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因和遗传有关系吗?

华森医药OEM


今天,在张大夫的门诊上遇到这样一位患者,她是我的一位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老病号,最近两年一直在服用降压药,可是今天她来的时候,忧心忡忡,并且是带着自己18岁的儿子一起来的,我有些困惑的问:“阿姨,您以前都是一个人来,这次怎么带着孩子来了?”病人叹了口气,说:“张大夫,我听说高血压会遗传,我带着孩子来,想让您帮我看看,我孩子是不是也有高血压?”测量之后,孩子血压是112/74mmHg。我说:“很正常啊,您别担心。”她又说:“现在没有高血压,是不是将来,他一定会有高血压?”她说完以后,甚至有些抽泣起来。所以,我想这个问题应该是很严重的,我非常有必要和她说清楚,当然,也同时分享给大家。

首先,毫无疑问,遗传是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素,有很多的研究发现,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要显著高于没有家族史的人群;父母都患有高血压的人群,其子女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会更高。

但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绝不是只有遗传,而且遗传也不是高血压的绝对因素,绝不是父母患了高血压,孩子将来就一定会患高血压。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还包括了吸烟、过度饮酒、年龄、肥胖、运动量少、高盐饮食、年龄等等。如果父母都有高血压病史,但是孩子很注意其他危险因素、注意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孩子并不一定以后就会有高血压;反之,即使父母没有高血压病史,但是孩子的生活方式非常不健康,以后患高血压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总之,遗传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但是绝不是唯一的、决定性的危险因素,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高血压的防治更加重要。


张之瀛大夫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是由其他疾病引发病理生理异常而导致血压升高,这种高血压与遗传没有明显关联。

原发性高血压大多由基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引起,这种相互作用十分复杂,目前还没有完全阐释清楚。迄今为止,已经发现某些基因突变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相关。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是一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研究发现有35个基因位点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有关,其中有12个基因的DNA甲基化异常。这些基因参与调节血管平滑肌和肾功能,但这些基因的详细调控机制尚不明了。

尽管遗传因素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过程,但是后天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样重要。因此,控制这些外部因素也可以减少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比如戒烟酒、低钠饮食、心理减压、保持锻炼和控制体重等可以起到明显的预防作用。


柳叶泉医学博士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大概占95%;继发性高血压,大概占5%。

5%的继发性高血压是有明确原因的,常和肾衰、肾炎、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原醛等等。

我们平时说的高血压通常说的就是原发性高血压。

这95%的高血压之所以称之为原发性,其实目前我们并没有找到根本原因,但我们经常长期的观察,发现高血压和很多因素有关系。

比如遗传因素:高血压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调查显示,父母均有高血压,子女高血压的发病概率高达46%;约60%高血压患者有高血压家族史。

所以,高血压是具有遗传因素的,那有人会说那既然遗传,我们平时何必还预防高血压,这也防不住啊!

错!

越是有高血压家族史越要重视,至少我们可以推迟高血压的到来,比如我们预防了或许50岁才高血压,我们不预防或许30就高血压。

多吃20年降压药,多20年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您会选择哪一个?

所以,有家族史更要积极预防:

远离烟酒,坚持有氧运动,低盐低脂低油低糖饮食,控制体重,规律作息,开开心心。

除了预防也要比别人早监测血压,早发现早治疗减少或避免心脑肾受伤!


心血管王医生


高血压跟遗传有什么关系?对于疾病的遗传,其实主要是基因层面的,而这种遗传,未必都是出生后就或长大后就会出现这种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高血压是有遗传因素在,但是指的是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如果父母双方都有高血压,则子女患高血压的风险会增加3倍,如果单亲有高血压,则子女患高血压疾病的风险为1.5倍。

但是这也只是个患病率,对于有遗传风险较大的人来说,建议还是要合理的饮食以及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有高血压遗传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会增加,也就意味着,如果饮食和生活习惯不健康,相比没有遗传因素的人更容易患上高血压,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更要节制,比如:控制一个合理的体重,控制总能量的摄入,饮食中更要清淡口味,少吃高盐的食物,尤其是腌制的食物,烟熏的食物以及卤制和烧烤等等,动物性的食物也要限制,因为动物性食物在烹饪的过程中通常放盐较高。


平时还应该早睡,避免熬夜,每天充足睡眠7-8个小时。按时吃三餐,每天足量的饮水1500-1700ml,戒烟限酒,这些都会影响血管的健康,而血脂升高也会直接造成血压的升高。最好养成每天运动的习惯,尤其是有氧运动,每天不少于1小时,力量运动可以每隔一天进行一次,这样可以尽可能的帮助控制体重,降压,降脂,增强血管弹性,预防高血压以及其他的心脑血管疾病等等。


心理营养师程伟华


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的原因有遗传,也有其他环境因素。

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在一定遗传易感性基础上多种后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说高血压是综合因素发病。

就像有些人容易得传染病(易感人群)、有些人不容易得传染病一样,高血压是有家族(基因)遗传背景的人容易得,发病早。也就是说,有遗传因素。研究发现,在高血压人群中,30%~50%的人有家族遗传背景。父母双方都是高血压的,子女的患病率要比没有高血压家族史的高2~3倍,当然还有共同生活环境的影响。

我国专家研究发现,高血压的遗传度(遗传因素在决定高血压中所起作用大小)在70%左右。说明高血压是高度遗传疾病。

然而,高血压的遗传学研究很困难。医学研究发现了150多种可能与高血压有关的候选基因,但是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确定具体相关的基因,建立起基因与高血压病因上的关联。因此,研究认为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的复杂性状疾病。

但是,还有一些没有高血压家族遗传史的人也得了高血压。这就说明高血压不仅与遗传有关,还与环境因素有关。研究发现了很多与高血压发病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比如吸烟、酗酒、口重(吃得咸)、肥胖、体力活动少、A型性格,精神情绪紧张焦虑等。也就是说,如果长期暴露(处身)于这些危险因素,即使没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也容易得高血压;而有高血压家族史者,加上这些危险因素,高血压就会早发、严重。很多家族遗传高血压患者中,还存在着共同的不良生活方式,也影响高血压的发生和进展。

对于基因和环境因素在血压形成中的作用,多数研究认为,血压变异40%由基因决定,60%受环境影响。

因此,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更要警惕早发高血压;无论有没有高血压家族史,都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高血压的发生。


心血管内科侯晓平


高血压病的定义就是:一种与遗传相关多种基因引起的疾病。

究竟有多少种基因至今仍未清楚:交感神经兴奋过度、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功能亢进、盐敏感、代谢综合症(肥胖、高血压、髙脂血症、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等,因此我们至今对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仍未能完全搞清。

高血压病与遗传密切有关。有人统计过如父系、母系均有高血压病史的,其子女成年后高血压的发病率在70-90%,如仅一方有高血压病史的,其子女发病率在50-70%左右。有时会隔代遗传。如有高血压病家属史的成年人其高血压发病比同龄人提早10-20年。因此如何预防这种与遗传密切有关的疾病远比得了高血压后研究吃什么药好?付作用小?重要得多。目前我国高血压病患者近3亿,而知晓率约50%、治疗率约36%、而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的不足17%,这里强调一点高血压是无形杀手,没有症状,出现症状大多是因为不知道或长期末控制好血压导致心脏、脑子、肾脏、大动脉产生病变了。如真有症状不会出现心脑肾靶器官病变、不会有人脑卒中了,所以千万别相信心梗前有什么预兆?脑梗前有什么感觉等愚昧的问题!有些高血压患者会说我发现头痛、头胀、头晕时血压肯定升高,没錯,这些症状是你工作紧张、低头从事电脑过久、微信看得太多、麻将打得过久引起的肌紧张性头痛,血压升高同样是紧张引起的,千万别搞錯,因为影响血压升高的因素甚多,不信你打20分钟电话不停讲话血压至少升高5-10mmHg。

因此有家属史的青年甚至少年时期就应该紧抓预防将来发生高血压病,以下几条意见甚为重要,有些专家那儿你也听不到:

1.40岁以下严格控制体重使体重指数小于:男性24以下,女性22以下。BMI:体重公斤数/身高米的平方。方法的密招是不让胃容量扩大,已经扩大的胖子就要学会耐受飢餓感,胃容量既可以同吃得太过瘾而代偿性扩大,基结果是摄入体内热量太多,尤其是动、植物油和糖类,人体消耗不了的热量都以脂肪形式储存于全身。同样你忍得住飢餓,体内多余的脂肪会转化为糖元供生命、生活和运动所需要的能量,减肥了、胃也因为少吃而废用性萎缩了,胃容量小了飢餓感当然会消失。

肥胖导致血压升高的原因:血容量增加了,回心血量增多左心室收缩时血流对血管壁的冲击压力也高了,血压当然会升高,此外被皮肤绷紧的脂肪只能压迫肌肉和内脏的血管使心脏射血时后负荷增加血压会升高尤其是舒张压。所以与发胖有关的早期高血压患者完全可以通过减肥使血压恢复正常的。不吃飯半个月胖的甚至一个月也餓不出胃病、餓不死人,不喝水几天也抗不过。胖子甘油三脂高容易产生胰岛素抵抗而同时患有糖尿病。

2.坚持适量(运动量大小因人而异)运动非但增加脂肪转化为糖元还会使人情绪放松、心情愉悦,同时听听音乐更好。

3.有工作就会有压力,如何正确对待压力、提高心理抗压能力尤为重要,要理解压力是你学习接受工作时必须付出的学费,等你不再害怕压力时你己变得成熟了。有时自觉压力太大和朋友们一起释放一下积蓄的不良情绪。紧张和压力往往是交感神经兴奋的因和果,交感神经兴奋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是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最主要的原因。

4.学会吃得清淡一些:低盐、少吃味精(可外实和飯店靠的就是一勺油、一匙味精)血液中的钠盐多了血容量高也会导至血压升高。不吃零食、少吃甜食和甜饮料,碳水化物物和脂肪最容易使人发胖。

5.生活规律,不熬夜、保持足够的睡眠也很重要。以上几条做到了,那么即使有高血压、糖尿病家属史的人也不用担心了。关键是习惯要变成自然而持之以衡。我能教好10𠆤有高血压病家属史的年青人将来不患高血压病带来的效益远远高于我治疗100个高血压患者带来的社会效益大得多!

2018.11.13


我想说点真话


您好,感谢提问。如问题所述,高血压的确和遗传有着很大的关系。

做一个最简单的比方,如果一个人的父母双亲都患有高血压,那他/她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在50%左右。所以,毋庸置疑,遗传是高血压发病的一个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所称的高血压一般指的是原发性高血压。所谓的原发性高血压,指的是由一些不明确的原因,如遗传,饮食,生活方式,环境等导致血压升高的一组疾病。和原发性高血压对应的是继发型高血压,与身体的一些特殊疾病有关,比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个细胞瘤等等。我们所称的高血压,一般都指的是原发型高血压。

除了遗传因素,原发性高血压还和其他的一些危险因素有关系。研究表明,饮食是高血压发病的一个另外主要因素,包括过多的食盐摄入量、低钾饮食。

环境因素,和高血压也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说,经常处于紧张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也会导致个体发生血压升高。吸烟也是血压升高的一个危险因素。另外,有研究发现,肥胖者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勿庸置疑,高血压是种生活方式病。总而言之,不管是否有遗传因素,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应该从生活方式做起,来预防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


惠大夫在江湖


高血压是当下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会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的现象,某些高血压患者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也患有高血压,这就会让人感觉某种情况下高血压与遗传有关。但是如果把观察时间延长到近50年的范围就会发现,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是呈现明显递增趋势的,这种现象是单纯用遗传无法进行解释的,因此就有人说高血压与遗传无关。两种说法看似都有道理,但是结论却完全不同,这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问题的提出也应当与之有关。那么高血压的原因到底是遗传吗?以下精灵医生就为各位分析解答。

其实高血压是否与遗传有关也是医学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根据目前的研究显示高血压实际上属于复杂性疾病。所谓的复杂性疾病是与传统意义的单基因遗传疾病有所区别的,其发病与人体的多个基因和变异位点相关,而且环境因素可以通过直接的病理生理机制及表观遗传学的机制影响基因的表达,最终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根据目前的研究显示,也的确发现了若干个高血压相关的遗传基因变异位点。

下面在回到一开始提到的高血压患者有家庭聚集性的问题,这其中一方面的确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同一家庭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非常相近,因此高血压的产生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来看看近几十年高血压人数增加的问题,从遗传的角度是不可能产生某一疾病易感基因人群逐渐增加的这种趋势的,毕竟这与达尔文的进化论是有矛盾的,因此从整体来看造成发病率增高的最主要原因与人们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但却没有及时的改善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


精灵医生


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子被查出高血压,他的父亲和弟弟也都患有高血压,他就很疑惑,高血压难道会遗传吗?

高血压跟遗传有什么关系?

高血压确实具有一定遗传倾向。

一般来说,高血压可划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其中目前被确诊的高血压患者绝大多数是原发性的,这种原发性的高血压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晰,但主要与遗传物质有关;继发性的高血压主要是继发于其他的疾病,比如动脉粥样硬化等,与后天患者的饮食、情绪、生活方式等有关。

无论是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的高血压,患者都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缬沙坦、苯环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等降压药物进行治疗。


健康之初呼吸科


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收缩期和(或)舒张期血压持续增高,当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有统计表明,父母有高血压病的患者,患高血压的几率明显高于父母没有高血压的人,患高血压的几率要比普通人群高1-2倍,但这部分的比例占的很少,高血压主要的发病因素还是环境和生活方式。如饮食中喜欢咸的口味(钠盐高),不喜欢食入新鲜蔬菜和水果(钾高),高钠低钾饮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环境中如烟草中含有的烟碱和镉元素吸入过多可导致血压升高。其它影响因素如饮酒,每天少量摄入不会对血压造成影响,但是若每天饮酒量过大(如男性每天3-5杯以上,女性每天2-3杯以上),会影响血压的波动。成人体重增加也是一个影响高血压的发病因素,超重使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增加2-6倍,体质指数每增加1,那在5年内出现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9%。最后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环境噪音等也可引起高血压。

在防治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有益的营养素:钾,钙,镁,膳食纤维,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平日应该多摄入一些富含这些营养素的食物。

2. 需要减轻体重,以维持到正常的水平。

3. 增加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4. 忌烟酒,少喝咖啡。

5. 采用一些有益食材:如芹菜,大蒜,洋葱,海带,木耳,香菇,山楂,菊花,淡茶,决明子,葛根,绞股蓝,玉米须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