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三处怡王府

十三爷怡贤亲王允祥这一集时

想在紫禁城中找到允祥的痕迹

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真是几乎没有

而在北京现存的数十座王府之中

也没有一座叫作怡亲王府

这位被雍正誉为宇宙全人的十三爷

难道连个家都没有么 那怎么可能

不仅有 还有仨 让我一一给您找出来

九王夺嫡胜利后 雍正对允祥无比宠信

封其为和硕怡亲王 并委以军国大事

老十三做事也确实称得上殚精竭虑

也许是过于操劳 身子骨儿搞垮了

四十五岁那年便早早离世

雍正对十三弟的去世痛心不已

命怡亲王世子弘晓袭封亲王爵位

允祥第四子弘晈封郡王 均世袭

一下恩封了两个世袭罔替的王爵

在清朝历史上这是仅此一例

雍正又将允祥生前居住的怡亲王府

改建为贤良寺 用来纪念这位贤王

为新任怡亲王弘晓另建怡亲王新府

京城三处怡王府

第一座怡亲王府/贤良寺 在哪儿呢

根据当年的记载 和

贤良寺南起帅府园胡同 北至金鱼胡同

东起今校尉胡同 西至近王府井大街

老怡亲王府的痕迹是一点儿都没有了

乾隆二十年 贤良寺移建于冰渣胡同

因距皇宫近 外省官吏进京多居于此

这里曾居住过很多的著名历史人物

李鸿章就在此居住 直至在此病故

这座迁建过贤良寺 现在还有一些遗迹

此处现在属于东城区教委

还能看到几座起脊带吻兽的建筑

京城三处怡王府

第二座 怡亲王府

位于朝阳门内大街的路北

文保牌上写着 孚王府/九爷府

京城三处怡王府

这就是雍正为弘晓另盖的怡亲王新府

不是怡亲王府么 怎么成了孚郡王府了

这事儿是慈禧干的 要从辛酉政变说起

咸丰死后 顾命八大臣赞襄政务

八大臣的老大 就是第六任怡亲王载垣

这八位顾命大臣实际上把持了朝政

可当时同治小皇帝还有俩妈呢

也就是慈安皇太后和慈禧皇太后

她们俩也要掌权 也要管事儿

一山不容二虎 两波儿人死不对付

然后就有了辛酉政变 又称祺祥政变

政变的结果是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

八大臣被团灭 革职的革职流放的流放

最死硬的肃顺 被斩杀于菜市口

怡亲王载垣因为是铁帽子王 身份贵重

所以被赐自尽 王府也被收回

王府后被赐给道光帝九子孚郡王奕譓

从此就成了孚王府 也被叫作 九爷府

京城三处怡王府

这座王府兴建于清中盛世

完全依据清朝王府规制所建

布局严谨 气势宏大 建筑华美

堪称清代王府的标配标本

走进临街的大门 是王府标配的狮子院

院中两尊石狮名气极大 号称王府之最

石狮子的后面 就是王府的正门

门上七横九纵的门钉代表着王的身份

京城三处怡王府

正门之内 是王府的正院

由正门 正殿和东西配殿组成

正殿即银安殿 坐落在宽大的月台上

面阔有七间 绿琉璃瓦歇山顶

东西各建有七间的配楼一座

京城三处怡王府

京城三处怡王府

正殿两侧还有通往后面殿宇的门道

正殿之后为后殿 寝殿和后罩楼

京城三处怡王府

除中路的仪式性建筑外

西路跨院为王府生活居住区

东路院是府库厨厩及执事侍从住所

现在东西两侧都变成了大杂院

京城三处怡王府

第三座 怡亲王府

在东单路口北 路东的北极阁胡同

文保牌上的名称是 宁郡王府

京城三处怡王府

前面说了 雍正八年允祥卒

雍正皇帝除令弘晓袭怡亲王

又封弘晈为宁郡王 而且均世袭罔替

同时为弘晓弘晈各盖了一座王府

本来袭爵无望的弘晈一下子变成了

清朝第一位恩封的郡王衔铁帽子王

这一支本可以把铁帽子一直戴下去的

可是弘晈实在是太不争气 坏了前程

康熙的废太子胤礽之子理亲王弘晳

一直以旧日东宫之嫡子自居

乾隆年间 心怀异志 做的更加过分

在府中擅自设立内务府等下属机构

俨然有以己为圣尊与朝廷相抗之意

乾隆发觉后除其宗籍 改名为 四十六

将其关在景山东果园内 圈禁至死

当时有几位王公与弘晳往来诡秘

里面就有这位宁郡王弘晈

这些人都被牵连受到了处罚

弘晈虽保住了宁郡王的爵位

但被取消了子孙世袭罔替的待遇

弘晈从此变成了个潇洒王爷

种种花儿画画画儿写写文章

宁王这一支在同治年间迎来了转机

辛酉政变中 顾命八大臣被灭

怡亲王载垣被赐死 并被夺爵夺府

因怡亲王是铁帽子王 总要有人继承

慈禧就让弘晈四世孙载敦袭封怡亲王

因为老怡王府被九爷孚郡王占了

载敦袭王不袭府 依旧住在宁郡王府内

所以宁郡王府也就成了怡亲王府

京城三处怡王府

前些年进过宁郡王府 满眼一片破败

王府建筑已不全 只剩正门后的中路

前半部长期被某艺术剧院占用

古建筑都残破不堪 大殿中堆满道具

正门正殿配楼 各种拆改拼搭

完全失去了往日的风貌

最近再次路过 发现搭了脚手架维修

也许不久就能见到它的重生了

京城三处怡王府

京城三处怡王府

三处府邸 虽然现在都不叫怡亲王府

但记录了十三爷允祥和他后代子孙

以及清朝历史上的诸多变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