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寧:正德皇帝奪權之路上的過渡性人物

錢寧是入了《明史·佞幸傳》的,但凡被史書裡稱為佞臣的,幾乎都可以理解是幫著皇帝整治朝臣,與文官集團勢不兩立之徒。我們現在談論錢寧,一般都停留在他的惡行上,諂媚君上,貪腐弄權,敗壞朝綱,陷害忠良,誘導皇帝行“不德”之事等等。客觀地說,以上行徑,錢寧都有,甚至有過之而不及。對於錢寧的歷史評價,早有公論,但還是想和大家聊聊他,因為錢寧是大明正德朝一個關鍵性的人物。

錢寧:正德皇帝奪權之路上的過渡性人物

故宮石獅

之所以說錢寧在正德年間很關鍵,主要是因為錢寧的出現與發跡,還有最後的倒臺,其實代表了正德皇帝朱厚照掌權的一個過程變化。

錢寧具體生辰籍貫已無可考,甚至連本名亦不可知。當初的錢寧,是依附了一個頗有能量的錢姓太監家,被認作義子。老太監死後無嗣,朝廷便推恩給錢寧,授予其錦衣衛百戶之職。但區區一個百戶是絕對進不了正德皇帝視野的。錢寧在正德初年,通過依附大太監劉瑾,才慢慢正式開始登上歷史的舞臺。

正德初,曲事劉瑾,得幸於帝。性蝟狡,善射,拓左右弓。帝喜,賜國姓,為義子,傳升錦衣千戶。——《明史·錢寧傳》

從史料裡可見,錢寧因為性格會來事,並且擅長射箭而被正德皇帝看中。緊接著被收為皇帝的義子,成了錦衣衛千戶。這便是錢寧得勢的緣由。

錢寧:正德皇帝奪權之路上的過渡性人物

朱厚照 畫像

錢寧身上其實是有一個疑點的。作為劉瑾一黨,錢寧通過劉瑾攀龍附鳳,卻沒有因為劉瑾的倒臺而受到牽連。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錢寧最後能夠屹立不倒,除了與正德皇帝深厚的私交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應該是皇帝需要用錢寧來掌權。

劉瑾是在正德五年被清算的,之後不久,錢寧就成為了錦衣衛指揮使,掌南鎮撫司,管理詔獄。明代錦衣衛幾次權勢的提升,其中之一就是錢寧掌權的時候。很顯然,皇帝要通過錢寧,彌補以劉瑾為代表的宦官勢力消散而帶來的權力真空。這裡再補充一句,與很多人以為的不一樣,錢寧並不是閹人。

也就在這個時候,錢寧與正德皇帝進入了真正的蜜月期,只要錢寧出現的地方,皇帝就一定在附近,甚至朝臣在等候面見皇帝時,只要看到錢寧走出大殿,便知道皇帝要出來了。

之後便出現了江彬。江彬是邊軍偏將,因為勇武被正德皇帝帶在身邊。說實話,朱厚照是大明最後一位重視武風,敢打敢拼,甚至親上前線衝殺的皇帝了,當然這是另話了。江彬是邊軍,在京城沒有多大實力。

錢寧:正德皇帝奪權之路上的過渡性人物

明軍圖卷

彬知寧不相容,顧左右皆寧黨,欲籍邊兵自固,固盛稱邊軍驍悍勝京軍,請互調操練。——《明史·江彬傳》

隨著江彬日益得寵,錢寧與其的關係也越發緊張。江彬為了充實自己的實力,便請求正德皇帝把京軍與邊軍換防。

很多人以此來說明皇帝的昏庸與江彬的無恥沒底線,卻殊不知這也許就是正德皇帝的意圖。

京軍戰力低下,且朝中勢力特別是文官集團在京軍中影響盤根錯節,此舉可以減弱文官集團在軍務上的影響力,樹立皇帝在軍界威信,同時皇帝藉以江彬這批邊將,牢牢掌控京城駐軍,為其提升政治話語權。

這裡說江彬,說邊軍,其實是為了凸顯錢寧的過渡性作用。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個過程:劉瑾——錢寧——江彬。如果換個概念,就是宦官——錦衣衛——邊軍

錢寧:正德皇帝奪權之路上的過渡性人物

錦衣衛 劇照

這是正德皇帝從登基到執政後期的一個掌權脈絡。錢寧是先作了太監的義子,再通過依附劉瑾上位。諷刺的是,江彬也是錢寧舉薦給皇帝的,錢寧最後也是因為邊軍集團的崛起而沒落。所以,錢寧是正德年間皇帝奪權的第二階段,或者說是宦官勢力受到打壓后皇帝採取的過渡方式,因為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也使得錢寧成為了一個極為關鍵性的人物。

錢寧絕對不是蠢材,但凡用腦子想一想,明代朝鬥如此激烈動盪的環境下,能夠穩步崛起而權傾一時的,都不是簡單的人物。劉瑾如是,江彬如是,錢寧亦如是。

錢寧掌管錦衣衛的時候,本著友好傳承的精神,與東廠等一批宦官勢力保持著深厚的傳統友誼。當時錦衣衛一個千戶犯了事情,朝臣抓到把柄,要打壓一下錢寧,就讓刑部跟得很緊。錢寧不慌不忙,沒有搬出皇帝,更沒有讓錦衣衛出頭,而是知會了東廠,讓東廠去挖刑部的黑材料。大家屁股都不乾淨,這麼一來,刑部只能收手,那名錦衣衛千戶的問題也就不了了之了。

錢寧:正德皇帝奪權之路上的過渡性人物

明代官員

以上其實是大明當時權斗的常規操作,讓我高看錢寧一眼的,是他與寧王朱宸濠的謀劃。

念富貴已極,帝無子,思結強藩自全。......謀召其世子司香太廟,為入嗣地。又以玉帶、彩紵附其典寶萬銳歸,詐稱上賜。——《明史·錢寧傳》

錢寧為了能夠讓自己永遠安享富貴,又考慮到正德皇帝沒子嗣,於是就積極謀劃讓寧王的世子能夠過繼給皇帝。並且為了能夠達成這個目標,錢寧與寧王頗費了一番苦心。這裡說到錢寧“詐稱上賜”的東西,其實算是一種皇子的身份憑證。

憑心而論,在皇帝沒有親生後代的情況下,過繼一個外藩子侄過來,其實也說的過去,後來楊廷和讓嘉靖皇帝“兄終弟及”,本質上也是這個邏輯。但是錢寧來操作這件事情,多少味道就有一點不一樣。

錢寧:正德皇帝奪權之路上的過渡性人物

朱厚照 劇照

一來,正德皇帝依然健在,錢寧怎麼就敢開始忙著張羅皇帝繼承人的問題;二來,錢寧最後的選擇,為什麼是“反跡頗顯”的寧王,要知道寧王這支血脈到了正德朝時,並不是朱厚照最親的一支;三來,錢寧的權勢來自於正德皇帝,這麼做的風險實在太高,就算是之後回報巨大,但不知道有沒有命能活到後期。

考慮到朱厚照本身絕非昏聵平庸之輩,那麼很可能,錢寧的這些舉措得到了皇帝的同意,起碼是默許。因為不能說是皇帝同意的,不然嘉靖的帝位算怎麼回事?又不能否認這件事情,所有人都看到了當時寧王一家的嘚瑟勁,於是錢寧的“詐稱”就是最合乎情理的陳述。

錢寧能夠憑藉自己的影響力,在謀求寧王世子為繼承人這件事情上取得皇帝的默認,不得不感嘆錢寧的能力。當然,這些東西后來在文官集團眼裡,那就是妥妥的大逆不道。

錢寧:正德皇帝奪權之路上的過渡性人物

故宮午門

錢寧在正德朝諸多大事小情上都顯露了身影。當初劉瑾搞改革的時候,錢寧是堅定地站在改革派這邊;皇帝要建造豹房,錢寧算是最大的一個監工了;在宗教哲學上因為皇帝涉獵甚廣,錢寧又幾次尋找番道秘僧加以進獻;錢寧最後倒臺的一個很大成因也是在皇帝南巡的時候,他在北京替皇帝的生意看攤而被江彬所乘。所以,在劉瑾之後,江彬上臺前,正德皇帝的生活和政務上,其實是打上了錢寧的烙印。

一個被文臣史家唾棄的佞幸小人,一個備受皇帝倚重的左膀右臂,對於我們後世來說,除了那些風花雪月的八卦,茶餘飯後的笑料之外,也需要研究他,因為這也是我們的歷史一部分。

朝史暮想獨家原創,總有些乾貨可以在歷史中挖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