索。

近日,前往汕頭國際眼科中心就醫的患者發現,該院除啟動針對住院患者的一體化移動床旁服務系統,嚴格實行門診預約制,微信公眾號提供分時段預約服務,鼓勵有行動能力的患者獨自就醫,患者及陪同家屬需攜帶身份證實名制進院等,還優化門診的看診流程,創新專家團隊出診模式,實現“一室一醫一患”,方便患者一站式完成全部就醫流程,從預檢到最後拿藥“不走回頭路”。

通訊員 鄧丹丹 梅一帆

專家出診

“一室一醫一患”

根據廣東省目前的疫情防控工作現狀,在確保疫情防控工作穩妥的前提下,汕頭國際眼科中心目前已全面恢復門診,開展日常的醫療工作。

從外地趕到汕頭國際眼科中心就醫的王先生告訴記者,他患有青光眼,需進行手術。一大早驅車從揭陽出發,大約上午9點多到達,他在經過進門前嚴格的體溫、出行史排查之後,進入醫院,從預檢到專家看診,再到繳費、辦好入院手續,僅用了兩個小時,“只排一次隊,不用像從前一樣,滿醫院跑。畢竟年紀大了,腿腳不好,另外,本身視力就不好,找各個診室、檢查室,都很不方便。”

對於醫院服務流程的全面優化,常務副院長張銘志表示,“疫情迫使我們思變”,排查固有的工作方式中存在的弊端和潛在的隱患。按照上級的精神,避免人群聚集,減少患者流動,也根據新冠肺炎疾病的特點,最大程度確保醫護人員和患者的安全。“我們集思廣益群策群力,首先開啟了住院全程床旁服務診療體系,實行智能化一對一病人管理,從此改變眼科集中排隊的檢查模式,堅決杜絕在病房診療中聚集傳播疫情的隱患。隨後,我們又啟用‘專家團隊出診’的看診方式,在一個接診單元內,患者首先完成預檢項目檢查,然後由主治醫生首診,再由專家複診,整個過程一條直線,不走回頭路,既有效防疫,也提高了接診效率,同時也提高了診療質量。”

床旁服務

患者“足不下床”

除了門診系統,汕頭國際眼科中心利用有限的條件和資源進行智能化升級大改造,迅速啟動了一體化移動床旁服務系統,手術患者從入院辦理、收費結算、病史採集、查房宣教,到術前術後處置、取藥出院等全部流程,均可享受床旁服務,“足不下床”就能完成手術治療全流程,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交叉感染幾率,為醫院就診患者及醫務人員安全又增添了一道隱形的“雲防護”。

該系統啟用後,患者在進入醫院大門前,便可通過互聯網信息平臺獲得入院須知及完成流行病學調查表,現場辦理入院登記手續後,走手術患者專用通道進入住院病房。移動治療車將直接進入病房,管床護士為患者進行床旁複測體溫,測血壓,詢問病史及做好首次護理評估,並利用ITV系統向患者及家屬做好入院宣教。

“入院收費、病史採集、查房開醫囑”三位一體移動醫護工作站,讓患者無需排隊、足不下床就能享受貼心床旁服務。而醫生主動走進病房,通過不間斷電源移動式裂隙燈、icare眼壓計等實現床旁檢查,在患者床邊就能完成病史採集及眼部檢查。

手術當天,移動換藥車進入病房,責任護士床旁完成術前術後處置。所有環節和操作均經過嚴格消毒。病人出院前,醫務人員為其辦理結算,並將藥送至病房後,即可出院,後續結賬清單及相關單據將為病人郵寄到家中。

汕頭國際眼科中心的負責人表示,“我們儘量讓病人‘少動’,讓醫生‘主動’,竭盡全力為患者提供安全、安心的就醫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