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听不进去“批评”?牢记:3点建议,1条法则,做高情商父母

美国教育家珍妮.艾里姆说:“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是的,孩子几乎没有不犯错的,关键是大人对孩子犯错后的处理方法是否正确。

可是,生活中有很多父母都采取了不当的做法,总是不断地为孩子的“错误”承担一切后果。比如:孩子弄坏了伙伴的玩具,家长不但不指责孩子的不对,还认为他的伙伴不够友好;孩子摔坏了自己的文具盒,二话不说,赶紧给他买个新的....,一味地使孩子置身事外,这样既不利于培养孩子自我反省的能力,也不利于他正确意识的形成。

孩子逃避了自己犯下的过失,使他觉得做错了也没关系,有长辈为自己收拾“烂摊子”,从而使他变成一个只知道推卸责任而不知道负责的人。所以,孩子犯错后,应采用心理学上的“自然惩罚法则”,让他自己去承担事情的过失。

孩子听不进去“批评”?牢记:3点建议,1条法则,做高情商父母

“自然惩罚法则”是十八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的。他认为:儿童所受到的惩罚,应是他的过失所导致的自然结果。这样才能让孩子进行自我反省,学会自己弥补过失,纠正错误。

他说:可以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让他试一试。 如果孩子一定要穿那双好看但只适合宴会穿的硬底皮鞋或是那件漂亮但太单薄的衣服,就让他穿。因为他穿了以后必定会因“ 鞋太滑、太硬了而不能在操场上跑步”或是“太冷了”而品尝到自作自受的滋味。这样,孩子有了痛苦的体验,就会吸取教训,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孩子听不进去“批评”?牢记:3点建议,1条法则,做高情商父母

佑佑今年上小学一年级了,爸爸专门买了一套儿童学习专用桌椅放在他的房间里。那把小椅子实在太漂亮了,不但是佑佑最喜欢的天蓝色,而且它还可以自调高低,坐上后还能自由地旋转,非常舒适方便。

佑佑对椅子喜爱得不得了,一放学回家就摆弄它,不是坐在上面旋转个不停,就是一会儿将它调高、一会儿将它调低。

爸爸见状,告诉他这样不停地摆弄很容易弄坏椅子,可佑佑听不进去。爸爸又告诉他,如果你在3个月之内将椅子捣鼓坏了,那你就站着写作业吧。佑佑仍然不听,椅子怎么会玩坏呢?他不信。

谁知,有一天爸爸的话应验了,那把椅子真的让他给弄坏了,再也不能坐在上面了。当他央求爸爸再重新给他买把的时候,没想到爸爸非但不答应,还毫不留情地让他连续几天站着写作业。

直到一个星期之后,佑佑按要求完成了爸爸布置的几项作业

,爸爸才于答应两给他买把新椅子。这时佑才体验到“自作自要的后果,体验到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劳累之苦。以后,他就学会,爱惜物品,更懂得了为自己的过错负责任。

当孩子犯了错,家长千万不要去包庇,应和孩子讲清楚他哪里做得不对,让他懂得某种不良行为可能带来的恶果。让他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从而让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就是“自然惩罚法则”。可以说,这个法则的出现是世界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关键就是让孩子懂得自作自受,从而让他吸取教训。

卢梭告诉我们:不应该对孩子进行过多的指责或抱怨,而是让他自己直接承担错误造成的后果。比如,孩子打碎了盘子,不要急着责怪他,而应教会他如何打扫碎瓷片,并让他独自把碎瓷片收拾干净。这样可以强化孩子的犯错体验,在心里牢记下次要小心。

孩子听不进去“批评”?牢记:3点建议,1条法则,做高情商父母

其实,教育孩子不光是口头说教,而应是现实的言传身教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父母要让孩子懂得,如果是自己做错了事,就该自己负责, 从而使其引以为戒。如果一个人的责任心总是“沉睡”着,那么,这个人就很容易缺乏责任精神。所以,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么,如何才能在孩子的教育上运用好“自然惩罚”法则呢?

希望以下几种方法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可以提醒,但不可教训

良行为或是犯了错误时,家长可以提醒他,当孩子出现某种不良行为后,给他讲清事情发生的原因,让他理解但不要严厉地教训他。让他明白自己的不当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这样,他就会知道自己的冲动所带来的过失是多么的不应该,从而便会自我反省、吸取教训。

二、态度坚决,但要把握好尺度

当孩子犯了错误后,很多家长往往一气之下就对孩子大声斥骂,进行严厉地责罚,而不是让错误产生的自然后果去惩罚孩子。

殊不知,过于严厉对孩子的惩罚行为,往往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使效果适得其反。所以,当你在运用这种法则的时候,还应该对孩子具备耐心,从而把握好运用的尺度,以免过犹不及。

三、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家长要想运用好“ 自然惩罚”法则,就要减少对孩子行为的干涉。孩子犯错后,不要唠叨、埋怨,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应让孩子自己去反省错误并改正。

这一点,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步。 当他在实践中尝到了自己选择的后果时,才能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