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無限“鄉愁”變鄉戀——吉林省長春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紀實

再過幾個月就是春節了,一直在北京帶孫子的李阿姨決定回老家過年。

“以前過年不想回去,天寒地凍,廁所是老式旱廁,沒有自來水,孩子又太小,總覺得回去不方便。”李阿姨說,“但今年不一樣了,聽老鄉說今年村裡通了自來水,廁所也換成了新的,方便又衛生,今年想帶著一家人回去過年!”

如何讓承載無限鄉愁的家鄉變得更美、更宜居,讓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回家過年?今年以來,吉林省長春市深入貫徹落實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啟動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三年行動,收到階段性成效——

截至目前,全市80%以上的行政村實現了生活垃圾全部收集轉運,廁所改造整村推進數量430個,改廁模式基本確定;“三清一改一建”行動順利推進,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提升。一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持久戰,在長春正如火如荼地進行……

全域治理,一張藍圖繪到底

“一年定成效、兩年上水平、三年大變樣。”今年6月27日,長春市召開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工作動員大會,因地制宜、分步施策,提出“淨、綠、美”目標——

一年實現“淨”。聚焦村屯清潔行動,實施農村垃圾清理、廁所改造、汙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改善農村行路難、如廁難、環境髒等問題。

兩年打造“綠”。實施村莊綠化工程,聚焦村屯綠化美化、街路硬化亮化,組織開展植樹造林、溼地恢復等活動,以環境美促進生態美、產業美。

三年完成“美”。聚焦鞏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堅持在保護中整治,保持肌理、保存風貌,發掘繼承鄉土文化;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以環境促產業,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和活力。

“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是我們推進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起點,要認識到,優質的農村人居環境,既是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題中之義,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有力支撐。”長春市委書記王凱表示。

藍圖繪畢、號角吹起,長春市各縣市迅速形成廣泛發動、快速應對的整治態勢——

榆樹市於家鎮恆道村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成立衛生領導小組,建立長效機制,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對全村進行整體綠化,極大改善村民生活環境;

農安縣萬金塔鄉太平橋村通過廣泛發動、組織動員,實行門前三包,同時加大投入,實現屯內綠化全覆蓋,樹立典型示範,人人爭創美麗庭院;

德惠市米沙子鎮太平溝村通過營造環境整治氛圍、建立長效保障機制、強化群眾監督等綜合措施,匯聚合力,強力推進農村汙水處理、廁所革命、農業廢物資源化利用等……

一地一策、分類指導、統籌推進,截至目前,長春市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各項工作正在順利推進。“通過強力組織、資金保障、動員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村莊清潔行動收到明顯成效,一些地方清潔行動正在向高標準規劃、全方位整治、高水平建設的縱深方向推進。”長春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譚景坤告訴記者。

全民共治,為了家鄉添秀色

村居環境搞得好,形成合力是關鍵。“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最怕的就是‘政府熱火朝天干、村民站在一旁看’。”譚景坤告訴記者,讓一批有想法、有幹勁的人共同參與,廣泛引導村民“共謀其事”,是長春市推進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關鍵。

“讓家鄉美起來,讓百姓富起來是我多年來的理想。”清水村黨支部書記單海龍2017年回到家鄉,依託原有花卉苗木產業,成立了金色家園種植專業合作社。目前合作社總面積170公頃、培育苗木品種118個,建成至今用工已超過5萬人次,3年來,為周邊剩餘勞動力創收500餘萬元。

“小的時候家鄉是綠水青山,等我到十七八歲回去的時候,山沒了、樹沒了,全變成了苞米地。當時我就暗暗發誓,將來要是有能力,一定讓家鄉恢復山清水秀的模樣。”單海龍說。現在的清水村,在產業的帶動下整村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山又綠了、花更美了、村民也富了。

“村看村,戶看戶,農民看支部”,能不能廣泛發動、動員群眾,基層黨組織是關鍵。班子會、群眾代表會、黨員會,一事一議、民事民議,米店子鎮太平溝村通過發揮村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探索出另一條路徑。

“村上的事大家都上心,開會沒有不來的。要發動大夥兒一起幹。”人稱“摳門書記”的太平溝村黨支部書記路則中告訴記者,“作為一名黨員,我既是‘指揮員’,更是‘戰鬥員’。只有回回講、次次說,老鄉們的衛生習慣和意識才能提高。”

“摳門書記”不“摳門”,該花錢的時候路則中也從不含糊——在推廣改廁試點中,太平溝村以每戶補貼2000元的標準推行新式旱廁,“把集體當成家,過日子不就是要精打細算嘛。”

通過在村一級成立村民理事會等組織,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長春市引導農民群眾通過民主協商、投工投勞等方式深度參與鄉村建設,形成多方共治的良性格局。

“支持農民工匠返鄉承接農村小型工程,在村莊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管護等方面發揮主體作用;鼓勵能人、鄉賢回鄉創業,支持家鄉。”譚景坤說,“甩不開膀子就提不起勁,農村的事就要發動農民一起幹!”

詩畫田園,村美民富產業興

“房前屋後不種菜,遮陽網布遍地蓋,剪子磨得比刀快,農民打工不出外。”這段“波泥河四大怪”,說的是長春波泥河街道的苗木花卉產業。有著“中國北方苗木花卉之鄉”美譽的波泥河,是東北三省最大的苗木花卉基地。

“到了春天,外地來收苗木的車把整個小縣城擠得滿滿當當。”波泥河街道人民武裝部部長宋希春告訴記者,通過發展傳統花卉苗木產業,不僅帶動農戶增收,對於村居環境整治和整村提升也有雙向帶促作用。

“公路沿線、主要村通路我們都實現了綠化。路旁養一批、長大以後賣一批,能栽樹的栽樹、能種花的種花,不僅發展了產業、改善了環境,老百姓的收入也有了保障。”宋希春說。

發展旅遊、打造高端鄉村產業,則是長春向著更高水平、全方位推進人居環境整治的嘗試。

波泥河街道馬鞍山村,被譽為“鮮花盛開的村莊”,10公頃的花海、15公里森林徒步路線,馬鞍山村依託當地的秀美田園風光和46%的森林綠化率,大力發展特色鄉村田園遊、徒步遊。

“馬鞍山村的旅遊整體規劃,不僅要考慮遊客來了看什麼,更要讓遊客來了還想來。”馬鞍山村民宿產業負責人車晶告訴記者,村裡通過完善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餐飲、民宿和旅遊項目,提升了整村接待能力。同時完善的配套設施對於村居環境的改善也大有裨益。據瞭解,目前馬鞍山村已投入資金1850萬元對村內道路全面改造,植樹2100棵,栽花3000平方米,實現村居環境大變樣。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三年整治行動,我們要保持現在的良好勢頭。”王凱表示,要下定決心、下大力氣,補農村之所短、揚農村之所長,努力建設綠色宜居的美麗鄉村,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真正成為農民滿意、農民受益的“民心工程”。

冬天不冷、夏天不臭,廁所變了、路燈亮了,農村美了、村民富了,在外漂泊的遊子們踏上了返鄉路,城裡的孩子們愛上了在農村過年。“天地之大,黎元為先”,在那鮮花盛開的地方,一幅整潔亮麗的鄉村畫卷正在長春大地徐徐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