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白話版 第十章

  • 原文
  •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 持而盈之:持,手執。此句意為持執盈滿。
  • 已:止。揣:捶擊的意思。
  • 長保:長久保存。咎:災禍。
  • 身退:並不是退隱山林,而是不居功貪位。
  • 天之道:指自然大道。


  • 譯文
  • 持執盈滿,自滿自驕,不如適可而止;將鐵器錘打得非常銳利,卻難以長時間保持這種鋒銳。黃金碧玉堆滿廳堂,無人能長久守住這些財富;一個人若富貴且驕慢,那是自取其禍。功成了,名就了,就應急流勇退,這才合乎天地自然之大道。


道德經白話版   第十章




  • 解讀
  • 本章就“盈”、“滿”與“功成身退”進行了論述。貪圖功名利祿的人,總是得寸進尺;恃才傲物的人,往往鋒芒畢露;富貴驕縱的人,難免招來禍患。在老子看來,這些都應引以為戒。就普通人而言,謀取功名利祿不易,但功成名就之後,如何善加對待則更難。


  • 世上有兩種東西是最難填滿的,一個是大海,一個便是慾望。大海填不滿,是因為它博大而包容;慾望填不滿,卻是因人性的貪婪與醜惡。慾望之火可以焚身,要想保身立命、善始善終,還是聽一聽老子的勸誡吧!他說:“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道德經白話版   第十章


  • 世人若能依老子所言,功成不居,急流勇退,足可得以善終。然而,總是有些人貪心不足,居功自傲,忘乎所以,最終身敗名裂。李斯貴為秦國丞相,輔助始皇帝一統海內,功業之大,足以彪炳史冊,富貴權勢,可謂無以復加,然而最終一步走錯,遂落得身首異處。臨刑時,他對兒子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曾經位極人臣,最終卻連做一個普通百姓、與兒子外出狩獵的機會也沒有了,著實可悲可嘆!


  • 然而,若非大智之人,非到身敗名裂之時,是很難領會“功成身退”的真諦的。其實,要想做到“功成身退”,必先能夠淡泊名利。須知,“反者道之動”,事物的發展本來就是向著自己的反面變化的,否泰相參、禍福相依。縱觀古今中外的歷史,長盛不衰者能有幾人?“功成名就”固然是好事,但其中卻也潛藏著巨大的禍端。


道德經白話版   第十章


  • 老子精通辯證法,深知進退、榮辱、正反等是互相轉化的。因而,他提醒世人,水滿則溢,盛極必衰,若不及時退身,便會招致災禍;奉勸世人,須趁早罷手,見好即收。在大功告成之後,不要貪婪權位名利,不要尸位其間,而要收斂意欲,含藏動力。宋代大文豪歐陽修的詞句“定冊功成身退勇,辭榮辱,歸來白首笙歌擁”,正體現了“功成身退”的精神。


  • 老子還說,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難道不是嗎?一個人手中的武器越鋒利,鋒刃也就越薄,砍削東西也就更容易捲刃,因此這種鋒利是難以長久保持的。物極必反,任何事物發展到極限,都必然走下坡路。所以,一個人即使功勳卓著,也要懂得謙虛;即使才華橫溢,也要懂得韜光養晦。


道德經白話版   第十章




  • 典例
  •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富貴而且驕慢,那是自取其禍。古語說:地廣而不平,人將平之。財聚而不散,人將爭之。只懂得聚財,不懂得散財,必然沒有好下場。然而大多數富人都缺乏“散財”意識,他們不是花天酒地、任意揮霍,就是炫富、鬥富。中國古代有個因鬥富而出名的人,讀史書,讀唐詩,讀《金瓶梅》,讀《桃花扇》,甚至讀馮夢龍的《三言二拍》,都能見到他的身影。這個人便是晉朝的石崇,他曾任侍中、荊州刺史等職,也是當時的首富。


  • 石崇鬥富的對象是王愷。王愷是一位貴族,他竟然用飴糖水洗鍋。石崇不服氣,就用白蠟當柴燒。就這樣,兩人你來我往鬥開了。王愷做四十里的紫絲布屏障,石崇就做五十里的錦綢屏障;石崇在屋上塗香椒泥,王愷就在屋上塗赤石脂;王愷拿高三尺的珊瑚樹到石崇面前炫耀,石崇就拿出自己的六七株珊瑚,都有三四尺高。王愷只有甘拜下風。


道德經白話版   第十章


  • 沒有了鬥富的對象,石崇就開始炫富。他在廁所裡放上十餘個美麗的奴婢伺候著,並備下錦香囊、沉香汁、新衣服等物,等客人一出廁,就給他們換上新衣服。上廁所前所穿的衣服就直接扔了,以免把廁所裡的臭味帶出來。石崇在《思歸引》中自述說“餘少有大志,誇邁流俗,弱冠登朝,歷位二十五年,以事去官。晚節更樂放逸”等等,看上去好不灑脫。但實際上,他是一個官匪,其錢財多為不義之財!


  • 庸懦的晉惠帝登基後,大權落入賈南風皇后手中。賈后的侄子賈謐“權過人主”,石崇便是他的門下的重要人物。背靠賈謐這棵大樹,石崇官運亨通,這也為他聚財創造了條件。臺靜農曾撰文說,石崇集詩人、名士、富豪於一身都不算奇,“所奇者,崇身居方鎮大員,居然殺人劫財,幹那強盜的勾當”。他還引述史家記錄加以證明:“石崇為荊州刺史,劫奪殺人,以致鉅富。”“石崇為荊州刺史數劫商賈。”“在荊州劫遠使商客,至富不貲。”史書正傳,雖寥寥數十字,卻明白地記述了石崇是怎樣一個人,以及他是如何富起來的。


道德經白話版   第十章


  • 靠劫殺商賈富起來的石崇,在洛陽西北建了金谷園。他在《金谷詩序》中這樣描述:“金谷澗中,清泉茂樹金谷園,眾果竹柏藥物具備。”可見,金谷園的規模是多麼龐大。傳說,園中有八百多奴僕,而他就是在這裡與王愷鬥富的。石崇在金谷園過著極其奢侈、糜爛的生活,例如,他只吃用人乳飼養的小豬。


  • 後來,賈謐倒臺。失去靠山的石崇,被眼紅他錢財的政敵們逮捕,並抄沒家產。其愛妾綠珠跳樓自殺,他自己也被處死。有意思的是,石崇受刑之際曾哀嘆說:“你們這些人,完全是圖財害命啊!”劊子手說:“你既知財多害己,何不早散之?”說罷,手起刀落。石崇死了,死於政治鬥爭,死於多行不義,更死於為富不仁。


道德經白話版   第十章


  • 古往今來,有多少人為聚斂錢財,而挖空心思、不擇手段;又有多少人因貪圖貨利,而卑躬屈膝、喪失氣節。那些只顧聚財供自己享受,而不願賙濟天下的為富不仁者,常被世人唾棄。而那些能聚財亦能散財的輕財好義者,則往往為世人尊崇,如“商聖”范蠡、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以及華人首富李嘉誠。正如老子所說,天之道,損有餘以補不足。不為富貴所動的人,是高尚的君子;而懂得散財的人,是知“天道”的智者。


道德經白話版   第十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