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人临终前吟了一首诗,朱元璋大怒将在场官员全部处死,为什么?

犯人临终前吟了一首诗,朱元璋大怒将在场官员全部处死,为什么?

草莽皇帝朱元璋,从最底层的人,走到天之骄子,自然也没有逃脱掉皇室的定律。一般情况下开国皇帝,都会对曾经的开国将领大杀特杀。

前有刘邦后有朱元璋,而我们今天的主人公虽然不是开国将领,甚至只不过是一个区区的八品小官。但是也因为朱元璋的滥杀,结果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

犯人临终前吟了一首诗,朱元璋大怒将在场官员全部处死,为什么?

大明王朝的蓝玉一案,受到牵连而被诛杀的有15000多人。

蓝玉犯的是谋反叛逆罪,按照明朝法律应该千刀万剐、碎尸万段、凌迟处死。考虑蓝玉的女儿是自己儿子蜀王的妃子,朱元璋从宽处理,将蓝玉剥皮处死。

刽子手用心实行刑罚,把蓝玉整张人皮剥离下来,保留了全皮。朱元璋命人在这张人皮中填满软草,送到蜀王府、交给蓝玉女儿,算是留做纪念。

官员在搜查蓝玉府邸的时候,发现一张书画,画的落款是孙蕡,朱元璋彻查孙蕡。

犯人临终前吟了一首诗,朱元璋大怒将在场官员全部处死,为什么?

曾经有人劝他可以写文章上诉,毕竟他的文笔这么好。但是孙蕡早已看淡了仕途,甚至有了求死之心。然而孙蕡在临死之前,还是念了一首诗,诗文曰:

“鼍鼓三声急,西山日又斜;黄泉无客舍,今夜宿谁家。”

鼓声响了很多声,是催促我赶快上路。如今太阳马上落山,天也要黑了。但是黄泉路上没有客栈,今天晚上我该住在哪里呢?如果没有黄泉二字,可能谁都想不到这是一首临死前的诗吧。

犯人临终前吟了一首诗,朱元璋大怒将在场官员全部处死,为什么?

有人向朱元璋报告,孙蕡临死之前,吟唱一首诗歌,并把诗歌内容呈给朱元璋。

看完诗歌,朱元璋龙颜大怒,责问监斩官:有这样的好诗,你为什么不上奏?

朱元璋痛心不已,追责在场官员。于是,下发一道圣旨,将当时在刑场的所有官员全部处死。

这些官员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就人头落地,被送上了黄泉路。

犯人临终前吟了一首诗,朱元璋大怒将在场官员全部处死,为什么?

朱元璋诛杀了在场所有官员,一方面明示天下,明太祖爱惜人才;另一方面也是杀人灭口,让那首诗歌不再流传,不能让自己背上“滥杀功臣”的恶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