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一生只怕兩人,一個是劉備,另一人兩次嚇破他的膽,不是曹操

三國時代,只有兩人可以算得上是曹操的真正對手,一個是西蜀的劉備,另一個就是東吳的孫權。

曹操曾說:“生子當如孫仲謀。”他說這話的字面意思為“生兒子就要生個像孫權這樣有本事的人”。這裡曹操不是佔孫權的便宜,而是誇讚他,其中含義:孫權這小子算得上我的對手。

孫權一生只怕兩人,一個是劉備,另一人兩次嚇破他的膽,不是曹操

雖然孫權在軍事能力與文學才華方面均不及曹操,但是孫權卻絲毫不畏懼曹操。

赤壁一戰時,曹操率數十萬大軍南下,並且寫了封信嚇唬孫權。但孫權沒有像劉琮那樣聽從投降派的話,屈膝投降,而是用周瑜為大將並聯合劉備一起對抗曹。最終,孫劉聯軍贏下了這場關鍵之戰,從此奠定了鼎足三分的格局。

孫權不怕大奸雄曹操,但一生中卻害怕兩個人,其中一個就是劉備。

若按年紀來算,孫權比劉備小一輩;要按人物關係來算,劉備還是孫權的妹夫。

孫權一生只怕兩人,一個是劉備,另一人兩次嚇破他的膽,不是曹操

“甘露寺劉備相親”是《三國演義》裡的一個重要橋段。赤壁之戰後,孫權為了索要被劉備借去的荊州,想盡了辦法。“美人計”,就是孫權與周瑜想出的一個計策。

孫、週二人原計劃:以孫尚香為餌騙劉備來東吳,然後扣押下他,再找諸葛亮索要或強攻荊州。只可惜,孫權的美麗理想全被殘酷的現實擊得粉碎。

當時孫權的母親決定在甘露寺看看準女婿劉備,孫、劉兩人也在這個時候頭一次見了面。據《三國演義》原文描寫:“權觀玄德儀表非凡,心中有畏懼之意。”

孫權一生只怕兩人,一個是劉備,另一人兩次嚇破他的膽,不是曹操

原文已明顯寫出來了——孫權看到劉備的樣子後就心中害怕。其實,不光是劉備的長相嚇到了孫權。畢竟,赤壁之戰前的劉備已打拼了幾十年,孫權對其早有耳聞。

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傳言可能有誤,但他親眼看到劉備的英雄樣貌後才證實了傳說不假。因此,這位東吳老大心中明白了:我爭奪天下又多了個對手。

然而,劉備並不是孫權最害怕的人,真正讓他感受到什麼叫做恐懼的人是張遼。

也許是命中註定,孫權難得的兩次御駕親征,都在張遼身上栽了跟頭,第二次失敗時,甚至還有性命之憂。

孫權一生只怕兩人,一個是劉備,另一人兩次嚇破他的膽,不是曹操

第一次合肥之戰,孫權領著太史慈等猛將與張遼展開了激戰。可是孫權卻賠了大將又折兵——名將太史慈犧牲,護衛宋謙戰死,士兵損失不少。

第二次合肥之戰,孫權親自率領10萬大軍進攻,再次與魏將張遼進行會戰。這一次大戰,孫權又一次完成了給張遼“送人頭”的任務。

張遼抓住了孫權與吳兵非常疲勞的缺點,制定了奇襲東吳的戰略方針。這位魏國名將親自帶著800人突襲孫權大軍,並且在逍遙津又一次打敗了孫權。

當時,孫權在逍遙津差點被張遼殺死,後來依靠周泰的拼死營救才成功突圍。

而張遼不但一戰成名,而且還成了孫權的剋星。

兩次大戰,孫權領略到了張遼的可怕。雖然他嘴上沒有說怕張遼,但其實已經被人嚇破了膽。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孫權成就了張遼。不過縱觀孫權的一生,他也就只害怕過這兩個人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