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呼喚生態文明建設


鄉愁,讓人們思念和熱愛故鄉;鄉愁,讓人們增加文化自信;鄉愁,需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在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中,除了加強垃圾汙水處理、廁所革命以及農業生產環節對農藥化肥使用進行改革等措施外,還有許多重要內容。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生態文明是離不開水的。南方山區的河流水系發達,有著極其豐富的水力資源,人們就在整個流域建設了水電站。一些流域由於水電站過密過多影響了魚類的迴游,生物也受到影響,積少成多就影響到了生態平衡。一些農村,原來沒有水電站時是可以抓魚摸蝦的,孩子們在水中游泳嬉戲,如今這種“鄉愁”沒有了。北人善騎、南人善水,久而久之,如果沒去游泳池學一些戲水技藝,不少南方孩子也變成了“旱鴨子”。

江河兩岸的防洪堤建設也是有學問的。農耕文明時期的溪河兩岸有著青草地,高處則是楊柳樹、毛竹林,青草地上有著成群牛羊,不遠處還有著小牧童悠閒地吹著笛子,這就是生物措施的防洪堤帶來的有人文品位的“鄉愁”。工業化進程,鋼筋混凝土建築普遍,連防洪堤都打上了烙印。但如果全部是鋼筋混凝土,看起來十分整齊,實際上卻顯得死板。我們必須讓“鄉愁”活起來,防洪堤建設必須讓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才顯得剛柔並濟,才能體現出秀氣和靈氣。大江大河經過城市區域時,我們建設溼地公園,如果在溼地公園中增加一些文化元素,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並融入當地的特色文化,才能使之成為人們的“鄉愁”。

□ 廖志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