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这3种“特征”,是中了“标签效应”,越批评表现越差

家长们在评价自家孩子的时候,总是会说:“我家孩子太不听话了”、“我家孩子太胆小了”、“我家孩子太任性了”……你知道吗?这些随口说说的话语,已经给孩子贴上了“不听话、胆小、任性”的负面标签。这些负面标签,对孩子的内心都是一种消极的暗示,还会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出现这3种“特征”,是中了“标签效应”,越批评表现越差


“标签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提出了“标签”效应。意思是一旦给人贴上某种标签,人的行为就会朝着这个标签靠拢,最终成为符合标签的样子。

在二战时期,美国的心理学家在军队里选出一批不合格的新兵。让他们每天都给家里写一封信,说自己在战场上非常英勇、奋勇杀敌,半年以后,这些士兵果然表现地和信上说的一模一样。标签效应用在孩子身上同样如此,不同的心理暗示会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


孩子出现这3种“特征”,是中了“标签效应”,越批评表现越差


家长给孩子的负面心理暗示,会带来哪些影响?

受“标签效应”影响的孩子,多半会出现以下3种特征。

1、激发孩子叛逆心理

家长如果总是往孩子身上贴负面的标签,孩子会感到家长根本不了解自己,不懂得欣赏自己,从而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没有人总喜欢被批评指责,既然父母总说自己不好,那就干脆“破罐破摔”好了。


孩子出现这3种“特征”,是中了“标签效应”,越批评表现越差


2、会让孩子朝着标签的方向发展

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标签,只要给孩子贴上,那么孩子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前行。

孩子天生对自己和外界没有客观理性的认识,全都依靠家长的灌输和引导。家长说孩子是怎样的,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行为和思想就不自觉地朝着这样的方向发展下去,最终让标签成真。


孩子出现这3种“特征”,是中了“标签效应”,越批评表现越差

3、越来越自卑、懦弱

负面的标签,其实相当于给孩子的诅咒,孩子一旦被家长贴上负面标签,就会丧失信心,对自己产生怀疑,不相信自己,性格也会变得自卑、懦弱。遇到事情也不会再积极争取,消沉萎靡,失去原有的阳光和自信。

孩子出现这3种“特征”,是中了“标签效应”,越批评表现越差

家长如何避免给孩子贴标签?

1、不刻意强化孩子的缺点

每个人都有缺点,不论家长和孩子,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况且孩子每一天都在成长,很多缺点也都只是暂时的,随着时间会慢慢改善。父母要能够包容孩子的缺点,不要总是拿着孩子犯的错误或者某个不足之处,整天唠唠叨叨,这是对于错误行为的一种强化。


孩子出现这3种“特征”,是中了“标签效应”,越批评表现越差


2、寻找孩子的优势

家长应该把注意力多放在孩子的优点上,善于发现孩子的优势。比如孩子跑步很快,要及时对孩子说:“你真是个运动健将”,孩子就会把跑步发展成自己的强项。孩子口算速度快,家长及时夸孩子是“数学天才”,孩子将来很可能就成为数学家。


孩子出现这3种“特征”,是中了“标签效应”,越批评表现越差


3、孩子犯错时,批评只针对行为,而不是针对人

若孩子犯了错,家长在批评的时候,要做到对事不对人,不要因为生气就往孩子身上贴负面标签。比如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说“这次为什么没考好?是因为没看清题目还是知识没记牢?”,这是针对行为,但是说“你真笨,你太不用心了,”,这就是针对人,给孩子贴“笨、粗心”的标签


孩子出现这3种“特征”,是中了“标签效应”,越批评表现越差


4、多鼓励孩子,给予正面标签

既然给孩子贴什么样的标签,孩子就会成为这样的人,那么家长要善于在生活中给孩子贴正面标签。孩子把零食分给小伙伴,家长要为孩子贴上“爱分享”的标签;孩子喜欢看书,家长就给孩子贴“爱学习”的标签;孩子帮忙洗碗,家长就贴“爱劳动”的标签。


孩子出现这3种“特征”,是中了“标签效应”,越批评表现越差



贴标签是把双刃剑,全看家长怎么使用,你给孩子负面的标签,孩子就会让你失望,你给孩子正面的标签,孩子就会带来惊喜。家长们,你们学会怎样给孩子贴标签了吗?


孩子出现这3种“特征”,是中了“标签效应”,越批评表现越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