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奶源國疫情嚴重,到底需不需要囤奶粉?

歐洲奶源國疫情嚴重,到底需不需要囤奶粉?

記者:趙曉娟

欧洲奶源国疫情严重,到底需不需要囤奶粉?

家住武漢光谷的年輕媽媽葛思思在3月中旬屯了幾箱美素佳兒奶粉,她告訴界面新聞,因母嬰店的銷售員前幾天組織了一次團購,理由是,歐洲疫情開始嚴重,不得不考慮寶寶的口糧。

但葛思思很可能被帶入一場奶粉團購的心理戰。實際上,進口品牌的奶粉在渠道的表現並沒那麼緊張。

界面新聞從湖北和山西兩家嬰童連鎖店獲知,目前目前店渠道的進口奶粉進口基本正常。

“現在貨品齊全程度比2月份好很多。”武漢貝貝屋合夥人尹建峰告訴界面新聞。之前缺貨的愛他美卓萃1、2段和美素佳兒2段也都供應上來了,他每10-15天去總倉補一次貨,“物流已經通暢,各家經銷商的貨都很足。”

山西愛親母嬰店一名加盟主稱,目前並沒有聽到經銷商要求壓貨的現象,自己也不願意壓貨,因為壓貨同樣有風險。

葛思思購買的美素佳兒奶粉由荷蘭菲仕蘭所生產,菲仕蘭中國告訴界面新聞,其通過海陸空運輸方式,保障其產品在中國的供應充足。

欧洲奶源国疫情严重,到底需不需要囤奶粉?

目前,疫情對於中國奶粉市場的影響仍然在可控範圍。

事實上,中國市場上的奶粉越來越依賴進口。

這是由於奶牛養殖成本高於發達國家,使得中國的生鮮乳生產成本相對偏高,加之奶牛規模化養殖發展極不穩定,導致奶價在國際市場不具競爭力。為此,從乳企生產成本角度,進口乳品一直呈增長趨勢。

由於成本低廉,奶粉大包粉原料的進口量近幾年持續增加,即便在2017年配方註冊制實施期間淘汰了一部分奶粉企業,減少了一部分需求,中國奶粉企業對於原料奶粉的需求並沒有減少。而且,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後,進口奶源也成為了諸多品牌讓消費者安心的標誌之一。

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9年1-11月份,中國進口大包裝原料粉和成品白奶進口量分別為92.1萬噸和81.5萬噸,同比分別增長24.4%和35.4%。其中,進口大包裝原料粉被應用於乳製品企業生產中可替代鮮牛奶的部分。

而目前受到疫情影響最大的環節,出現在運輸流通過程。

這也讓一些奶粉企業感到壓力。恆天然新聞發言人對界面新聞表示,由於港口的集裝箱處理速度在疫情期間有所放緩,他們正在管理產品進入中國的流程,以避免造成產品積壓。海關和檢疫官員對我們產品的清關工作一直在持續進行中。

而擁有愛他美、諾優能等多個奶粉品牌的達能,則加大了空運力度,雖然這多少會增加物流方面的成本。

一些依賴海外原料的國內奶粉企業也提前進行了籌備。目前排名第一的國產品牌飛鶴在最新的財報中提到,在原材料如脫鹽乳清粉、脫脂乳粉、乳糖等方面,與供應商簽署長期優先供應戰略協議,期間採用增加訂貨量、提前安排發運、調整運輸方式等多種方式保障供應。這家公司稱,目前原材料庫存儲備充足。

“疫情在今年1-2月的爆發期時,海外疫情並不嚴重,因此擁有海外產能的企業已經開始增加產能,可能提前準備供應一年的量,所以甚至很多工廠目前產能已經過剩了。”乳業分析師宋亮向界面新聞分析稱。

而隨著奶粉產品的正常進口流程,奶粉全球供應並不存在問題,更主要是物流、檢疫速度變慢導致的集裝箱堆積。

“一些經銷商甚至會擔心庫存積壓,才人為地製造了恐慌。”宋亮說。

事實上,海外疫情區的奶粉工廠,從生產工廠的先進化程度來講受疫情影響的概率極低。

多數奶粉生產工廠與牧場緊密銜接,牛奶從牧場到工廠有嚴格的防護措施,高自動化的工廠並不需要太多人工,而且車間工人的防護都是GMP(藥品)級別的,只要不是原材料或者運輸物流影響,工廠生產幾乎不會受到影響。

更為重要的是,龍頭企業工廠的佈局依據奶源地、消費地特點往往分散於各地。

比如惠氏、達能、美贊臣等國際性奶粉品牌和企業,在美國、歐洲、澳洲、中國均佈局有工廠,如果其中一個國家出現疫情,產能可以轉移到其他國家的工廠,因為按照中國進口奶粉的規定,同一個集團公司的不同子公司之間可以互相替代生產。

欧洲奶源国疫情严重,到底需不需要囤奶粉?

海外奶粉工廠。

欧洲奶源国疫情严重,到底需不需要囤奶粉?

海關數據截圖

界面新聞查詢中國海關總署披露的《2019年12月進口主要商品量值表》發現,中國在2019年1-12月累計進口各類乳製品306.1萬噸,金額達809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了11.6%、15%,其中奶粉(備註:這裡的奶粉實際上是作為奶粉主要原料的大包粉,商品奶粉是涵蓋在乳製品大類中)進口數量為136噸,比去年增長20.8%。

到了2020年1-2月,乳品進口數量是62萬噸,同比下滑1.3%,金額156億元,同比增加5.7%。其中奶粉進口33萬噸,金額112.4億元,奶粉進口數量同比下滑9.2%。

“海關的統計數據按照到岸數量統計,這其實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奶粉因疫情影響造成運輸延期,很多本應到岸的產品可能還處於擁堵狀態,金額上漲則基於過去一年海外奶價上漲的因素。”宋亮向界面新聞分析稱。

雖然目前來看,奶粉工廠和供給受到疫情影響的情況在可控範圍內,但是上游乳業則沒有這麼樂觀的情況。

歐洲奶業聯盟(The European Milk Board)3月19日就開始向歐盟委員會提出了奶牛聯合進行牛奶減產的建議,因為牛奶目前產量過高,而市場加工和消化能力因冠狀病毒蔓延而無法跟上。

彼時,意大利現貨牛奶市場也出現了大幅降價。與2月份相比,3月下旬的價格已經縮水了近7%。歐洲能源交易所(EEX)的奶製品期貨價格也跟隨同樣的趨勢大幅下跌,5月的合約價下跌5.7%。

美國食品飲料媒體Food Dive援引了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的一份新報告佐證了上述情況。該報告稱,2019年第四季度,全球乳製品價格處於上升軌道,但由於冠狀病毒爆發,這一價格在2020年停滯不前。

儘管全球牛奶產量正在上升,但中國進口減少、供應鏈中斷以及出口地區奶製品順差(過剩)增加,將在2020年前給全球市場帶來下行壓力,乳製品的價格也將進入下行週期。

此外,物流運輸的時效性、進出口產品的安全性以及檢疫時間的不確定性都有可能嚴重損害乳製品的消費,並進而影響整體的加工,生產和進口環節。

荷蘭合作銀行預計,到2020年下半年,中國的消費者購買將正常化,一些供應鏈已經出現改善。中國經濟復甦延遲的風險,對荷蘭合作銀行目前的全球乳製品預期構成了重大的價格下行風險。

宋亮對此表示,這種提前到來的下行趨勢將對中國的奶牛養殖和牛奶原料工廠帶來一定衝擊,奶牛養殖行業本身已經在此次疫情中遭遇了一輪打擊,如果海外奶價持續下滑,會對國內奶牛養殖形成二次打擊。

儘管目前這種影響還未波及至依賴原料奶的奶粉企業,但長遠來看,隨著疫情推進帶來全球性的原料降價,進口奶粉的成本優勢或將進一步凸顯,這對國產奶粉可能並非好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