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人臨終前吟了一首詩,朱元璋大怒將在場官員全部處死,為什麼?

犯人臨終前吟了一首詩,朱元璋大怒將在場官員全部處死,為什麼?

草莽皇帝朱元璋,從最底層的人,走到天之驕子,自然也沒有逃脫掉皇室的定律。一般情況下開國皇帝,都會對曾經的開國將領大殺特殺。

前有劉邦後有朱元璋,而我們今天的主人公雖然不是開國將領,甚至只不過是一個區區的八品小官。但是也因為朱元璋的濫殺,結果就這麼不明不白的死了。

犯人臨終前吟了一首詩,朱元璋大怒將在場官員全部處死,為什麼?

大明王朝的藍玉一案,受到牽連而被誅殺的有15000多人。

藍玉犯的是謀反叛逆罪,按照明朝法律應該千刀萬剮、碎屍萬段、凌遲處死。考慮藍玉的女兒是自己兒子蜀王的妃子,朱元璋從寬處理,將藍玉剝皮處死。

劊子手用心實行刑罰,把藍玉整張人皮剝離下來,保留了全皮。朱元璋命人在這張人皮中填滿軟草,送到蜀王府、交給藍玉女兒,算是留做紀念。

官員在搜查藍玉府邸的時候,發現一張書畫,畫的落款是孫蕡,朱元璋徹查孫蕡。

犯人臨終前吟了一首詩,朱元璋大怒將在場官員全部處死,為什麼?

曾經有人勸他可以寫文章上訴,畢竟他的文筆這麼好。但是孫蕡早已看淡了仕途,甚至有了求死之心。然而孫蕡在臨死之前,還是念了一首詩,詩文曰:

“鼉鼓三聲急,西山日又斜;黃泉無客舍,今夜宿誰家。”

鼓聲響了很多聲,是催促我趕快上路。如今太陽馬上落山,天也要黑了。但是黃泉路上沒有客棧,今天晚上我該住在哪裡呢?如果沒有黃泉二字,可能誰都想不到這是一首臨死前的詩吧。

犯人臨終前吟了一首詩,朱元璋大怒將在場官員全部處死,為什麼?

有人向朱元璋報告,孫蕡臨死之前,吟唱一首詩歌,並把詩歌內容呈給朱元璋。

看完詩歌,朱元璋龍顏大怒,責問監斬官:有這樣的好詩,你為什麼不上奏?

朱元璋痛心不已,追責在場官員。於是,下發一道聖旨,將當時在刑場的所有官員全部處死。

這些官員還沒有明白怎麼回事,就人頭落地,被送上了黃泉路。

犯人臨終前吟了一首詩,朱元璋大怒將在場官員全部處死,為什麼?

朱元璋誅殺了在場所有官員,一方面明示天下,明太祖愛惜人才;另一方面也是殺人滅口,讓那首詩歌不再流傳,不能讓自己背上“濫殺功臣”的惡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