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认识她,她却认识你|身边的中药:大蓟和小蓟


你不认识她,她却认识你|身边的中药:大蓟和小蓟

田间地头小杂草,其实很多为中药!在乡村野外,经常见到很多花草,却叫不上名,或许,她就是一味中药,很多中草药,就在我们身边!

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一些平时常见,却一时叫不上名的中草药,以便让中医药爱好者更好的认识中药,发扬中医药文化。

大蓟和小蓟

大蓟与小蓟,在农村均为常见的中草药,且植物有相似之处,很多人经常混淆。

大蓟与小蓟均始载于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并被列入中品。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将其载于草部湿草类。市售大蓟与小蓟品种不但复杂,而且较混乱,异物同名的品种甚多。有的地区将大蓟、小蓟颠倒相称;而有的地区则大小蓟不分,均以同一植物当之。不同地区的药用部分亦有所不同,有的使用地上全草,而有的则用地下根部。

来源不同

大蓟:本品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Fisch.ex DC.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你不认识她,她却认识你|身边的中药:大蓟和小蓟


大蓟

小蓟:本品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irsium setosum(Willd.)MB.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你不认识她,她却认识你|身边的中药:大蓟和小蓟


小蓟

性状不同

大蓟又名虎蓟、马蓟,为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根簇生,为长纺锤形;茎高50-100厘米,有纵条纹,密披白软毛;叶互生,根生叶倒卵状长椭圆形,长15-30厘米,羽状深裂,裂片5-6对,先端尖,边缘具不等长浅裂和针刺,基部渐狭,形成两侧有翼的扁叶柄,茎生叶较小,基部抱茎,下表面密被白绵毛;花两性,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全为筒状花冠,紫红色。气微,味淡。

你不认识她,她却认识你|身边的中药:大蓟和小蓟

大蓟

小蓟(别名:刺儿菜)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无纺锤状块根,根细长;茎直立,高25-60厘米,绿而带紫,被白色绵柔毛;叶互生,长椭圆状披针形,长7-11厘米,宽1-3厘米,先端短尖,叶全缘或疏齿裂,其裂程度远比大蓟为浅,每齿具金黄色小针刺,亦不及大蓟的刺长,其叶两面均有白色绵柔毛;花紫红色,头状花序顶生,花单性,雌雄异株,与大蓟有别。气微,味微苦。

你不认识她,她却认识你|身边的中药:大蓟和小蓟


小蓟

功效不同

中医临床认为大蓟与小蓟均有凉血止血之功,可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病证,两者又都具消散痈肿作用,可治疗热毒疮痈。然而大蓟散瘀消肿力佳,小蓟则擅治血淋、尿血诸证。正如《本草便读》所载:“大蓟则散力较优,消痈则功能较胜;小蓟功专破血通淋。”《新修本草》曰:“大小蓟叶虽相似,功力有殊。大蓟生山谷,根疗痈肿,小蓟生平泽,不能削肿,而俱能破血。”

鉴于大蓟与小蓟在疗效方面有所不同,因此,两者宜相区别,不应混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