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洪洞大槐树你了解吗?

用户6031550335


问我祖先在何处,

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居叫什么?

大槐树下老鸹窝。

这首相传于华夏大地,令每一个炎黄子孙耳熟能详的民间歌谣,已伴随我走过了人生的大半个历程。因此山西之行去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也就成了计划的重要的部分。

2019年6月我与朋友驾车去北京办事,在返回途径山西时,沿大运高速南下,到了闻名遐迩的洪洞大槐树。

洪洞大槐树又称大槐树,位于临汾市洪洞县城北两公里的贾村,是亿万移民后裔的精神家园和寻根祭祖的圣地。

走进洪洞大槐树,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座巨大的根雕大门,是为“寻根祭祖园”正门。其造型古老沧桑,伟岸厚重,支根入土,虬劲有力,寓意大槐树后裔们同门、同根、同祖、同心,也象征着大槐树儿女们舍小家、取大义,扎根神州大地,为国家和民族繁荣昌盛孜孜不倦、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

进入寻根祭祖园后,可看到园内诸多的景点,其中有根字影壁、碑亭、一二三代大槐树、槐香桥、槐木化石、千年槐根、移民浮雕图、迁民壁画、祭祖堂、望乡阁、中华姓氏苑、祭祀广场、洪崖古洞、民俗村等等。每一景点虽然各有千秋,但无不以移民背景为主题,反映了五百多年来大槐树移民辗转迁徙,繁衍生息,思念故土,认祖归宗的拳拳之情。

寻根祭祖园中的一、二、三代大槐树,是洪洞大槐树的主要特征,也是亿万大槐树移民寻根祭祖的情思所在。其中一代大槐树已于清顺治八年(1652年)汾河发大水时被冲毁,如今能看到的只是它的遗址,距今有1800多年历史;二代大槐树是由一代大槐树滋生,距今400多年历史;三代大槐树是由二代大槐树同根滋生,迄今也有100多历史。据说当年从大槐树走出的移民在告别故土时,无不把大槐树当作家乡的象征,当迁入新地后,也纷纷在庭院种植槐树,以寄托对故土的思恋。

大槐树移民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洪武3年。

据史料记载,元朝末年以来,由于连年战乱不止,水灾、旱灾、蝗虫、瘟疫等接连不断,致使中原地区以及南方诸省饿殍遍野,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百姓非亡即逃,村庄城邑多成荒墟。

明朝建立后,中原地区依然“积骸成丘,居民鲜少,多是无人之地”,造成财政收入剧减,直接威胁到了明王朝的统治。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朱元璋采纳了户部郎中刘九皋、国子监宋纳等人的奏议,决定了移民屯田的战略决策。于是一场大规模的移民大迁徙就此展开,而且历经数朝50余年。

由于元末中原地区兵乱和各种灾疫很少波及山西,相对来说山西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丁兴盛,朝廷就把移民对象选择在了山西。

为了尽快顺利地施行移民计划,朝廷使用了“诳山计”,故意散布谎言说,只有洪洞县大槐树的人不迁移。老百姓信以为真,纷纷逃往洪洞县大槐树避难。时间不长,洪洞县人口骤增,朝廷认为时机已到,于是派重兵将洪洞县包围,将大批百姓抓捕,开始了强行移民大迁徙。

在此后50年间,大槐树先后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人口逾百万。

“五百年前是一家。”这是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的一句俗语,真实地反映了大槐树移民在中国人口发展史上的广泛性。如今经过五百多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大槐树移民后裔不仅分布于华夏大地,而且遍布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今流传于民间的解手、背手、脚趾甲复形等历史典故和姓氏源流等,都是大槐树移民的产物。

从1991年开始,洪洞县每年都要举办以清明节为主祭日的“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大典”活动,届时数以万计的大槐树移民后裔云集大槐树下,表达对大槐树老家浓浓深情。每当此时,大槐树上就会飞来无数的吉祥鸟,落满枝头,大槐树人称之为“思乡鸟”。有人说它们是大槐树移民所变,生不能回归故里,死后化做鸟儿也要飞回故乡,看看家乡变化。这一景象到清明节后会全部消失,年年如此,令人叹为观止。

徜徉在大槐树下,会使人产生宾至如归的感觉,所看到的一切也会使人亲切备至。“五百年是一家”,也只有到了大槐树才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悠之然


我是济源市的,是山西和河南的交界,中间隔着太行山和王屋山。在我的记忆里听爷爷说我们这里基本都是山西逃荒过来的。我们李氏家族族谱都在洪桐县。在我的想象中洪桐县,曾经非常繁荣并是一个很大家族。毕竟乔家大院电视剧就很直观的表现出来。晋商也是非常家喻户晓。连台湾首富郭台铭祖籍也是山西。前段时间去皇城相府还能在景区内买到本家家谱。看来山西人遍布全国呀!


椰子大的心


中国人民的历史就是底层民众的苦难史!


小酒微薰看世界


! !


家和万事兴9852887344954


去年冬天去的,公园建筑太新,归化乱,没有旧的感觉。洪洞县的重八酒店给我的感觉好。




靥笑1


很开心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316000073307baa0a3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