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牵头部门做客《行风在线》用增速展示“海洋攻势”力量

大众网·海报新闻青岛3月30日讯(记者 王熠 见习记者 孙江雪)3月30日,“海洋攻势”6场硬仗的牵头单位青岛市海洋发展局、青岛市交通运输局、青岛市科技局、青岛市文化旅游局等相关负责人做客《行风在线》,介绍全市“海洋攻势”的进展和未来的规划。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孙云潭介绍,自开展海洋攻势以来,2019年海洋经济对GDP的贡献率达到28.7%,拉动GDP增长达到3个百分点,海洋固定投资增速达到56.5%,高于同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约35个百分点。2019年新签约项目共计51个,总投资达到1565亿元。

孙云潭表示,2019是海洋攻势夯实基础、蓄力冲锋的第一年,各参战单位围绕主攻方面发力。海洋经济涉及面广布第一、二、三产业,分为35个大类,400多个小类,有64个参战单位参与其中。因此,市海洋经济发展局从三个方面统筹好这一复杂体系。一是坚持多层级的统筹,增强攻势推进的系统性,将攻势的攻坚任务分化为128项具体任务,建立常态化的工作体系;二是坚持多部门协作,提高整体性;三是坚持多攻势协同,使各攻势力量相互借力、相互赋能。自开展海洋攻势以来,海洋经济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谈到改革创新举措时,孙云潭表示海洋攻势包含制度创新和试点突破两个方面来为海洋经济蓄力。在制度创新方面,着力推动蓝谷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并实施一整套改革措施。蓝谷这种达到改革开放合作平台、提高科技支撑能力的做法,被国务院通报表扬。在试点突破方面,一是建立海洋及相关产业统计调查试点,摸清了青岛海洋经济家底。为全国全省市级海洋经济核算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青岛经验”。根据统计,目前全市涉海单位达到了3.5万家,相比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来看,有了很大突破。其中涉海企业有1.76万家,涉海个体经营户有1.78万家。原先入库的涉海规上企业不足500家,通过这次统计调查后,全市涉海规上企业达到1785家;二是建立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估指标体系。这一体系有4个研究试点,分别为:建立高质量发展体系;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探索建立海洋药物及生物制品产业评估办法;建立海洋开发利用增加值核算办法。

青岛市交通运输局港口处副处长田建忠表示,过去一年里,青岛港口吞吐量稳定提升,港口货物5.8亿吨,同比增长6.6%,十大沿海城市增速排第4;集装箱吞吐量2101万,同比增长8.8%,十大沿海城市增速排第1。我市拥有世界最大的40万吨级矿石码头,45万吨级原有码头,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码头,自动化码头的建设如火如荼,港口高质量发展。

对于如何打好科技硬仗,青岛市科技局海洋科技处四级调研员吴克勤表示,过去一年中,市科技局海洋科技处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国家海洋实验室,开展重大科研攻关,推动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落户青岛,自主研究水下滑翔机下潜深度达到8213米,创下水下滑翔机下潜深度的世界纪录;引进培训科研人才,12人进军国家人才计划,14人进军省市人才计划;加强技术攻关,2019年,3项科技成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涉及海洋生态治理、海洋生态保护、海洋资源开发等多个方面。

青岛文化和旅游局资源开发处处长闫毅表示去年从两个方面推进了文化旅游行业的“海洋攻势”。一个是通过举办世界环球小姐大赛以及开发海上夜游项目来推动滨海旅游,使得滨海旅游业取得游客量1.18个亿、收入2085个亿的骄人成绩,与前年同比增长20%,是增长最快的一年;二是滋养海洋文化根脉,使得青岛海洋文化有根可寻,有枝可依。

提及2020年的工作,孙云潭表示,接下来的工作将围绕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升工作思想,改变工作方式,改答法。建机制,搭平台,引项目,优环境,促投资,保增长。推进海洋双招双引,重点项目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扩大海洋的投资规模,实现海洋经济量值提升,争取2020增速达到20%,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力争达5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