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他,却离不开他。”结束使人上瘾的婚姻,难道比戒毒还难?

在无数个失眠的夜里,伊莲都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已经不爱丈夫阿德了,继续维持这段婚姻,只会让她陷入更长的迷茫和绝望之中。

然而,只要她一想到如果真的离婚了,自己将是什么样子,一种焦虑和恐慌就会搅动她的胃部,升腾到大脑,让她感到一阵阵眩晕和窒息,让她不得不翻身起来,吞下一把抗焦虑的药丸。

这种夜不能寐的痛苦日子,自从生了二胎以后,已经持续将近4年了。

阿德看上去,像一个平凡的好丈夫——勤恳工作、收入稳定、是家中的经济支柱。然而,对于伊莲来说,阿德却像一个空心人——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阿德的心门向伊莲关闭,丝毫感受不到他内心世界的一点温存。

二胎后,伊莲辞去了工作,在家专心带娃。丈夫主外、她主内,渐渐地,她和丈夫便渐渐隔绝成两个世界的人。两个人共同语言越来越少,如今每天说话不超过10句,在不吵架的情况下,如果不是为了孩子,甚至可以一整天都可以不说话。如果有了矛盾,更是可以冷战长达一个月。

“不爱他,却离不开他。”结束使人上瘾的婚姻,难道比戒毒还难?

伊莲要的其实不多,她只希望丈夫能多关注一下自己,看到自己带孩子的不容易,不要将她的付出视作理所当然,哪怕是一句赞美、一声谢谢也好。可每当伊莲向丈夫说起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时,他的回应永远是皱起眉头盯着她,仿佛她的感受根本是多余的,或者嗤之以鼻、或者敷衍了事。

结婚10年,他们俩现在已经没有了性生活。她试着跟他沟通、让他理解自己、向他解释和剖析自己内心、甚至引诱他、恳求他、咒骂他,有时候阿德会暂时改变一点态度,但之后又退回自己的世界,重新变得疏远。

有时伊莲恶毒地想,在外头找个情人吧,给老公戴上绿帽子!可固有的道德观念又不允许自己迈出这一步。她也曾想探测老公是不是在外面有了小三,可转念一想——知道了又怎么样?离婚吗?如果不离,不是叫自己更加痛苦?

伊莲内心深处很清楚这一点,即便自己被剥夺了这么多幸福,自己也不想离婚、不敢离婚。种种顾虑,阻碍了她走出婚姻、寻找出路的脚步。然而回到婚姻之中,她又找不到方法可以改善夫妻之间恶劣的情况。所以,她来向我倾诉求助。

于是,我让伊莲说出所有她不愿意离婚的理由。

“不爱他,却离不开他。”结束使人上瘾的婚姻,难道比戒毒还难?

不离婚的理由

理由一:不离婚的原因是他们有两个孩子。

9岁的儿子和4岁的女儿,每当想到离婚,伊莲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对这两个孩子有什么影响?

“人们常说,跟离婚相比,恶劣的夫妻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更坏,但对于我们家也是这样吗?毕竟,阿德对孩子不坏,虽然次数不多,但偶尔也会陪伴孩子、管教孩子,我觉得自己还不是丧偶式育儿。更关键是,孩子们也需要他,需要爸爸啊。”

理由二:不离婚是基于经济上的考虑。

阿德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技术总监,收入不菲,足够支撑他们住高档社区、开百万私车、送孩子进入私立学校。如果离婚,她和孩子还能有这样的生活吗?她可能取得监护权吗?她必须离开自己的孩子吗?她这个家庭主妇还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

理由三:不离婚是因为夫妻俩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

平时的社交活动,夫妻俩都是共同参与,在朋友眼中他们是一对模范夫妻,要是离婚的话,别人会怎么看待她呢?……

理由四:不离婚,是因为伊莲内心的固有信念。

“我的父母就是离婚了的,我从小就发誓,要结一个白头偕老的婚。离婚,就好像是在瓦解我的信条。我怎么可能背叛自己的誓言呢?”

其实,伊莲所说的这些理由,在每一个已经不爱,却不得不继续维持婚姻的人那儿都适用。“明明不爱他,却仍然离不开他。”有现实的原因,更有心理的因素。在我看来,这就好像上瘾,明明在走一条不好的路,可总有一股力量在挟持着自己,不能回头。

那,怎么看待呢?

“不爱他,却离不开他。”结束使人上瘾的婚姻,难道比戒毒还难?

关于孩子

离婚,不仅仅意味着切断与一个人的联系,更意味着改变一种生活方式。

在离婚中没有幸免者,每个人的生活,都必定会被打乱。尤其是你的孩子,他们会因为父母的离婚,而留下心灵的创伤。

但你必须明白:只要父母中一方想着要离婚了,对孩子的伤害,就已经造成了。也就是说,不论怎样,只要是父母的关系糟糕到一定程度,都必然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正因如此,你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寻求可以减轻这些伤害的方法。

想弥补对孩子的伤害,你必须考虑很多:孩子的年龄、家庭的整体环境、你和伴侣分别与孩子的关系等等,需要父母双方都有很好的意志、理性、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问问自己,是否相信你们夫妻二人可以做出对孩子最好的安排?

关于经济

是的,除非你的家庭非常富有,否则的话,离婚必然会降低你的生活水平。

这关键看,你能承受多大程度的生活水平下降,你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抵抗“变穷”带来的风险和压力。

如果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又无法改变心态、提升自我,对未来做出规划,那真的,还是别离婚了。

你应该尽可能理性地采取务实的措施,实施开源节流的办法。其实,有这种压力对自己未尝是一件坏事。很多人因此而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感——我是能工作、能赚钱的。

关于外界评价

这一点,是最不需要去担忧的。离婚是你们两个人的事情,和其他人没有半毛钱关系。

担心外界议论、影响个人形象,不过是夸大了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地位。或许有的人的确会在背后说上两句,可这些风言风语,会随着大家注意力的转移,很快被忘却。

我们每个人都要过好自己的生活,少被其他人的口水所影响。人是人非人自了,不必太在意。

关于信念与依恋

一个人的固有信念,是他们不能面对离婚更深层次的原因。不能离婚的自我信念,或许就来自婚姻中的依恋情结。

婚姻是一种明确的承诺,使两个人成为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

在这个整体中,夫妻二人分享、承担、相互关心、相互满足需要,从爱与支持中得到深深的满足。

同时,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也会引出一直隐藏在人内心中的那个婴儿需要期待,包括:绝对的安全、身份的归属、自尊与幸福等等。而时间久了,这就成为我们对自己的定义中的主要部分。当想要终止这种联系时,我们会感到深深的恐惧。

“离婚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是个人失败。”

“维持着有个家,总比什么都没有要好。”

“我不能挽救婚姻,是因为我还不够努力。”

要知道:婚姻是神圣的承诺,却并不是一生的承诺。只有它能够给你想要的东西时,它才是美满的。

当你觉得离婚就是背弃你的信念时,请不妨看看以下的观念:

如果在一段婚姻里,我真心地修复过、挽救过,仍然只能感受到痛苦;

如果这段婚姻,阻碍了我作为独立个人的发展,让我恶行恶状,变成一个糟糕的人;

如果我生活在仇恨、愤怒、恐惧和抑郁之中;

那么,结束这种生活,我可能会过得更好。

最后,对于那些觉得自己应该离婚,但依然不能采取行动的人,我想提供以下3个建议:

1、列出离婚可能带来的现实困难,并试着找到解决的方法;

2、审视自己长久以来坚信不疑的观念,看看这些观念是否还能对你现在的生活具有指导的意义;

3、承认并正视自己的依恋情结,找到自己内心深处最根源的心理需求,让成熟的自己得到解放,从而做出最明智的、最尊重自己的决定。

【欢迎留言,另外晴朗老师专栏《婚姻必修课:这样离婚,不伤孩子》持续更新中,让您拥有更通透的婚姻,把握婚姻危机下的亲子教育,请关注专栏更多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