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爲什麼非要占領克里米亞,如果普京卸任,他的繼任者會不會歸還克里米亞給烏克蘭?

韓在俊


國內有些人認為俄羅斯當初奪取克里米亞是一個錯誤,這個觀點的主要理由是俄羅斯因為奪取克里米亞而失去了烏克蘭,並且遭到西方的孤立和制裁,得不償失。

實際上要看到,至少從亞努科維奇被顛覆開始,烏克蘭的脫俄傾向就已經非常明顯了,2014年3月,克里米亞舉行公投宣佈獨立,之後併入俄羅斯。對於俄羅斯來說,這是在烏克蘭已經倒向西方後的止損策略,俄羅斯已經失去了烏克蘭,如果不收回克里米亞,克里米亞也就會隨烏克蘭一併失去。這不是在失去烏克蘭還是失去克里米亞當中選擇,而是在失去烏克蘭或者失去烏克蘭以及克里米亞當中作出選擇。而這個選擇,對於俄羅斯來說並不難作出決定。

至於說俄羅斯因為克里米亞而得罪西方,被西方孤立,這是事實,但問題在於,即使沒有克里米亞問題,西方也沒有放過俄羅斯,而且有了克里米亞,西方也沒有真和俄羅斯兵戎相見。連此次美俄元首會晤,克里米亞都沒有像歐洲一些國家特別是烏克蘭所希望的那樣成為焦點,雖然西方不承認克里米亞的歸屬變更,但不承認就不承認唄,又阻止不了俄羅斯在克里米亞行使主權。

最後,關於烏克蘭和俄羅斯的關係,會不會因為克里米亞,俄羅斯和烏克蘭就從此成為不共戴天的敵人還真難說,烏克蘭政局多變,什麼都有可能發生。有的時候,想得太多,並不是有智慧的象徵,只是沒勇氣的表現而已。


葉海林


這是一個五千多字的長回答,我們將會回顧俄國曆史上兩次克里米亞戰爭的經過。並以此來說明,克里米亞對俄羅斯民族的重要性,對克里米亞戰爭不熟悉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所有認為俄國會放棄克里米亞的人,大概都不知道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對俄國意味著什麼,它是俄國的傷心地,也是英雄城,是強者才配擁有的土地,也是俄國能夠保持強勢與西方抗衡,甚至威脅歐洲的柱石。

今天借這個問題,我們來說說俄國曆史上兩次克里米亞戰爭,以及克里米亞的戰略意義。

克里米亞半島就像一隻伸展開全部觸角的巨型章魚,長年不動地懸浮在黑海北部海面上。向北與歐洲大陸一條僅數公里寬的地峽相連,向東與大陸隔刻赤海峽相望,圍合起來的海域稱為亞速海

克里米亞半島的曲折的海岸線形成了數個天然港口,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塞瓦斯托波爾

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克里米亞成了連接歐洲和中近東的重要海上通道,它的南部海岸與土耳其遙遙相對,西部面對的則是東歐的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

第一次克里米亞戰爭,爆發於1853年,從表面上看戰爭的引爆點是宗教問題。

但說句難聽點的話,宗教問題永遠都是蓋在利益糾葛上的一塊破布,需要時就蓋一下,不需要時就赤裸相見。

1853年7月初,俄國為了爭奪巴爾幹半島的控制權,出兵8萬人佔領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兩個屬國。10月,土耳其政府向俄國宣戰。至此,第一次克里米亞戰爭(也稱“第九次俄土戰爭”)在遙遠的多瑙河岸邊爆發。

公允的說,以當時沙俄的勢力,吊錘老邁的奧斯曼還是有點勝算的,但問題是不願意沙俄勢力擴張的英、法都在站在了奧斯曼背後。

11月30日,俄國黑海艦隊從塞瓦斯托波爾趕來,與土耳其艦隊爆發錫諾普海戰。俄艦隊大獲全勝,俘虜土耳其指揮官奧斯曼—帕夏,土耳其7艘護衛艦和2艘輕巡洋艦被擊沉,土軍死傷3000人。

錫諾普海戰作為木製風帆戰艦最後一次大規模的交戰而載入史冊,但這也是俄羅斯黑海艦隊最後的輝煌。

英法兩國發現土耳其人實在難堪大任,馬上撕下遮羞布赤膊上陣。1854年1月4日,英法艦隊進入黑海,為土耳其運輸船隊護航。

這隻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進入黑海的英法聯合艦隊,擁有25艘主力戰艦,其中超過100門舷炮的軍艦便有8艘(法國5艘,英國3艘)。更為重要的是英法兩國的軍艦已經普遍採用了風帆和蒸汽混合驅動,擁有非常明顯機動性優勢。

反觀黑海艦隊依舊採用原始的風帆動力,戰前向英法訂購的蒸汽動力戰艦也被英法扣留,軍事技術上的代差,讓曾經擁有4艘120門炮戰列艦,12艘84門炮戰列艦和4艘60門炮巡洋艦以及大量輔助艦的俄國黑海艦隊不久就消失了。

獲得後勤補給的土軍士氣大振,迅速在西塔特擊敗俄軍的進攻。1854年3月英法兩國的陸軍也趕赴土耳其前線。

隨即,英法對俄羅斯宣戰,三大列強悉數登場一齊登場。戰爭不僅在黑海、巴爾幹和高加索進行,而且擴大到波羅的海、白海和遠東地區。

本來,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寄希望於普魯士、奧地利兩國的幫助,他對英國特使講:

“你們不要以戰爭威脅我,而我可以依仗柏林和維也納。”

但不成想,普、奧兩國自己也有小算盤。奧地利同土耳其簽訂條約,土耳其同意趕走俄國後,由奧地利接管俄國佔領的兩個公國。

為此,奧地利在邊境陳兵8萬,向俄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俄國立即從兩公國撤軍。

朋友加兄弟的奧皇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的背叛,沙皇感覺到非常憤慨,他感覺自己掉入了一個可怕的陷阱。而這時候,奧地利皇帝卻春風得意,忙著大操大辦迎娶來自巴伐利亞的茜茜公主。被奧地利刷了一把的俄奧關係,從此後就再也沒有好過。

嚴重孤立之中的俄國,不得不迫以70萬兵力同約100萬軍隊的同盟國進行戰爭,面臨優勢敵人從各個方面發動進攻的窘境。

1854年,取得了黑海制海權的英法聯軍在克里木半島強攻登陸,開始圍攻塞瓦斯托波爾要塞。

塞瓦斯托波爾是一個天然深水亮港,可以駐泊大量海軍艦隻,俄軍黑海艦隊就以這裡為母港。城外是連綿的高地,要塞臨海一面有海岸炮臺13座,火炮611門,易守難攻。

1854年的塞瓦斯托波爾城還沒有完全要塞化,因為之前俄軍並沒有預料過,要在此地打一場防禦戰。

面對實力強大的聯軍艦隊,黑海艦隊被迫將5艘戰列艦和2艘巡航艦自沉於港口入海處,其餘的帆力船和所有汽船及蒸汽巡航艦參加要塞保衛戰,大約有1000門艦炮先後被搬至陸地,海軍官兵也上岸充實守城部隊。

為了抵禦聯軍的進攻,塞守備部隊在居民的參與下,構築了一道長7公里長,由8座稜堡和大量中間工事組成的防線。

1854年9月,聯軍從三面包圍了塞瓦斯波托爾,法軍在西南方,英軍在東南方和東方,聯軍艦隊在海上游弋,血腥的塞瓦斯托波爾攻防戰就此展開。

為了保證進攻火力的密度,聯軍陸軍要求戰艦上的艦炮也參與對要塞的轟擊。1854年10月17日,聯軍海軍列隊與塞瓦斯托波爾的要塞炮展開炮戰,但結果是英法海軍受損嚴重,但收效甚微。

這成了此後海軍操典上的一條鐵律,“永遠不要和要塞炮對轟”。

隨後,戰役演變成了比拼炮火的大賽,但相比於聯軍能夠源源不斷獲得補充,俄軍的火力越來越弱。尤其是俄軍解圍計劃失敗,白白傷亡了一萬有生力量。到這時,瞎子都能看出,塞瓦斯托波爾的陷落只是時間問題。

窮途末路中,絕望的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選擇了服毒自殺,兒子亞歷山大二世繼位。

老沙皇時候,塞瓦斯托波爾的攻防戰並沒有平息,1855年9月,聯軍在圍攻了11個月後,已成為廢墟的塞瓦斯托波爾終於陷落。

1856年3月,沙俄被迫在《巴黎和約》上簽字,第一次克里米亞戰爭結束。戰爭期間,俄軍損失52.2萬餘人,土軍損失近40萬人,法軍損失9.5萬人、英軍損失2.2萬人。

戰場上的失利,讓俄羅斯被迫在談判桌上接受苛刻的條件。《巴黎和約》規定,俄羅斯不得在黑海擁有艦隊和海軍基地、不得在波羅的海阿蘭群島上設防、將比薩拉比亞南部割讓給土耳其,摩爾達維亞、瓦拉幾亞和塞爾維亞三公國由列強集體保護。

作為聯軍的主力,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儼然獲得了歐洲盟主的地位,他為了紀念這場戰功,將巴黎一條街道命名為塞瓦斯托波爾大街。

克里米亞戰爭是世界史中的第一次現代化戰爭,對世界產生諸多意義深遠的影響。

在這次大戰中,新式線膛步槍、蒸汽動力戰艦、鐵路、有線電報等科技發明在戰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時,南丁格爾的戰地救護醫院,也第一次出現在克里米亞戰爭中。

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讓俄國充分認識到了農奴制腐敗和無能。由農奴組成的俄軍與英國、法國自由民組成的軍隊,在戰鬥意志上的巨大差異,導致俄皇亞歷山大二世在1861年下詔廢除了農奴制,將俄羅斯君主制改造為君主立憲制,為俄羅斯19世紀後半期的中興奠定了基礎。

還因為這場戰爭,俄羅斯擔心自己在北美的屬地阿拉斯加,可能會遭到英國的報復而被搶走,因此迫不及待的賤賣給了美國。美國最終以720萬美元的微薄代價,買到了阿拉斯加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摺合1美元兩百多畝。

另外,被堵住西進歐洲之路的沙俄,將目光轉向了東方的老大帝國。1858至1864年之間,沙俄與清朝簽訂《璦琿條約》 、《中俄北京條約》 及《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使中國失去了15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亞歷山大二世還在海參崴(符拉迪沃斯託克)設立了遠東總督府,使中國完全喪失了日本海的出海口。

時光匆匆流逝,87年後,克里米亞重燃戰火。這次對決的雙方變成了,希特勒駕馭的第三帝國鋼鐵馬車和斯大林統治的蘇俄。

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出動190個師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這場代號“巴巴羅薩”進攻計劃的實施,標誌著蘇德戰爭的全面爆發。

在希特勒:“列寧格勒第一、頓涅茨克平原第二、莫斯科第三”

的命令指導下,德軍大範圍穿插鋼鐵洪流狂飆突進,僅半個月時間裡,蘇軍就有89個步兵師、20個坦克師被殲。至11月,德軍已經深入蘇聯腹地850~1200公里,使蘇軍損失了約700萬人,其中被俘者高達300餘萬人。

蘇德戰爭爆發後不久,希特勒便指示南方集團軍群儘快攻佔克里米亞,並通過刻赤海峽進入高加索。

這一行動,既可以解除以克里米亞為基地的蘇聯空軍,對羅馬尼亞油田普羅耶什蒂油田(德軍重要燃料來源)構成威脅,又能夠促使土耳其在政治上靠近德國。

德國第11集團軍的曼施坦因上將(當時還不是元帥),在克里米亞的運動戰中展現出了極高的軍事素養,德軍在沒有坦克、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迅速擊潰了蘇軍的抵抗,繳獲816門火炮和221輛坦克,俘虜蘇軍達10萬之眾。

到1941年11月16日,除了半島南端的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外,整個克里米亞都落入了德軍之手。但在塞瓦斯托波爾面前,曼施坦因將面臨一場慘烈的攻堅戰。

塞瓦斯托波爾經過第一次克里米亞戰役後,整個城市都堡壘化了。在綿延360公里的矩形地帶中,配置了12個永久要塞群,所有要塞周圍都被混凝土裝甲板覆蓋,並用地下通道和小型鐵路連接,在山地部分設置大量暗堡和火力點,所有要塞炮塔都是下沉式安裝且具有優良射界,要塞的彈藥大多存放在深入地下30米的“庫拉貝”主彈藥庫中,可謂易守難攻。

1942年6月6日,203個德軍炮兵連雲集要塞北部,發起二戰中德軍最瘋狂的一次炮擊作戰。為了擊破要塞壁壘,德軍動用包括3門超級巨炮(420毫米口徑的固定式臼炮“剛瑪”、610毫米口徑的自行臼炮“卡爾”、800毫米口徑的列車加農炮“古斯塔夫”)在內的1275門火炮和300餘架飛機。

列車加農炮“古斯塔夫”連續發射重達7.1噸的穿甲彈,擊穿8米厚的防護層,引起震撼全島的地下彈藥庫大爆炸,斷絕了蘇軍北部要塞群的彈藥供給。 

隨後,有“雷神之錘”之稱的“卡爾”登場了。“卡爾”的射速較快,重達2.2噸的610毫米口徑高爆彈被傾瀉在要塞周圍,4米厚的水泥裝甲板被打成碎片,要塞內部逐漸暴露。

緊接著,德軍第8航空軍傾巢出動,展開每天1000架次的波狀俯衝轟炸,迫使蘇軍向要塞內部退卻。

不僅如此,為斷絕蘇軍的突圍和增援,420毫米口徑的“剛瑪”對要塞周邊進行了地毯式轟擊,1噸重的炮彈將要塞周圍的所有道路和鐵路全部化為粉末。

隨著超級巨炮的不斷轟鳴,一天之內,就向塞瓦斯托波爾市區傾瀉了6.4萬噸炮彈,整個城市在濃煙和烈火中崩塌。

7月4日,被壓縮到要塞邊緣的9萬多蘇軍殘部已難以為繼,不得不放棄抵抗,苦苦支撐了250天塞瓦斯托波爾陷落。

此戰,德軍死亡約2.4萬人,羅馬尼亞軍隊損失1800餘人,俘虜蘇軍9萬餘人,繳獲火炮460門。曼施泰因憑藉戰功,被希特勒晉升為元帥。

塞瓦斯托波爾陷落後,蘇軍一直想要將其收復。

1944年4月8日,蘇軍烏克蘭第4方面軍和獨立濱海集團軍47萬人,在黑海艦隊和亞速海區艦隊配合下,實施了登陸作戰,拉開了收復克里米亞的戰役。

1944年的德軍已是強弩之末,但為了掩護德軍的巴爾幹戰略翼側和海上交通線,依舊駐紮著19.5萬人。

雖然,德軍為了固守克里米亞構築了多條防線,但蘇軍的戰爭投入已呈現壓倒性優勢。蘇軍人員比德軍多1.4倍,火炮和迫擊炮多70%,坦克和自行火炮多1.6倍,飛機多7倍以上。

在蘇軍強大火力傾瀉下,德國第17集團軍迅速崩潰,退入塞瓦斯托波爾市內死守。5月5日,蘇軍近衛第2集團軍突入市內與德軍展開巷戰,並於5月9日解放全市。

至此,這座浸透著無數英雄鮮血的城市再次回到了俄國手中。

從兩次克里米亞戰爭的案例足以看出,一個強大的俄羅斯必須要掌控這個地區。

有了克里米亞至少能夠憑藉塞瓦斯托波爾和黑海艦隊威懾歐洲和土耳其,1856年,沙俄戰敗,在簽署《巴黎和約》時,拼著放棄歐洲領土,也要咬著牙把克里米亞要回來。更不用說,蘇聯時期對克里米亞的反攻了。

現在北約東擴已經堵在俄國大門口了,波羅的海三國加入北約後,自己的空軍不能滿足空中巡視,北約的戰機進駐負責戰鬥巡航。

這種態勢下,如果再失去了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整個黑海的戰略縱深都將不復存在,這是俄國無論如何不能忍受的。

另外,塞瓦斯托波爾慘烈的攻防戰,已經深深刻入了俄羅斯民族的靈魂,成了他們強悍作風的象徵。因此,別說本就強硬的普京,就是換任何一個領導人上臺,也不可能將克里米亞拱手相讓,這會導致他頓時淪為千夫所指。

正因為此,即便頂著西方的制裁,普京也要收回克里米亞。甚至,為了固守這片領土,俄國還斥重金修建了跨越刻赤海峽的跨海大橋。大橋建成後,普京親自駕駛著一輛卡車從橋上通過。

這足以說明,俄羅斯已經為長期控制克里米亞做好了準備。


寫得好累呀!感覺還能湊合看,您賞個關注吧!


藏地讀行


一、俄羅斯是收復克里米亞,而非佔領克里米亞

1.克里米亞曾經是俄羅斯領土。1783年,俄羅斯吞併了克里米亞。從此,克里米亞就歸屬了俄羅斯。1853年-1864年,沙皇俄國與英國、法國、奧斯曼土耳其之間爆發了克里米亞戰爭。今天,法國首都巴黎還有很多街道以克里米亞命名。1954年,為了紀念俄羅斯和烏克蘭合併300週年,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將克里米亞劃給了烏克蘭。既然是為了俄羅斯和烏克蘭合併而將克里米亞作為禮物劃給烏克蘭,兩國分開了,站在俄羅斯的角度,自然有理由將克里米亞收回來。

2.克里米亞地理位置重要,俄羅斯人佔主流。克里米亞約有250萬人,其中俄羅斯人佔62.6%,烏克蘭人只佔15.2%。克里米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前蘇聯以及俄羅斯時期,黑海艦隊一直駐紮在克里米亞。克里米亞還是療養聖地以及擁有大量的優良海港,卡爾基尼海灣、塞瓦斯托波爾、貝拉克拉瓦等良港、費奧多西亞海灣港。

3.俄羅斯與烏克蘭關係惡化,是俄羅斯收回克里米亞的直接原因。克里米亞危機爆發於2014年,當時,親俄派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被趕下臺,親美派尤先科上臺,俄烏關係極具惡化。也正是在兩國關係破裂的情況下,普京果斷的收復了克里米亞。

克里米亞俄羅斯族美女檢察官

二、普京卸任,也沒有任何一位總統會將克里米亞再次送給烏克蘭

首先,俄羅斯民族對土地的重視。從小小的莫斯科公國,在短短300多年發展成2200多萬平方公里的俄羅斯帝國,俄羅斯民族對土地的佔有慾極強。俄羅斯總統普京曾經說過,俄羅斯的領土雖大,但沒有一寸是多餘的!這充分體現了整個俄羅斯民族對土地的態度!俄羅斯一直都沒有將北方四島還給日本,怎麼可能會將克里米亞還給烏克蘭?

其次,克里米亞作為俄羅斯聯邦的主體已經寫入了《俄羅斯憲法》。2014年4月11日,俄羅斯修訂了憲法,將克里米亞作為俄羅斯聯邦主體的身份寫入了《俄羅斯憲法》。也就是說,哪怕是俄羅斯現任總統普京想要將克里米亞還給烏克蘭,也要修改憲法以後才能實現。請問,哪怕以普京的威望和權力,修改憲法是為了將克里米亞還給烏克蘭,這有可能實現嗎?

況且,克里米亞事關俄羅斯核心利益,即使是戈爾巴喬夫第二與葉利欽第二般的敗家子,也不會將克里米亞還給烏克蘭!


美國觀察室


指望俄羅斯吐出它搶佔的領土,無疑是與虎謀皮。除非普京下臺之後,俄羅斯出現嚴重的政治經濟危機,導致大規模的分裂,俄羅斯退出世界一流強國的行列,否則俄羅斯是不可能歸還克里米亞的。

克里米亞對於俄羅斯黑海戰略至關重要

黑海和波羅的海,兩個半封閉式的海域是俄羅斯歐洲部分最重要的出海口。克里米亞位於黑海的突出位置,是前蘇聯以來黑海艦隊的總部所在地。即使在蘇聯解體克里米亞劃歸烏克蘭的那段時間,俄羅斯也通過租借的形式一直在使用克里米亞半島上的海軍基地。

2014年以前,烏克蘭和俄羅斯的關係雖然起起伏伏,但是烏克蘭中央政府始終""不敢再涉及俄羅斯安全利益的克里米亞問題上挑釁。2014年,烏克蘭爆發了反對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的大規模內亂,迅速演變成為全國範圍的反俄浪潮,烏克蘭內部俄羅斯族和烏克蘭族的矛盾極端尖銳,已經嚴重影響了克里米亞半島黑海艦隊基地的安全和穩定運轉。普京總統決定鼓動克里米亞俄羅斯族獨立,已經需要有很大的政治勇氣普京之所以更進一步決定冒天下之大不韙吞併克里米亞,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徹底解決黑海艦隊基地的歸屬問題

現在普京強忍4年國際制裁,好不容易解決了克里米亞歸屬問題,已經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今後任何一任俄羅斯總統都不可能再主動把克里米亞拱手讓人。

克里米亞是鉗制烏克蘭的殺手鐧

2014年烏克蘭危機之後,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關係已經徹底惡化,今後很長一個時期都不可能有根本性的好轉,即使今後的俄羅斯總統放棄克里米亞,烏克蘭國內的反俄勢力也不會領情;但是如果俄羅斯仍然控制著克里米亞,就還保有鉗制烏克蘭的殺手鐧。

就像普京永遠不可能放棄克里米亞一樣,烏克蘭永遠也不可能放棄對克里米亞的追索。

烏克蘭想要收回克里米亞就只有與俄羅斯談判一條路可走,雖然談判的結果大家都非常清楚,但是談判的過程也是烏克蘭與俄羅斯妥協、溝通甚至和解的過程。同時,現在烏克蘭東部頓巴斯等親俄地區也想模仿克里米亞一樣併入俄羅斯,克里米亞的榜樣大旗不倒,烏克蘭的親俄勢力信心就不會消失,俄羅斯在烏克蘭內部就有無數的題目可做。烏克蘭要避免進一步的分裂,也必須與俄羅斯妥協。


克里米亞就像是釣魚人的魚餌一般,沒有任何一個釣魚人會無原則的放棄手中的魚餌,而當釣魚人放手的時候,魚兒可能也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衝擊時評


誰歸還克里米亞,誰就是俄羅斯的罪人。

對於克里米亞事件,外界普遍兩種看法。一種是拿國際法說事的。克里米亞歸屬烏克蘭有其法理依據,一是1994年由俄、烏、美、英四國聯合簽署的《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二是1997年俄烏兩國聯合修訂的《友好合作夥伴關係條約》。有了這兩個國際協定,俄羅斯自然就應該尊重烏克蘭主權。更應該遵守《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原則宣言》的相關規定。

持有著種觀點的人,看似冠冕堂皇,其實是看熱鬧不嫌事大。只注重國際法的“合理”外表,而不去從克里米亞的特殊情況去研究問題。所謂書生誤國,說的就是他們。為什麼呢?

克里米亞原本就是俄羅斯的領土。

1953年,作為烏克蘭人的赫魯曉夫將克里米亞這個如此重要的據點送給烏克蘭,本身就是個有失公允的決定。可以說私心是大大的有。1994年簽訂的《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是葉利欽為了向西方獻媚而做出的決定,大大的糊塗。1997年簽訂的《俄烏友好夥伴關係協定》也是葉利欽為了繼續籠絡住烏克蘭,使其不倒向北約而做出的決定,可謂用心良苦。克里米亞這個地方是作為一個“質子”一樣的東西作用於俄烏關係、俄美關係之間的。2014年,親西方的波羅申科趕走了親俄的亞努科維奇,標誌著烏克蘭決定了徹底倒向西方,那麼此時克里米亞這個“質子”就失去了原來的協調作用。就如同古代兩國互派質子一樣,戰爭即將發生,如果可以把自己的“質子”救回來,誰還顧得上之前簽訂的GP協議?即使祖國無力挽救,這個“質子”也會千方百計回到祖國身邊,而克里米亞身上所發生的一切,就如同一個“質子”迴歸母親懷抱的舉動。克里米亞半島上生活著半數以上的俄羅斯族人,烏克蘭族人只佔了四分之一不到,烏克蘭的執政者們沒有給克里米亞人良好的發展前景,事實上烏克蘭當局對半島上的俄羅斯族人充滿了戒備和歧視,宛如後媽。那人家要回到親媽身邊,你卻好意思拿什麼過繼、領養之類的概念來橫加批評,感情被後媽虐待的不是自己吧。這不僅是看熱鬧不嫌事大了,這也是捨本逐末的。試想一下——

比如我們,按照沙俄和大清之間1860年簽訂的《中俄B*J條約》,H-S_W現在變成了符拉迪沃斯託克。如果它要回來,我們有什麼不要的道理?雖然是個不平等條約,我們可以不承認,但是按照國際慣例,一個地方被別國佔領了100年之後,這個地方就成為了別國的領土了。然後問題就來了——如果它要回來,難道誰他麼好意思用《B*J條約》和國際慣例來指責自己國家的行動嗎?如果克里米亞事件是發生在我們這裡,估計也只有漢奸才敢拿“條約”和慣例說事吧。

這裡就引出了對克里米亞事件有第二種看法的人,就是俄羅斯拿回克里米亞是出於國家利益和民族情感的一次勢在必行的行動。國際法要遵守,國際協議要遵守,沒錯。但是國家利益和民族情感比什麼國際法、國際協議更加重要。

所以說,如果哪個俄羅斯總統要把克里米亞還回去,就等於出賣國家利益,踐踏民族感情。實打實的罪人。


湖南懷化信訪


絕對不會!俄羅斯民族是出了名的“土地控”,對土地的強烈慾望助推其建成了世界上領土最大的國家。可以毫不懷疑地確信,至少未來幾十年裡——無論是普京本人、還是他的繼任者——都不會在克里米亞歸屬問題上讓步,更不會重蹈蘇聯覆轍,將克里米亞拱手交給烏克蘭。宣傳牌上寫著:“克里米亞永遠屬於俄羅斯!”

1. 關於克里米亞的歸屬問題,可能很長時間內都不會有一個公認的定論。目前來看,這就是一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問題。

聯合國大會已不止一次討論克里米亞問題,2017年年底甚至通過將俄定義為“佔領國”的相關決議,但70票支持、26票反對、76票棄權的結果,說明國際社會的意見並不統一。

此外,這一投票結果也與一年前(2016年底)聯大上次表決70票贊成、26票反對、77票棄權的結果基本一致。

2. 從國際法律角度來看,克里米亞確實“應該”屬於烏克蘭。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所謂的“主流”國際社會一貫做法證明,世界秩序的維持遵循的仍然是弱肉強食的 “叢林法則”。

烏克蘭在克里米亞問題上面對的就是這種狀況。基輔當局也好,為其站臺的美歐政府也罷,除了強烈抗議、嚴厲制裁之外,暫時還沒有辦法改變俄佔有克里米亞的現狀。

美國加強與烏克蘭和格魯吉亞的軍事合作

3. 美國以“民主”、“投票”為武器,通過“街頭運動+武裝干涉”模式,肢解了俄羅斯的兄弟國家南斯拉夫,顛覆格魯吉亞、烏克蘭原有政權、扶植了向西方一邊倒的新政權。

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以絕對多數當地居民全民公決贊成為基礎,接收克里米亞的迴歸請求。這也讓美歐 “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考慮到克里米亞在“蘇聯大家庭”條件下從俄劃歸烏的,加之近年烏親西方政治勢力和極端民族主義分子的壓迫,俄族人選擇重新加入俄聯邦也在情理之中。

4. 歷史上,任何一個大國、強國的發展道路和終極目標,都是要盡其所能佔領更多的土地。

也正因為如此,英國當初才能成為“日不落帝國”,哥倫布才發現了新大陸、西班牙建起了“無敵艦隊”;

以“自由衛士”自居的美國,當初也是靠武力打下的天下;美國目前雖然沒有公開佔領或者搶奪別國領土,但其或“被邀請”或不請自來的海外駐軍或軍事行動,無異於“武裝佔領”,只是美國人的藉口看上去很美、同時又擁有絕對話語權罷了。

5. 無論一個國家實力如何,都不會輕易把已經佔有的土地讓出去,這一方面事關領導者、甚至整個民族的“面子”、“威信”,另一方面也事關國家的戰略大局。否則,英國也不會為了馬爾維納斯群島遠征阿根廷。

普京視察海軍

普京曾經明確表示:俄羅斯領土雖多,但沒有一寸土地是多餘的;二戰期間,面對法西斯德國的瘋狂進攻,處境艱難的蘇聯人民喊出了:寸步不能後退,我們身後就是莫斯科!

6. 克里米亞迴歸之後,俄遭到西方嚴厲制裁,其領域甚至擴大到體育界。俄羅斯外交上被孤立,經濟上更是損失慘重。付出如此慘痛代價之後,俄羅斯如果再將克里米亞拱手交出去,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況且,西方打壓俄羅斯,並不是因為克里米亞,削弱、甚至促使俄羅斯像蘇聯那樣解體,是美國不變的終極目標!無論有沒有克里米亞問題,俄羅斯的處境都不會改變。

7. 2017年11月18日,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名城雅爾塔為“19世紀最強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樹像。

亞歷山大三世被視俄羅斯帝國的“中興之主”,他1881-1894年在位13年期間,俄國實力強大到不用武力、只靠外交就能實現政治意圖。於是也就有了亞歷山大三世那句流傳至今的豪言壯語:“沙皇在釣魚,歐洲可以等。”

普京在雕像揭幕典禮上盛讚亞歷山大三世的歷史功績,強調俄羅斯民族世世代代“都會像偉大先輩一樣,為了祖國繁榮昌盛而竭盡所能”。

同樣喜愛釣魚的普京,無疑也想借此警告西方:“想讓俄羅斯交出克里米亞,那你們好好等著吧!”


Andrei青山碧水共雲天


克里米亞對於俄羅斯來說,是得到手就絕不會放手的一塊寶地。俄羅斯需要克里米亞,即便普京卸任,任何一位俄羅斯總統都不會將克里米亞再次交給烏克蘭。

克里米亞位於黑海的突出部,它通過刻赤海峽與俄羅斯伏爾加河下游——高加索地區相望,在整個黑海,再也沒有比克里米亞更好的突出部了。在克里米亞半島上,有著黑海最好的港口塞瓦斯托波爾。一旦丟失此地,俄羅斯黑海艦隊的作戰能力,輻射能力將大大削弱。因為,不論是敖德薩,巴統還是蘇呼米,沒有一個比得上塞瓦斯托波爾。

失去克里米亞的俄羅斯,將不再擁有黑海。而得到克里米亞,俄羅斯將成為該地區無可爭議的霸主,哪怕西方國家的軍艦來十艘百艘,在克里米亞這座不沉的“航母”面前都不能全然當心。
俄羅斯對於克里米亞擁有正當的主權。在18世紀以前,這裡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附庸克里木韃靼汗國。隨後,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擊敗土耳其,將克里木(克里米亞)收入了俄羅斯的囊中。此後,這裡一直歸屬於俄羅斯管轄,而不是烏克蘭。那個時候,世界上還沒有烏克蘭這個國家。

烏克蘭的國土,烏克蘭的概念,乃至於烏克蘭這個民族本身,都是俄羅斯族賦予的。從17世紀到20世紀的三百年中,烏克蘭民族實際上依附與俄羅斯族而生存。烏克蘭人,烏克蘭語言可以看做俄羅斯民族,俄語的支系。而烏克蘭的國土,完全是俄羅斯士兵用刺刀從奧斯曼帝國和波蘭手中奪取的。沒有俄羅斯,就沒有烏克蘭。從這層意義上說,克里米亞完全屬於俄羅斯。

而赫魯曉夫當時酒後劃地,是在一個主權國家的內部進行劃分。蘇聯解體後,這種劃分也就應該結束。俄羅斯在2014年推動克里米亞入俄,不過順水推舟。
此外,克里米亞的居民,絕大多數都是俄羅斯族,烏克蘭人僅佔少數。當地居民從來都是心向莫斯科,而不是基輔。尤其是在2014年廣場革命爆發後,克里米亞的俄族遭到了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的報復,遭到威脅。它們的自治地位面臨取消的危險,烏克蘭糟糕的局勢讓他們意識到,不能依靠一個無能,腐敗的基輔去貢獻克里米亞。

而此後上臺的烏克蘭親西方勢力甚至主張把克里米亞變成對抗俄羅斯的前沿基地,允許西方軍艦在此駐紮,主張在此地部署反導系統。這,是克里米亞人和俄羅斯人都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俄羅斯行動了。在他們的行動過程中,受到了克里米亞人的歡迎。
一切都在說明,克里米亞人擁戴俄羅斯,而非烏克蘭。克里米亞已經是俄羅斯的一個聯邦主體,在俄羅斯人的觀念中,這裡是他們曾經浴血奮戰的地方,充滿了自己的痕跡。普京總統收復克里米亞,是順應潮流。

在關於克里米亞的問題上,俄羅斯政府的態度很明確,一切免談。坊間經常流傳的特朗普和普京交換克里米亞意見之類是子虛烏有。俄羅斯絕對不會放棄該地,哪怕發生軍事衝突,俄羅斯也願意戰鬥到底,去保護克里米亞。為此,俄羅斯可以修刻赤跨海大橋,可以忍受西方制裁。
即便普京卸任,任何一個俄羅斯領導人都不會把克里米亞交出去。

絕大多數俄羅斯人認為克里米亞不可分割,一旦某個人大腦一片空白,做了那樣的決定,那麼,那個政府就會面臨垮臺的危險。

即便是所謂的俄羅斯民主人士,西方派上臺,只要他們往俄羅斯總統的位子上一座,就會自覺的從俄羅斯的國家利益出發,交出克里米亞?完全不可能。


朱興子


在絕大多數俄羅斯人眼裡,早已把克里米亞當成了國家領土的一部分。在歷史上,俄羅斯為了爭奪克里米亞這片土地,和意欲侵佔這裡的國家包括烏克蘭浴血奮戰,付出了很多代價,作出了很多犧牲,他們已經把克里米亞當作不可割捨的一部分,是絕對不會放棄這片土地的。因此,不管普京卸任與否,下一任總統也絕不會放棄克里米亞,相反,俄羅斯會一如既往地與想要爭奪克里米亞的國家戰鬥到底。

克里米亞對俄羅斯來說十分重要。首先,克里米亞的地理位置極其重要。俄羅斯雖然橫跨亞歐大陸,國土面積十分龐大,但海洋卻一直是“短板”:北方北冰洋被海冰包圍,可以用的港口極少;太平洋方向有價值的只有位於東南的海參崴;在俄羅斯領土範圍內,唯一面向“溫暖”海洋的港口,只有黑海,而黑海是一個封閉海域,出口是土耳其海峽,克里米亞半島處於黑海北面中央。可以說,誰掌握了克里米亞,誰就最大程度掌握了黑海的控制權。

其次,克里米亞戰略意義重大。從地理位置來看,黑海可以說是俄羅斯的海洋之“窗”,俄羅斯要通往印度洋、大西洋等水域最快捷的路線就是經過黑海通往,這對十分缺少可用海洋港口的俄羅斯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從冷戰時期起,高加索的石油就通過黑海、克里米亞運到蘇聯,成為蘇聯的重要經濟支柱,到了今天,在俄羅斯的經濟並不景氣的情況下,這個支柱變得尤為重要,一旦失去克里米亞,這個經濟支柱就會失去保護,隨時可能被佔有、被切斷,而一旦失去了這個經濟支柱,俄羅斯想要振興將更加困難,因此,俄羅斯的戰鬥民族會像守衛自己的疆土一樣守衛克里米亞,因為這關乎著俄羅斯的前途和命運。


阿爾法軍事


俄羅斯於2014年佔領克里米亞跟烏克蘭政府的轉向有很大關係,也說明了克里米亞對於俄羅斯非常重要。克里米亞的塞瓦斯托波爾港從18世紀以來一直是俄羅斯黑海艦隊的基地,雖然1954年赫魯曉夫(烏克蘭出生)將克里米亞贈予了烏克蘭,但是當時雙方都處於蘇聯管理不存在問題。到了蘇聯解體後,雙方經過長時間談判於90年代末簽訂了20年的租借協議,允許俄黑海海軍繼續使用該港口,但是克里米亞是烏克蘭的領土毋庸置疑,因此不存在俄羅斯此次佔領是收復故土的說法。

2004年烏克蘭橙色革命後,政局不穩,而且沒有很好處理與俄羅斯的關係,過度投向歐盟,尤其是北約。因此俄羅斯的確存在顧慮是否能繼續使用該港口,而且當時的烏克蘭政府對此態度的確是不大情願續約,而這塊地盤對於俄羅斯來說軍事意義非常重要,這時候俄羅斯的想法就很好理解了:每年給你重金租借,你不給臉,我就直接佔領免費使用還不用看你臉色同意不同意租借。因此就算是克里米亞連年需要中央政府補貼的經濟孱弱境況下,普京依然佔領了該地盤,而且為此承受了西方國家制裁的代價。說起美俄矛盾,其實不僅僅是俄羅斯的問題,更多的是目前北約無止境的東擴,如果烏克蘭入北約,那俄羅斯將情何以堪,普京要是無作為那才是不正常。事後,俄羅斯的民意也證明了這點,吞併克里米亞在俄羅斯是很受支持的。

至於普京繼任者歸還問題,我覺得不存在,沒見過被老毛子佔領的土地還能要回來的,日本的北方四島叫喚了幾十年最後也是一塊地盤也沒要回來。


陳皮果子



只有兩個盟友——陸軍和海軍的俄羅斯特別尷尬的是儘管擁有全球最遼闊的國土,卻沒有特別理想的軍事港口,拱衛俄羅斯南大門的不凍港塞瓦斯托波爾(黑海艦隊駐地)卻是漸行漸遠的烏克蘭的領土,隨時都有被親西方的烏克蘭政府掃地出門,無家可歸,使俄羅斯喪失對黑海的控制、南部地區的防衛與前出地中海爭霸中東的支點,為了得到塞瓦斯托波爾軍港,以及南部的戰略支點,俄羅斯一不做二不休,趁烏克蘭內亂,派兵佔領了烏克蘭的塞瓦斯托波爾與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遼闊的版圖,加劇了俄羅斯與西方的衝突與對抗。按照俄羅斯八百年曆史的秉性來考量,凡是吞下的領土絕無可能倒吐出來的,除非戰敗,或絕境中有求於人。

1、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與塞瓦斯托波爾,徹底與烏克蘭反目成仇,並把對方逼到西方的懷抱,無怨無悔地成為西方遏制俄羅斯的棋子,使烏克蘭問題成為西方懸掛在俄羅斯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屬於揀了克里米亞與塞瓦斯托波爾這兩粒芝麻,丟了烏克蘭這個西瓜,絕對是戰略短視之舉!是俄羅斯人把自己推向新型冷戰的困境的根源之一。

俄羅斯佔領了克里米亞與塞瓦斯托波爾,不僅是黑海艦隊不用再寄人籬下,有了永久的家,不僅能更好地防衛俄羅斯南部,還能加強俄羅斯對黑海的控制,前出土耳其海峽,衝向地中海,爭霸中東。然而,俄羅斯人過分拔高了克里米亞與塞瓦斯托波爾的重要性,一葉障目,忽視了整個烏克蘭對於俄羅斯的致命性作用,捨本逐末,給自己埋下了自己無法擺平的禍根。

布熱津斯基說過一句名言:“沒有烏克蘭,俄羅斯就不再是一個歐亞帝國。”失去了烏克蘭的俄羅斯,其主導的歐亞聯盟更像亞洲聯盟,然而,俄羅斯人死活也不承認自己是亞洲國家,永遠都在標榜自己是歐洲國家。從中可以看出普京是全球頂尖的博弈戰術大師,卻不是頂級的戰略家。

2、普京的接班人不管是誰,對於佔領的克里米亞與塞瓦斯托波爾,立場必然跟普京一模一樣,吞到肚子裡的領土絕對不可能倒吐出來!這是為什麼?

首先,普京公開表態俄羅斯絕對不會將克里米亞與塞瓦斯托波爾歸還給烏克蘭。今年3月份,俄羅斯播放了一部名為《普京》的紀錄片,在紀錄片中,普京被問到克里米亞在什麼情況下可以歸還烏克蘭時,普京反問道:“你說什麼?你們瘋了還是怎麼的?在任何情況下,永遠都不會。”

普京對克里米亞與塞瓦斯托波爾的立場清晰、強硬,誓言不會歸還給烏克蘭,反正烏克蘭也沒有能力在戰爭中擊敗俄羅斯。普京的繼任者在克里米亞與塞瓦斯托波爾問題上一定會延續普京的立場,否則就是背叛普京,背叛俄羅斯,很快就會被轟下臺。

其次,俄羅斯八百年的歷史就是一部領土的佔領史,對領土的貪婪是俄羅斯最正宗的基因,是無法剔除的,俄羅斯從來就沒有將吞下去的領土倒吐出來歸還給原主人的傳統,除非俄羅斯戰敗了,或者在絕境中有求於人,才有可能吐一部分出來,歸還人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