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正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要把握好,孩子以後好管教!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孩子雖小,但是規矩也是應該有的,家長應該讓孩子從小養成好的習慣,懂的規矩,對孩子來說,無非是一件好事。

孩子們在1-3歲對於規矩其實是沒有一個很準確的概念的,規矩的存在過於抽象。在孩子們的認知能力中,很難理解規矩的存在。大部分規矩本質上是在限制孩子的錯誤行為。

3歲正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要把握好,孩子以後好管教!

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

孩子們在3歲左右會擁有自主思考、簡單記憶的能力。孩子會對一些事物有一些印象,他們的大腦開始變得活躍,同時可以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孩子們對規則也開始變得敏感。

還有研究表明說是孩子在3歲的時候正處在一個叛逆期,比如說孩子會扔東西、發脾氣、無理取鬧等。但這個時期的孩子,卻是能夠聽見家長意見的。

因此在這一段時間,家長們給孩子樹立一些規則,孩子們就能將它們輸入到腦海之中。

3歲正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要把握好,孩子以後好管教!

立規矩有這7個“講究”

1、規矩內容要抓住具體事情

家長不要盲目地將所有事情的規則都籠統地制定。比如說孩子們在吃飯時,不可以看電視、在規定的時間點睡覺等等,對具體的時間進行具體的約束才會有好的效果。

2、規矩簡單,明確易懂

孩子3歲的時候,理解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說父母立規矩不要繁雜且長篇大論,要越簡單越好,這樣說起來孩子容易懂,太過複雜會引起孩子多餘的疑惑。而且父母在教育的孩子的時候,最好是要抓住某一件事,具體的教育孩子,這樣才能讓孩子知道你為什麼要這麼說。


3歲正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要把握好,孩子以後好管教!

3、規矩需要有彈性

規矩存在的本意是約束孩子不正確的行為和思想的。但也不能限制孩子的方方面面。對於規則的“鬆緊”,家長要適度把握。規則的合理性要尊重實際情況。比如說孩子孩子們喜歡在日常生活中貪吃冰激凌,這對孩子的健康有所影響。但當孩子在遊樂園中看到冰激凌,家長們也應該適當放寬規矩的約束範圍。

4、設立規矩後,每個家庭成員都要執行

大多數家長會遇到“規則定是定了,可孩子不聽有什麼用?”這個問題。

這是因為規則只是給寶寶一個人設立的,在寶寶建立認知期間,他會認為自己家長是同樣平等的人,這樣的規則對於自己來說是不公平的,所以放棄執行。所以在設立規矩後,每個家庭成員都要執行。

3歲正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要把握好,孩子以後好管教!

5、孩子遵守規則時,適當地給予獎勵

孩子們對於規矩能夠很好地遵守,家長們就要給予肯定與讚美。也可以適當地獎勵孩子。但是家長們要遵守自己的獎勵規則,那就是適度獎勵。不要給孩子一種因為遵守了規則就會得到獎勵的錯誤想法。要用獎勵的行為向孩子們傳遞單純的表揚。

3歲正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要把握好,孩子以後好管教!

6、不守規矩需要適當懲罰

孩子們會站立在規則的對立面,違反家長們制定的規則其實是小事,真正可怕的事情在於無法承擔與預計的後果。

若孩子不聽話的話,家長給予孩子適當的懲罰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這個懲罰一定要有個度。

7、規矩不是越多越好

規則的數量也並不是越多越好。過猶不及的意義就是過分地做一件事情反而不會有預期的效果。家長們要學會分辨什麼是有必要立規矩的事情,不要制定沒有意義的規矩約束孩子們的天性。

3歲正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要把握好,孩子以後好管教!

家長一定要把握好度給孩子立規矩,孩子以後也更好管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