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曾真正离去,“后荣迷”如何追述张国荣的今生明世


你不曾真正离去——张国荣的今生明世


Depression。多谢各位朋友,多谢麦列菲菲教授。呢(这)一年来很辛苦,不能再忍受,多谢唐先生,多谢家人,多谢肥姐,我一生冇(没有)做坏事,为何这样?

——Leslie

2003年4月1日,张国荣从香港文华东方酒店24楼一跃而下,结束46年的璀璨人生。这封遗书,笼罩在忧郁症阴影底下,一字一句沉重得让人无法呼吸。

张国荣自杀身亡的消息,宛如平地一声雷,震碎全世界荣迷的心。

「我哭了好几场,哈哈⋯⋯」回想起当年,叶芸伊语带轻松,却难免失落神情。那时香港正值非典型肺炎(SARS)高峰期,身处马来西亚的她念及传染病肆虐,最终放弃前往香港,紧盯电视银幕的视线也渐渐模糊。追随偶像将近20年,张国荣的最后一程,她缺席了。

香港车水马龙的一角已围起白色警戒线,电视画面反覆播送张国荣逝世消息,主播一字一句铿锵有力,却无法在荣迷面前彰显一丝公信力。他们刻意回避铺天盖地的新闻,幻想张国荣与世界开个愚人节玩笑,或许他正躲在某处享受悠哉人生呢!

「这肯定是假新闻啊!」早年有消息误传张国荣于大陆逝世,所以当2003年再度传出张国荣死讯时,荣迷刘家宝否认并规避所有事实。直至今日,她依然语带哽咽表示:「那是演戏,他在骗我们这些无知的凡人,我的内心是拒绝接受的。」在她面前,我只能用「当天使」三个字取代那段血淋淋的事实。

究竟一代巨星的陨落,换来多少人的撕心裂肺?

你不曾真正离去,“后荣迷”如何追述张国荣的今生明世

「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张国荣,短暂的生命却灿烂夺目。他在1977年挟带「亚洲歌唱大赛」亚军名气出道,主演过几部电视剧,但反叛青年形象并不讨喜,却也奠定他日后电影角色原型。80年代,〈风继续吹〉与〈Monica〉等歌曲让他稳坐香港乐坛宝座,同时期也陆续出演《胭脂扣》、《倩女幽魂》、《英雄本色》等作品,助他攀上电影高峰。

90年代,张国荣于最红时从乐坛急流勇退。这时期他专注于电影演出,《阿飞正传》、《东邪西毒》、《霸王别姬》、《春光乍泄》等作品皆塑造大量经典,也开拓张国荣多个角色演绎面向,获得国内外影展肯定。

张国荣于1996年宣布复出乐坛,次年举办「跨越97演唱会」,张国荣穿红色高跟鞋与男舞者大跳探戈,更用〈月亮代表我的心〉送赠母亲与同志伴侣唐鹤德,间接向大众宣告性取向,成为香港明星出柜第一人。千禧年的「热・情演唱会」,张国荣利用身体充当性别展演厅,他换上中性服饰,以一袭长发搭配胡子、肌肉等元素,将两性特质完美融合一身,再次把性别表演推向极致。

90年代末期至千禧年,张国荣勇于冲撞性别枷锁,在表演中多次展露男性阴柔美,无奈其前卫作风挑战华人传统性别规范,屡次站在风尖浪口上,寸步难行。

2003年4月1日,张国荣就像《阿飞正传》叙述的独白般,写下生命终结篇:「我听别人说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够一直的飞呀飞呀, 飞累了就在风里面睡觉,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的时候。」张国荣在香港文华东方酒店24楼完成最后一次飞翔,享年46岁。

你不曾真正离去,“后荣迷”如何追述张国荣的今生明世

张国荣:谁能替代你地位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Monica 谁能替代你地位⋯⋯」大量新闻画面不断回放张国荣生前片段,15岁少女廖婕榆耳闻这位天王巨星已久,2003年4月1日是她第一次正式关注张国荣,从此便一眼万年,成为了「后荣迷」。

「后荣迷」泛指张国荣逝世后才追随他的粉丝,数量从90后至00后都相当可观,时至今日粉丝群体仍日益扩大,已然成为一种新的「歌迷文化」。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洛枫曾统计,张国荣逝世后所造成的回响,远超香港同期逝世明星(如罗文、梅艳芳),其规模仅李小龙可以媲美。

每年张国荣的生辰忌日,来自世界各地的粉丝总会凝聚在香港,以鲜花、研讨会、影像等形式追忆张国荣。2003年9月,香港尚未入冬,大家却感觉寒风刺骨。张国荣的歌曲伴随一声声的啜泣回荡每个角落,一连串的泪水从不见天日的深井当中涌现,仿佛要将整个东方之珠淹没。荣迷刘家宝扒开那段回忆,泪眼婆娑描述当年场景:「为什么我会在这里(观看片段),我应该是进去听他的演唱会的!」

近几年的纪念活动随着后荣迷加入,让眼泪克制了些。2016年4月1日,后荣迷马浩翔将自己放置在文华东方酒店外围,感受大家用鲜花、文字等方式缅怀张国荣,他以「很热闹」来形容这场追忆。

或许是张国荣的光影与声音极具穿透力吧?形体消逝并未让他被世界遗忘,大量粉丝前仆后继加入「后荣迷」行列,让一位「逝者」在每年的4月1日与9月12日以庄严的形式重现大众眼前,生生不息。

你不曾真正离去,“后荣迷”如何追述张国荣的今生明世

如果你太累及时道别没有罪

然而,「庄严」二字用在张国荣身上却显得有些别扭,因为这并不符合媒体当年所塑造的形象。张国荣从来就不是媒体的宠儿,率真的性格与叛逆的萤幕形象,让他一直都活在社会舆论底下。

80年代的「谭张之争」让两派歌迷大打出手,媒体一再激化他与谭咏麟对立,张国荣更为此收过香烛冥镪,心力交瘁决定退出乐坛。

张国荣在90年代致力拓展性别多元面貌,他主演过《霸王别姬》、《春光乍泄》等涉及同性题材的电影,褪下电影光环的他更致力开创多场雌雄同体的演出,换来的回馈却是媒体对他性取向口诛笔伐,以及自家粉丝心碎。「我都知道你们两个是gay,在自己家、在房间就好了,别拿上舞台,真的给我感觉你破坏了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当年叶芸伊就是上万荣迷的化身,他们一直把张国荣视为男神,在性别壁垒分明的时代下,又怎么可能接受张国荣是一名同性恋者呢?

「热・情演唱会」,张国荣健硕的身形配上透明紧身衣或裙子等服饰,时儿让妩媚的长发披肩,时儿用充满女性元素的发髻别上头发,为观众带来一场艺术价值极高的表演,但经由香港媒体诠释却变成了「贞子」、「扮女人」。

张国荣逝世后,媒体持续剥夺他的剩余价值。据洛枫于书中分析,媒体普遍将张国荣的自杀怪罪于其性向、主演的电影等,甚至把毫不相干的社会事件牵扯进来误导民众:张国荣离去有可能引发一股自杀风潮。梅艳芳曾于访谈中为张国荣叫屈:「抑郁病并不会一天便形成,是日积月累的,我觉得某些传媒也要负上一定的责任⋯⋯哥哥生前,他们不放过他;死后依然不放过他。」

虽然香港于1991年已正式将同性恋的性行为非刑事化,但社会的歧视一直都在,媒体永远身先士卒。

你不曾真正离去,“后荣迷”如何追述张国荣的今生明世

寂寞也挥发着余香原来情动正是这样

张国荣生前的形象经由媒体建构,逝世后却由有心人重新改写。

关于张国荣的各种论述在他逝世后孕育而生,张国荣从「明星」踏上「艺术家」的台阶,晚了20年。据整理,中国大陆《再见,哥哥》、中国台湾《异度空间》电影剧本集、中国香港《星河.星殒──银幕上的张国荣》等文字论述比比皆是,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洛枫更以张国荣的演绎风流撰写成《禁色的蝴蝶:张国荣的艺术形象》一书,把张国荣的艺术形象带往学术研究新领域。

生于网络时代的后荣迷,一一将此论述转化并升华。后荣迷每天在社群媒体上发布张国荣的图片与影像,不仅打破媒体过往的论述框架,更以粉丝角度赋予张国荣人性化一面。在粉丝的各自建构中,张国荣超越时间、空间、地域限制,以这个时代的论述重新活了过来。

「我可以当他还存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离开过。」后荣迷马浩翔说,游览社群网站上的张国荣,已成为每晚入睡前的日常。当社群媒体渐渐成为大家挖掘张国荣讯息的新天地,他就理所当然融入粉丝们的生活中,平凡又耀眼。

张国荣入行三十余年来累计庞大作品,让新加入的后荣迷得以维持追随状态,其形象的多变更让许多人回味无穷。洪秉峻透露,身为后荣迷三年,至今仍未完全熟知张国荣的所有作品,「他讲话怎么这么可爱、开朗、完美,每次重看都会有同样的感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腻过,这是他的魅力吧?」

《倩女幽魂》憨而耿直的宁采臣、《阿飞正传》风流不羁的旭仔、《霸王别姬》从一而终的程蝶衣⋯⋯其银幕形象就像一壶好酒历久弥香,每每品尝总能收获不同惊喜。

张国荣逝世后,他的作品依然抚慰人心,也持续在网络上散发影响力。

你不曾真正离去,“后荣迷”如何追述张国荣的今生明世

颠倒众生吹灰不费:荣迷至后荣迷现象

「你越挖掘他,只会越爱上他。」这句话看似抽象,却是后荣迷们心照不宣的感悟。

无论颜值、性格、音乐与影视作品,张国荣总存在各种理由俘虏大批粉丝的心。洛枫曾在书中提出观察,张国荣大量的艺术成就紧扣香港文化,俨然成为香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具双性恋身份,且忠于自我、更让部分荣迷放下保守成见,重新以开放和平的态度认识性别。

张国荣骤然离世让众人措手不及,部分荣迷甚至无法接受,需要以每年两次的纪念活动抚慰他们的心。悲剧会创造传奇,但洛枫认为逝者在粉丝心中留下的震撼则视个人影响力与艺术价值而定,张国荣死后引发的「后荣迷」效应更证明他不朽。尽管后荣迷来不及参与张国荣的时代,但依然紧抓80年代的尾巴,展开一场最悲伤的追星之旅。

张国荣逝世那一年,洪秉峻仅有两岁。牙牙学语的他仿佛可以预见,自己多年后会喜欢张国荣。「一开始香港(歌手当中)最喜欢张学友,后来发现在很多场合,张学友旁边都会站着一位很帅的人。」洪秉峻渐渐开始留意张国荣的音乐作品,进而把情感拓展到张国荣的整个演艺生涯,「现在有空看电影,一定找跟张国荣有关的。」

部分行动力更强的后荣迷,以各种形式推广张国荣,让「张国荣」三字源远流长。

你不曾真正离去,“后荣迷”如何追述张国荣的今生明世


中国台湾一家咖啡馆就是这样,殷红外观勾魂摄魄,让人想起张国荣一张专辑《红》。走入咖啡馆,张国荣低沉而柔和的歌声渐渐清晰,那年代的记忆也伴随着旋律倾泻而出,让整座咖啡馆多了一份思念的甘甜。

咖啡馆每月总要迎接各地的荣迷与后荣迷,无论大陆、台湾、香港、韩国、日本……大多客人远道而来,感受这个时代中少数独属张国荣的氛围。不少客人甚至特意携带有关张国荣的物品,让老板摆放店内。大家相濡以沫的关怀与扶持,或许就是让各地纪念活动源源不绝的原因。

「台湾要有他的影子!如果台湾有这样的咖啡馆,喜欢他的人可以来。不认识他的人来到这边,也能感受你们为什么那么喜欢他。」廖婕榆透露,前来八里河岸游玩的民众偶尔会与门外的张国荣人形立牌合照,甚至询问:「你们怎么会那么喜欢他?过世那么久了怎么还会这样?」这时廖婕榆便会邀请民众进来参观,说不准民众哪天便会开始搜寻张国荣,渐渐成为后荣迷了呢!


你不曾真正离去,“后荣迷”如何追述张国荣的今生明世

「台湾要有他的影子!」咖啡师廖婕榆从15岁开始喜欢张国荣,近几年于八里河岸开设张国荣主题咖啡馆。

Will you remember me?

2019年10月27日,全球人流量最高的广场——纽约时代广场,张国荣偌大的肖像在那里闪闪发亮着。这是粉丝日以继夜透过手机软件不断支持应援,把鹿晗、邓紫棋等华语演艺圈的当红炸子鸡一一击退,才能霸占一天的萤幕,动机很单纯,张国荣的生日快到了,这是我们的小小心意。

2020年1月1号,后荣迷仍守在萤幕前欣赏张国荣「97跨年演唱会」,用他的陪伴展开崭新一年。

2020年4月1日,今天又有什么思念发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