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有益身心健康。



現代人,沒點情緒問題都不好意思聊天。

情緒,有益身心健康。

我們經常聽到的觀點是情緒會影響身體健康,

比如焦慮、抑鬱、恐懼這些情緒可以引導發生理疾病,

因此人們談情緒色變,怎麼能說情緒有益身體健康呢?

情緒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聊聊這個情緒......


當物質極大的豐富之後,人們開始追求精神層面的自我挑戰,

想要更好的環境,更有品質的生活,體現更多的自我價值,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這些追求或者慾望才是情緒的根源。


1

假如我們生活在原始社會,天天要面對生存的壓力,比如沒食物會餓死,惡劣天氣會讓人無法生存,還有來自不遠處獅子老虎的威脅,一個不小心就成了它們的晚餐。所以那個時代的人能活下來“經驗”是很關鍵的因素,也正是這個因素,讓年長的人倍受尊重。因為,老人因為活得久生存經驗豐富,就會被年輕人敬仰。所以,當一個人活在希望之中的時候,活著對社會(原始社會叫部落)而言很有價值,對自己而言很有尊嚴。


情緒,有益身心健康。

再回到現代社會,科技進步,知識信息互聯互通之後,“經驗”這個被年長者引以為傲的因素,越來越不重要了,因為經驗是基於過去的,過去對現代而言是陳舊的,毫無價值。所以活得越老,對社會的價值反而越小,甚至是成為了社會的負擔。因此,年紀大的人怎麼維持社會存在感,掌握內心世界的平衡,就成了中老年人學習新知識的動力,也可以解釋為什麼現在的老年大學報名踴躍。


2

一個原始社會的老人對話一個現代社會的老人

內容是這樣的:


——原始人:我活到60歲,已經是部落最年長的人,子孫們常常來向我請教各種生活常識,還問我關於捕獵工具的製作方法,他們每次來都拿一些果子和肉來交換我的經驗,我每天都很忙,我感覺自己很有價值。

——現代人:我活了70歲,在我們小區裡很多我這把年紀人的,整天沒什麼事,打打牌,聊聊新聞,一天天的沒什麼勁。


就因為活在現代,中老年人對存在感的需求是精神層面的頭號需求,因為他們想在知識與認知層面進一步的接近年輕人,能保持與年輕人聊天的資本,所以他們學著刷抖音、發朋友圈、當網紅......以此來刷自己的存在感。


3

與時俱進的中老年人為什麼能把掌控內心世界平衡的情緒,迅速梳理清楚,就是他們學會了用理性去PK感性。當中老年人開始發現自己“基於過去所獲取的經驗已經不能給自己帶來社會價值的時候,”他們中的很多人也是焦慮的有牴觸情緒的,甚至有人認為自己“人老了,沒用了。”


任何人面對新事物,新環境都會心生恐懼,進而開啟自我保護機制,接著才是尋找解決方法。情緒一直徘徊在理性與感性之間,介於“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沒有用了”和“我要尋找新的方法維護社會存在感”。情緒是理性的基石,情緒的底層是一種要麼戰鬥要麼逃跑的選擇。


情緒,有益身心健康。

逃跑嘛,就簡單了,

守著老經驗、老思想、老觀念繼續維持過去的工作和生活模式。

戰鬥嘛,就是面對現實,

繼續學習新知識,繼續為社會、為家庭、為個人創造價值。


寫到這裡,才是今天話題的核心內容:情緒對身心健康的貢獻,是由於焦慮或者恐慌的情緒讓我們重新認知自己和這個社會的關係,進而想要改變自己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而這個改變才是有益身心健康的根源。


情緒是理性的墊腳石

如果沒有情緒的話,所謂理性根本不存在。

我們人類通過理性來判斷對與錯/利與弊。


「舉個例子」

你腦子一熱要考研(這是情緒),接著你需要經過邏輯推理和判斷去決定要考什麼專業?制定什麼樣的學習計劃(這是理性)。


「事實是」

學習是很艱苦的事情,不如玩手機打遊戲來的輕鬆......

等到考試臨近了,你因為沒有複習好心裡沒底,就開始焦慮了,因為焦慮所以促使你抓緊最後的時間熬夜複習拼命做習題,所以,是因為焦慮情緒驅動了你必須抓緊學習來學習的理性判斷。

因此,我們說理性的前置大多是情緒引發的,情緒成為了理性的基石。


情緒可以建立認同感


人天生具有自我認同,導致了我們第一時間是沒有認同別人的意識的,或者說情緒是沒有同理心的,沒有愧疚感等等這些覺知的。那麼我們常說的負面情緒從哪兒來?


感知(輸入)|思考(加工)|行動(輸出)


「舉個例子」

疫情過後,我想買房子了。(這是輸入感知——要買房)

房價很高買不起怎麼辦?(這是思考和信息加工——盤算我的經濟能力)

買?/不買?(這是輸出了結果也就是行動)


「過程分析」

感知,因為疫情捕捉到過多的信息,我比較敏感。


思考,調動了資源來處理前面捕捉到的信號,如果我的資源不足,不能處理感知來的信號,我就焦慮了。


行動,行動力夠用,能幫我解決問題是最好的,否則我會通過一種方式來保護自己或者恐嚇對方(或者自己逃跑)


如果我買了房子,就是滿足了我的感知需求。

如果沒買,就是沒滿足,我因為脫離了“買”的行動,承認自己的失敗,開始情緒低落......再後來,會轉入另一種情緒當中,開始止損。

情緒,有益身心健康。

我們通過感知來認識世界,情緒因感知而起,

因為情緒是自由的,想要掌握內心世界的平衡

必然進行理性和感性的較量,而這種PK受益的是身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