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繁榮的朝代,越開放,從唐朝來打工的外國人就能看出來

越繁榮的朝代,越開放,從唐朝來打工的外國人就能看出來!

有一個來中國踢足球的巴西運動員,名叫埃爾克森,加入了中國國籍,甚至還加入了中國男足,既然成為一箇中國人那就必須要有名字,身份證上的名字直接按照音譯艾克森,但是中國的五十六個民族裡沒有拉丁族,艾克森倒也不講究,直接將自己定性為漢族。對此事大家的看法褒貶不一,好多網友認為中國足球這次真的有希望了,希望中國男籃可以也按照這種方法吸取人才。當然也有人認為,如果按照這種趨勢以後國家隊不全都變成黑人和南美的拉丁人了嗎?

其實歷史上外國人為中國人效力的例子不勝枚舉,尤其是唐朝。

越繁榮的朝代,越開放,從唐朝來打工的外國人就能看出來

唐朝版圖

唐朝的開明政策

在唐朝最多的時候在中國效力的外國人有三千餘人,最少的時候也有二百餘人,需要注意的是這些人都是史書中有名有姓的人,其中的名人更是數不勝數。初唐時期曾經自立為都布可汗的突厥將領阿史那社爾歸順唐朝,唐太宗封他為左驍衛大將軍,還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他。據說阿史那·社爾還是中國最早門神的原型,因為阿史那·社爾一直為唐太宗守衛皇家園林,可見他多信任這個藩國降將。

在唐朝無論出身,只要有才華就能得到唐太宗的賞識委以重任,“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這是李世民生前的名言。也正是因為唐太宗的這種包容才造就了初唐的貞觀之治,當時唐太宗除了是唐朝的皇帝更是周邊民族口中的“天可汗”。之後唐太宗駕崩,生前受到他信任的少數將領們自願聯名請求給他陪葬,太子李治按照遺詔一一駁回,不過在他們正常死亡後給予他們陪葬昭陵的殊榮。

越繁榮的朝代,越開放,從唐朝來打工的外國人就能看出來

唐太宗

唯才是用

到了唐玄宗時期,跑來中國“打工”的老外只增不減。“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木馬,不敢過臨洮。”這是唐玄宗李隆基親筆給出身突厥的將領哥舒翰寫的詩。哥舒翰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大唐的國防事業,一直活躍在抗擊吐蕃的第一線,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官位和宰相平起平坐,之後哥舒翰因為戎馬多年導致半邊身子癱瘓,但是當安祿山發動叛亂時仍然親自到前線指揮戰鬥,最後兵敗被俘。而在抗擊安祿山叛軍中發揮關鍵重用的安西胡將白孝德,屢立奇功,官至吏部尚書。

來大唐打工的外來人口也不全都是武將,文人之中以來自日本的阿倍仲麻呂最為有名,唐玄宗十分看重阿倍仲麻呂,給了他一箇中文名字——晁衡,由於皇帝的賞識,晁衡更是官至秘書監監政。這個官位如果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國家檔案館館長,是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他在唐朝做官三十多年,娶妻生子,從形象到言語談吐和中國人一點區別都沒有。他兒子長到二十多歲才知道自己爹是日本人,可見他隱藏的有多深。

來中國久了,因為思鄉心切,便和唐玄宗辭行,這麼一個業務能力出眾且情商極高的員工,老闆怎麼可能輕易讓你辭職呢?晁卿歸國,朕如何捨得?按照當時的交通條件,如果晁衡回國的話,那麼這輩子多半是再也見不到了,唐玄宗可不想做這筆虧本的買賣。辭職領導不批,自己總不能游泳回日本吧?晁衡也只能將就幹著。

越繁榮的朝代,越開放,從唐朝來打工的外國人就能看出來

唐玄宗

那一年中秋節,玄宗在長安興慶宮賞月,大宴群臣,賞月的時候每個人都要賦詩一首,阿倍仲麻呂略一沉吟,隨後賦詩道:“翹首望長天,神馳奈良邊。三笠山頂上,想又皎月圓。”當時奈良是日本的首都,三笠山是奈良旁邊的一座山,這首詩表達了他強烈的思鄉之情。強扭的瓜不甜,唐玄宗見他思鄉心切就准許了他回國的請求,晁衡於是就跟著日本遣唐使的船回國。臨行前和朋友李白、王維等人依依惜別,結果船隻出海遭遇風暴沉沒。

越繁榮的朝代,越開放,從唐朝來打工的外國人就能看出來

《妖貓傳》當中的阿倍仲麻呂

李白知道後痛不欲生,一蹴而就寫下了情真意切的名篇《哭晁卿衡》,結果後來晁衡沒有死,而是被風暴刮到安南(今越南)去了,經過千辛萬苦又回到長安。之後唐玄宗看晁衡和越南有緣,直接就讓他當了安南都護管轄越南。另外一個唐朝時期的日本人名叫藤原清河,也做到了秘書監,“藤原”是日本的大姓是個名門望族,藤原清河也是官宦之後,但是不知道唐朝有什麼魔力,他竟然一輩子留在長安終生未歸日本。

高句麗人崔志遠年輕時候來到長安讀書,考取進士,先後出任過中國的地方官,而他的同胞高仙芝就更不得了了,任安西都護、右羽林大將軍,是個封疆大吏,有開府建節的特權,可以組建自己的幕僚團隊。中國和阿拉伯的怛羅斯之戰,中國方面的指揮官便正是高仙芝,高仙芝的戰場指揮水平不容置疑,即便是放眼歷史上的眾多名將。這其中也有他的一席之地,可惜最後還是失敗了,一句話歸咎失敗的原因“不怕神一樣的敵人,就怕豬一樣的隊友。”當時由於投敵的叛徒才導致戰場失利。

越繁榮的朝代,越開放,從唐朝來打工的外國人就能看出來

波斯王子卑路斯

波斯王子卑路斯由於祖國遭到阿拉伯人入侵,沿著絲綢之路逃亡到長安向唐朝請求搬救兵,時任皇帝李治因為覺得路途遙遠沒有同意,但是授予他右威衛將軍,與其子均生活在長安,並老在中國。到了明朝,蘇祿東王訪華,回國途中病逝于山東德州,他的兩位兒子就以“安”“溫”二姓入籍中國,今天在德州有姓這兩個姓的有一大半都是蘇祿東王的後代。而到了晚清也有很多外國人效命於中國,耳熟能詳的有洋槍隊隊長美國人華爾,也是晚清的第一位洋人將軍。英國人羅伯特·赫德任大清海關總稅務司,雖然是代表帝國主義來管制清政府的海關,但是不可否認,他確實為中國的近代海關的建設以及後續發展做出過貢獻。

人才難得

一個國家越強大也就越能吸引外來的人才,外來人才多了必定把一些先進的事物帶來中國使其發展,這是一個良性循環,並不是一件壞事,更沒必要過分敏感。當初一窮二白的中國不也正是因為改革開放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嗎?葛優在電影裡說的那句臺詞,當今社會最需要的是人才,物以稀為貴,面對一塊金子你還會在乎它的原產地是中國還是外國嗎?海納百川才是一個大國應該有的氣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