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汉广》,是游女真的出嫁还是樵夫想象自己能喂马驾车?

秋阳读线装经典


我联想到三国曹植的《洛神赋》,与《汉广》讲述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稍后对比。(附《汉广》原文)

首先

《汉广》开头表述“乔木不可休,游女不可求”,从“不可求”三字来看,想象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另一方面分析

《诗经》记录的其实是民间歌谣,只是流传后世仅剩歌词罢了,歌词有什么特点?就是重复,在最能表达情感的地方重复!使听众能直观感受到唱作人的心境。

诗经很多诗都有重章叠句的特点,比如同被收录在《风》中的《桃夭》、《樛木》等,还有最重要的、此问题中的《汉广》。整首诗每段后四句表述相同且包含“不可”两字,加上前四句,总共出现了八个“不可”,由此推断,也加深了想象的可能性。

再探一层,对照《洛神赋》

汉代传授《诗经》的四大学派:齐、鲁、韩、毛。除《毛诗》外,其余三家均认为诗中提到的“游女”为汉江之滨的神女,认为此诗记录的是《韩诗外传》中同《洛神赋》相似的人神互慕的美好故事。

《洛神赋》叙述了曹植被洛神吸引,想解玉佩相邀,以表心意,但最终爱而不得的神话故事。《韩诗外传》亦描绘了名叫郑交甫的男子偶遇神女,求得女子玉佩后,发现皆为一场空的梦幻传说。所以,从三家讲解来看,想象这一观点也能说得过去。

最后

联系《诗经》里类似《汉广》的诗,如《蒹葭》、《关雎》,都表现了对心仪之人可遇、可见、可念、但不可求的爱情思想。

综上,我认为《汉广》里游女出嫁是樵夫想象的。

附 《汉广》 原文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杖芒徐行


应该是幻想。从情感表现看,前后部分紧密相联,细腻地传达了抒情主人公由希望到失望、由幻想到幻灭,这一曲折复杂的情感历程。有希望有追求,才有失望有失落;但诗篇于此未作明言,对这位青年当年追求思恋的一往深情,让读者得之言外。诗篇从失望和无望写起,首章八句,四曰“不可”,把追求的无望表达得淋漓尽致,不可逆转。一般把首句视为起兴;如果换一种读法,把“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置于首位,那么,“南有乔木,不可休思”便可视为比喻,连同“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构成一组气势如潮的博喻;瞻望难及的无限怅惘之情,也表现得更为强烈。当年苦恋追求,今日瞻望难及。但心不甘、情难拔,于是由现实境界转入幻想境界。三、三两章一再地描绘了痴情的幻境:有朝“游女”来嫁我,先把马儿喂喂饱;“游女”有朝来嫁我,喂饱驹儿把车拉。但幻境毕竟是幻境,一旦睁开现实的眼睛,便更深地跌落幻灭的深渊。他依然痴情而执着,但二、三两章对“汉广”、“江永”的复唱,已是幻境破灭后的长歌当哭,比之首唱,真有男儿伤心不忍听之感。


阡陌有故知


《诗经》是中国首部诗歌总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

《汉广》出自《诗经·国风·周南》,顾名思义,汉水何其广阔,水何漫漫,就像主人公和心上人之间的距离。《汉广》讲述了一位樵夫在沧波上目睹了女神的身姿,从此展开了一场无望的逐爱之旅。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原始的先民们相信万物有灵,山川菏泽皆有神明守护。长江有巫山神女、黄河有洛河女神,湘江有湘水女神,汉江也有汉水神女。汉水上游一带,横贯陕南。正在江边砍伐乔木的淳朴樵夫,竟然有幸遇到了一位顺水浮游的女神。她是如此清丽脱俗,让岸上的樵夫一见倾心。他要游泳追去,奈何江面横阔,狂波拒人,总追不上。他想放筏追去,奈何江流纵长,远水连天,终不可及。

樵夫一心爱慕女神,却终究难以得到女神的回应。他明白自己和游女的距离,就如同广阔的汉水、迢迢的长江,永远无法泅渡。可是那又怎样呢?樵夫开始忙碌,砍伐荆条、收割蒌蒿,如果有幸能够把女神娶回家,就要用这些把她的马儿喂饱。然而樵夫心中明白,这距离是无法跨越的,所以诗的最后,他只有反复吟唱:汉水这么宽广啊,怎么能游泳到对岸;汉水这么湍急啊,木筏怎么能过江?

樵夫一心爱慕女神,却终究难以得到女神的回应。他明白自己和游女的距离,就如同广阔的汉水、迢迢的长江,永远无法泅渡。可是那又怎样呢?樵夫开始忙碌,砍伐荆条、收割蒌蒿,如果有幸能够把女神娶回家,就要用这些把她的马儿喂饱。然而樵夫心中明白,这距离是无法跨越的,所以诗的最后,他只有反复吟唱:汉水这么宽广啊,怎么能游泳到对岸;汉水这么湍急啊,木筏怎么能过江?

《汉广》开头连用四个“不可”,这几乎断绝了樵夫被爱的希望,然而,追寻所爱有多难,去爱的冲动就有多烈。求不得,也舍不下。如此的锥心刺骨,深情不悔,在樵夫的口中只是化作了望江河而悲叹的感伤。

《汉广》这首诗有着引人遐思的留白,表面上讲述了一个求而不得的故事,故事的背后,则是释放了一种深刻的善意。樵夫算不得聪明绝顶,但正是他的质朴纯真,让他遇到的不仅是女神,不仅是爱情,还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