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说,“中华民国”之国号是章太炎首先提出的。是这样的吗?

1911年4月,中国革命党人领导的黄花岗起义不幸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革命目标转向长江流域,计划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

鲁迅说,“中华民国”之国号是章太炎首先提出的。是这样的吗?

黄花岗起义中被捕的革命志士(像)

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革命党人终于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震古烁今的武昌起义。随后,武昌起义得到了全国各地广泛、积极地响应。

鲁迅说,“中华民国”之国号是章太炎首先提出的。是这样的吗?

武昌起义(图景)

起义逐步走向胜利,大清王朝逐渐走向灭亡,其设置的二十二个行省中的大部分行省陆续宣布独立。

1911年12月29日,已经宣布独立的十七个行省派出代表,商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并推选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鲁迅说,“中华民国”之国号是章太炎首先提出的。是这样的吗?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员(像)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宣告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的正式成立。这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这是中国历史和亚洲历史的里程碑。

那么,“中华民国”这一国号是怎么来的?是临时拟就的,还是早就有准备的?下面,我们就聊一聊这其中的来龙去脉。

鲁迅先生曾说:“唯我们的‘中华民国’之称,尚系发源于先生(章太炎)的《中华民国解》”。事实真的如此吗?

鲁迅说,“中华民国”之国号是章太炎首先提出的。是这样的吗?

鲁迅先生(像)

1907年7月5日,章太炎先生确实在《民报》第十五号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华民国解”的文章。其中对“中国”这一概念进行了解读和分析:

“中国之名,别于四裔而言。印度亦称摩伽陀为中国,日本亦称山阳为中国,此本非汉土所独有者。就汉土言汉土,则中国之名,以先汉郡县为界。然印度、日本之言中国者,举中土以对边郡;汉土之言中国者,举领域以对异邦,此其名实相殊之处。”

但是,这并不能实锤证明,“中华民国”这一名号是章太炎先生首先提出来的。

事实上,“中华民国”这一国号,应该是孙中山先生率先提出,并使之逐步走向历史舞台的。

1904年秋,孙中山先生在美国发表了英文著作《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其中,言之凿凿、清晰明确地指出:中国未来新生的共和国当以“中华民国”为国号;只有“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

这,应该是“中华民国”一词以英文的形式最早出现。

1905年8月,孙中山先生将自己此前所拟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同盟会誓词,作为同盟会的宗旨写进了《中国同盟会总章》,使之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政治团体的政治纲领。就在此时,他预设了祖国的未来,并明确地认定:将来新生的共和国的名号应为“中华民国”。

鲁迅说,“中华民国”之国号是章太炎首先提出的。是这样的吗?

孙中山先生所书同盟会誓词(像)

1906年12月2日,同盟会在日本东京召开纪念“《民报》创刊一周年”大会。孙中山先生在大会上发表了演讲。演讲中,他第一次用汉语宣讲了“中华民国”这一名称。

鲁迅说,“中华民国”之国号是章太炎首先提出的。是这样的吗?

演讲中的孙中山先生(剧照)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终于在南京创立了。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明确表示:“民国者,民之国也。为民而设,由民而治者也。”

这表明,中华民国政府的设立,完全是为了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管理国家,中华民国的国家主权是属于全体国民的。

1916年,孙中山先生又对“中华民国”进行了全面地阐述:

“何以不曰中华共和国,而必曰中华民国?此民字之意义,为仆研究十余年之结果而得之者。欧美之共和国,创建远在吾国之前,二十世纪之国民,当含有创制之精神,不当自谓能效法于十八九世纪成法而引为自足。……国民者,民国之天子也。”

由此可见,孙中山先生心目中的共和国与欧、美的并不完全相同。他认为,中国应该创造性地学习西方,但要避免欧、美诸国的弊端;在国号之中以“民”字直接表示民权,更有积极意义,更能昭示国家的性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