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妈妈,都这样“批评”孩子,怪不得孩子自我改正能力强!

吃晚饭的时间到了,儿子看了看桌子上的饭菜抱怨了下。老婆就气呼呼对儿子说:“不愿意吃就别吃!”儿子跑到我身边来诉苦:“妈妈不让我吃饭。”

聪明的妈妈,都这样“批评”孩子,怪不得孩子自我改正能力强!

刚才的对话其实我都已经听到了,于是给老婆使了个眼色,安慰儿子说:“那你和爸爸出去吃好吗?”然后我带着儿子出了门。

我对儿子说:“去哪儿吃什么由你来决定吧。”儿子立即来了精神,家门口不远是商业区,高中低档饭店都有,但是儿子最后选择了个很小饭店,他说:“我想吃鸡蛋面。”“那爸爸也要一份和你一样的。”我说。

吃完饭,儿子又买了一个冰淇淋,我们就回家了。刚到家的时候,儿子表情还有些不自然,老婆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说:“回来啦?”其他什么也没有问。

有了这一次小小的“任性”,从那以后整个一年儿子没有再挑剔饭菜。

7岁的孩子遭到妈妈批评心里就很难过,我只能耐心安抚孩子的悲伤情绪,不要小瞧孩子,他明白自己做的不对,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如果那个时候我也和老婆一条战线,严厉批评孩子、追究孩子的话反而不是好的教育方法。

家长都喋喋不休地数落孩子,孩子是很可怜的。夫妻二人一个人批评孩子,另一个人负责安慰孩子,这绝对不是溺爱孩子,批评孩子尽量不要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且培养孩子改正错误的能力。

夫要不要同时斥责孩子,其中一人唱主角,现在人们都推崇表扬式的教育方式,认为千万不要批评孩子,很多家长谨言慎行,生怕批评孩子会带来负面影响。

聪明的妈妈,都这样“批评”孩子,怪不得孩子自我改正能力强!

即使孩子顽皮得有点过头、撒谎、做危险的事情,家长理应批评的时候,家长还是更担心批评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以前,孩子被家长批评了、挨打了就去朋友家尽情玩耍来消除心里的郁闷,或者去邻居大婶家串门直到气消了才回家,或者投入爷爷奶奶的怀抱寻求安慰。

但现在是地域社会,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邻里甚至都不认识,爷爷奶奶住在老家鞭长莫及,在这种情况下夫妻合理的分工才是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夫妻应该默契合作,不要同时斥责孩子。

责其事,莫责人格。批评孩子最应该注意什么呢?

批评孩子注意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伤害自尊心的批评方法也就是对事不对人,不要否定孩子本人,只针对孩子做错的事。

传达给孩子这样的信息:这件事没有做对,不是你的人格问题。

要针对事情本身进行评论,而不要斥责孩子的人格,这样孩子才能理解“我做了错事所以才被批评”,因为只针对孩子的错误行为,没有否定孩子的人格,所以孩子不会因此产生自卑心理。

聪明的妈妈,都这样“批评”孩子,怪不得孩子自我改正能力强!

有的孩子自尊心很强,有的孩子很自卑,家长如果以自己的情感来表扬或者批评孩子,孩子会对家长产生不信任感。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只要符合自己的意愿就拼命夸孩子,也不要大发雷霆痛斥孩子人格,教育孩子要注意尊重孩子的情感。特别是批评孩子的时候不要伤害到孩子的情感,让孩子产生失落、失望、自我否定等负面情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