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棉爸爸有話說」《銀河補習班》——論一條“喪家狗”的逆襲

《史記·孔子世家》:“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

在距今2000多年前,孔子離開魯國到了鄭國,與弟子走散了,於是他就站在鄭國東門等他的弟子。他的弟子子貢向人打聽他的老師,一個鄭國人對子貢說:“東門有個人,他的額頭像堯,脖子像皋陶,肩像子產,但腰部以下卻比禹短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子貢後來找到孔子,把那個鄭國人的話告訴孔子。孔子聽了哈哈大笑,說:“外貌形容得倒還是其次,但是說我像喪家之狗,的確是這樣啊!的確是這樣啊!”

李零曾說:“任何懷抱理想,在現實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園的人,都是喪家狗。”

「海棉爸爸有話說」《銀河補習班》——論一條“喪家狗”的逆襲

喪家狗

我深以為然。《銀河補習班》的馬皓文正是這樣一條“喪家狗”,但比孔子幸運的是,他最終在電影的虛擬世界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園,而孔子卻始終沒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現實世界中,大部分人可能連“喪家狗”都不如,因為他們沒什麼理想。原因是當他們小的時候,爸爸媽媽總是說: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就好了;好好學習,這些興趣愛好等上了大學再學也不遲;看這些閒書有用嗎?能提高你的成績嗎?玩這些有啥用,玩物喪志,去看書去...... 考錢途,於是開始拼命的讓孩子刷題,興趣愛好都放一邊,開始新的輪迴......

如果你有觀察,一定會看到這樣一個現象,那些曾經學習成績很差的人在教育自己子女時比那些學習好的父母更加苛刻更嚴厲。因為自己當年學習成績差,沒考上好大學,所以混到今天這副模樣,所以要讓下一代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不要讓孩子走自己的老路。有這種想法的人不在少數,但這種想法卻有邏輯上的問題:

一、考上好大學就能混得好,就能掙很多錢?

誠然,考上好大學確實有更多的選擇機會,比如國內的清華北大,國外的哈佛,在就業時他們的選擇機會更多,路子也更寬,但要有更多的選擇機會一定要考好的大學嗎?不一定,比如那些拆遷戶,他們不一定考了大學,說不定高中都沒畢業,但別人拿了拆遷款就有可能一飛沖天。這個例子可能不普遍,但在現實生活中,能拿到機會一飛沖天的人都一定是好大學畢業的人嗎?

趙本山——小學未畢業

郭德綱——沒學歷

馬 雲——杭州師範學院外語系(非清華、北大)

李嘉誠——小學學歷,北門街觀海寺小學

喬布斯——美國裡德學院未畢業(也不是哈佛、麻省理工出來的)

....

當然,你也可以舉一堆好大學畢業,並且現在“混”得很好的人,但如果你要問他們是如何成功的,他們絕對不會把今天的成就歸因於自己畢業於一所好大學,因為一所好大學培養出的學生太多了,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他們之所以成功一定是身上有著別人看不到的品質,而這種品質絕對不是刷題刷來的,馬雲能刷出一個阿里巴巴嗎?李嘉誠能刷出一個首富嗎?喬布斯能刷出一個iphone嗎?

有些人總喜歡拿成功人士的學歷說事兒,看這個是北大清華畢業,那個是哈佛畢業,似乎北大清華、哈佛畢業的人就一定能成功,至少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但事實上不是北大清華、哈佛造就了他們的成功,而是他們所擁有的那些“品質”造就了他們的成功。更確切的說,不是某所大學賦予了他們的這些“品質”,而是上大學前就已經擁有了,有的甚至不是從學校裡學來的,而是從現實生活中學來的。

這些成功人士的品質雖然各有不同,但我敢肯定的是,這些“品質”一定都是些形容詞:好奇心、誠信、毅力、敏而好學、堅持...... 其中有一個品質一定是他們所共有的,就是——終身學習。在學校裡學習,在社會上學習,在朋友間學習,在書上學習,我想他們沒有哪一位會對自己的孩子說:“你考上一所好大學就行了,其他的都不重要”。事實上我們也會覺得這句話不可思議,但當我們看到自己孩子成績差時,給到孩子的語言就是這句話,以為考一個好大學,就可以雞犬升天了。

「海棉爸爸有話說」《銀河補習班》——論一條“喪家狗”的逆襲

缺失的品質

二、我們是否真的能讓孩子好好學習?

我很喜歡的一句話是:孩子因你而來到這個世界上,卻不屬於你。雖然這句話聽起來像是一句心靈雞湯,但在我看來卻有實際意義。我看到有的父母極盡所能的想讓孩子做一些在他們看來“對”的事,比如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希望孩子擁有各種“超能力”,所謂的素質教育;等到大一點兒有學習成績壓力了,就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什麼奧數、奧物、英語、編程......然後前面的“素質教育”通通放一邊,最後高考時發現其他都不重要,刷題最重要,於是又拼命讓孩子刷題...... 我們廢了那麼多勁卻絲毫不在意孩子是否在真的學習,現在有很多培訓機構根本不在乎孩子是否有在學習,特別是小學和初中,所謂的輔導班很多隻是提供一個互相抄作業的場所罷了,成績根本看不到提升,你如果質疑,培訓機構一定說你家孩子底子差,還需要長時間輔導,事實上,如果孩子不願意學習,什麼人輔導都沒用。有用的輔導一定是能讓孩子對知識產生興趣的,至少不會那麼枯燥,不會讓孩子產生反感的輔導。

對所學的內容產生興趣,是學習的一大前提,不要說孩子,就是我們成年人學習,也是先要對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才行。然而有的父母壓根兒不在乎這個,他們以為可以用語言的冷暴力和暴力懲罰的方式解決讓孩子學習的問題,但其實根本沒用。回想我們小時候,父母是怎麼要求我們的?很多人小時候壓根不喜歡學習,成年之後才意識到原來當年父母讓我們好好學習是對的,這種對父母的內疚逐漸演化成為對孩子的要求,因為父母當年不肯學習,現在混得這麼差,所以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能走自己的老路,必須讓他們好好學習。這種人類與生俱來的反思行為導致我們對自己的孩子比當年自己父母對自己的態度更加嚴格和苛刻。但這種反思僅僅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如果我問你,當年你為什麼不能好好學習?也許你就答不上來了,現在的孩子跟我們當年一樣,不會比我們當年更懂事,更愛學習。

作為父母,我們有很多事可以做。我們可以想法設法讓孩子對知識產生興趣,給他們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或者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但唯獨逼迫不了他們學習,我們需要讓他們懂得,考上大學不是學習的終點,學習是自己一輩子的事兒。

「海棉爸爸有話說」《銀河補習班》——論一條“喪家狗”的逆襲

終身學習


回到影片,豆瓣上評分僅為6.2,可見主流觀點對鄧超飾演的馬皓文並不買賬,有說影片有bug的,有說鄧超是騙子的,有給應試教育站臺的,也有說應試教育不好的,我覺得都可以理解,每個人對教育目的的理解不同,得出的答案也不同,將來自己孩子的路也會不同,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家庭教育,父母的三觀才是影響孩子的關鍵因素。

電影始終是電影,他不可能解決現實問題,就像《我不是藥神》無法解決絕症患者吃不起藥的問題一樣,《銀河補習班》也同樣解決不了中國的教育問題。不過幸運的是,我們的電影還能夠提出這樣的問題,至少不會因為極度醜化應試教育而被有關部門封殺,如果是那樣的話,我們就無從討論這類話題了。

「海棉爸爸有話說」《銀河補習班》——論一條“喪家狗”的逆襲

Life is like an arrow that targets our drea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