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回家時——鄉愁

余光中說: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鄉愁可能是車票,又或是高速公路,我們在這頭,目前在那頭。而這些年來,這種感覺越來越被淡化,鄉的感覺沒有了,愁卻多了起來。

又是一年回家時——鄉愁

我是農村裡長大的孩子,但是我很早就離開家。初中上的是寄宿學校,高中是在縣城上的,大學,研究生乃至現在的工作,離家距離越來越遠,恐怕以後也回不去了。回家的次數不多,對家鄉的記憶停留在童年。而今,每回去一趟,村裡就會多一些陌生的面孔,外鄉嫁過來的姑娘,新生的嬰兒。熟悉的人越來越少,鄰居的爺爺去年走了,隔壁的太太今年走了 叫我暱稱的人越來越少了。

又是一年回家時——鄉愁

人們的生活過的越來越好了,村裡的卻越來越沒有生氣了。以前大家吃飯都是端個碗出來三五成群蹲在地上天南海北的吹著,晚飯後總是有老爺爺們到我家門口喊我父親去說書。妯娌們在一起去田裡,去街上,總是三五成群。而今,家家都有車,想聚在一起說說話卻沒有功夫了。

又是一年回家時——鄉愁

以前的小孩子淘氣,成群結隊去上學,勾肩搭背放學。在誰家玩累了玩餓了吃了就睡了,現在上學放學都是接送,在一起玩的時間少了。以前淘氣的時候有爸爸媽媽訓,現在都是爺爺奶奶在身邊。我隔壁一對老人照顧三個兒子的小孩,一共8個孩子,天呢,都可以開一個小班了。村裡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說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每年過年回去,我只看到看到大把的錢砸給老人,甚至都不能陪家人好好說一會話。

又是一年回家時——鄉愁

今年回去我發現一個現象,家裡的小孩子更喜歡咬人。當然我說的咬人排除寶寶在長牙,也不是探索世界,而是完全是在發洩一種情緒。從我的觀點來看,是小時候母乳吃少了。孩子一歲之前往往要經歷一個口腔敏感期,現在的年輕人生下寶寶恨不得月子一出就把孩子交給老人,農村的母乳餵養率下降很快。在嬰幼兒期沒有吃到足夠的母乳,孩子的口腔探索欲沒有得到充分發展,出現滯後或補償的現象,其表現之一就是喜歡咬人。

又是一年回家時——鄉愁

在村裡閒逛的時候我發現一群小朋友在玩土 就和他們閒聊起來。問他們長大想做什麼,只有一個小朋友回答我,還沒想好,以後再說。其他幾個小朋友很迷茫的看著我。我繼續引導“長大後,還想在家種田嗎?”。一個小姑娘立馬糾正我“不是種田,是種地”。一個小朋友又搶先說一句“長大想賺錢”。那個小女孩立刻反駁“種地也能賺錢”。我接著問大一點的男孩“想上大學嗎?上大學以後也可以賺錢”。然後他說“上大學是不是就享福了?”。我跟他們說“上過大學,你見到的就更多了,有很多方式可以賺錢,種地也能種出花樣來,你們要好好唸書,長大了才能賺大錢。”

又是一年回家時——鄉愁

可能我想的比較多,我總覺得現在的家鄉變了,樓是多了,牆上的老中醫廣告也沒了,看起來是舊貌換新顏。可是總覺得少點什麼。老有所養,幼有所教,這些我都沒有看到。我看到更多的是孤苦駝背的老人牽著衣帽不整的孩童,我看到的是更多對未知的迷茫。孩子是以後的希望,老人是家裡的根基。這兩點忽視了,家就沒了。

又是一年回家時——鄉愁

假期結束了,回去的人又回到城市上班了,彷彿和家鄉切斷了,實際上什麼都沒改變。也許,城市的生活讓我們安逸和健忘,但是每隔一段時間,這種情緒總是會湧上心頭。鄉愁是什麼,我也說不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