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媽媽,都這樣“批評”孩子,怪不得孩子自我改正能力強!

吃晚飯的時間到了,兒子看了看桌子上的飯菜抱怨了下。老婆就氣呼呼對兒子說:“不願意吃就別吃!”兒子跑到我身邊來訴苦:“媽媽不讓我吃飯。”

聰明的媽媽,都這樣“批評”孩子,怪不得孩子自我改正能力強!

剛才的對話其實我都已經聽到了,於是給老婆使了個眼色,安慰兒子說:“那你和爸爸出去吃好嗎?”然後我帶著兒子出了門。

我對兒子說:“去哪兒吃什麼由你來決定吧。”兒子立即來了精神,家門口不遠是商業區,高中低檔飯店都有,但是兒子最後選擇了個很小飯店,他說:“我想吃雞蛋麵。”“那爸爸也要一份和你一樣的。”我說。

吃完飯,兒子又買了一個冰淇淋,我們就回家了。剛到家的時候,兒子表情還有些不自然,老婆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一樣,說:“回來啦?”其他什麼也沒有問。

有了這一次小小的“任性”,從那以後整個一年兒子沒有再挑剔飯菜。

7歲的孩子遭到媽媽批評心裡就很難過,我只能耐心安撫孩子的悲傷情緒,不要小瞧孩子,他明白自己做的不對,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如果那個時候我也和老婆一條戰線,嚴厲批評孩子、追究孩子的話反而不是好的教育方法。

家長都喋喋不休地數落孩子,孩子是很可憐的。夫妻二人一個人批評孩子,另一個人負責安慰孩子,這絕對不是溺愛孩子,批評孩子儘量不要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批評孩子的目的是讓孩子認識到錯誤並且培養孩子改正錯誤的能力。

夫要不要同時斥責孩子,其中一人唱主角,現在人們都推崇表揚式的教育方式,認為千萬不要批評孩子,很多家長謹言慎行,生怕批評孩子會帶來負面影響。

聰明的媽媽,都這樣“批評”孩子,怪不得孩子自我改正能力強!

即使孩子頑皮得有點過頭、撒謊、做危險的事情,家長理應批評的時候,家長還是更擔心批評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以前,孩子被家長批評了、捱打了就去朋友家盡情玩耍來消除心裡的鬱悶,或者去鄰居大嬸家串門直到氣消了才回家,或者投入爺爺奶奶的懷抱尋求安慰。

但現在是地域社會,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鄰里甚至都不認識,爺爺奶奶住在老家鞭長莫及,在這種情況下夫妻合理的分工才是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夫妻應該默契合作,不要同時斥責孩子。

責其事,莫責人格。批評孩子最應該注意什麼呢?

批評孩子注意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不傷害自尊心的批評方法也就是對事不對人,不要否定孩子本人,只針對孩子做錯的事。

傳達給孩子這樣的信息:這件事沒有做對,不是你的人格問題。

要針對事情本身進行評論,而不要斥責孩子的人格,這樣孩子才能理解“我做了錯事所以才被批評”,因為只針對孩子的錯誤行為,沒有否定孩子的人格,所以孩子不會因此產生自卑心理。

聰明的媽媽,都這樣“批評”孩子,怪不得孩子自我改正能力強!

有的孩子自尊心很強,有的孩子很自卑,家長如果以自己的情感來表揚或者批評孩子,孩子會對家長產生不信任感。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只要符合自己的意願就拼命誇孩子,也不要大發雷霆痛斥孩子人格,教育孩子要注意尊重孩子的情感。特別是批評孩子的時候不要傷害到孩子的情感,讓孩子產生失落、失望、自我否定等負面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