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老炮兒
品讀詩詞的時候,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了解詩詞的創作背景,詩人是在什麼樣的心境下創作的詩詞,詩詞的背後有著什麼樣的故事,瞭解這些,有助於我們更好的讀懂一首詩詞。
我非常喜歡蘇軾的這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堪稱宋詞的巔峰之作,詞背後是蘇軾與弟弟蘇轍濃濃的兄弟情。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是蘇軾於中秋佳節在密州時所作,每逢佳節倍思親,蘇軾獨自漂泊在外,與弟弟蘇轍已有七年未見,望著天空中皎潔的明月,思念之情湧上心頭。
蘇軾與蘇轍兩兄弟的感情非常深,兄弟倆從小並肩攜手,長大後亦是患難與共。蘇軾幾乎每到一個任所就要給弟弟蘇轍寄信贈詩,以表達思念之情。對於蘇轍而言,哥哥蘇軾既是兄長,亦是老師,蘇轍說哥哥“扶我則兄,誨我則師”。
因為“烏臺詩案”,蘇軾成了階下囚,蘇轍也受到了牽連,但他沒有絲毫的怨言,一直在積極營救哥哥蘇軾,不斷上書神宗皇帝,願免去自身的一切官職為兄贖罪。蘇軾在《獄中寄子由》中寫道:“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這些足以說明他們兩兄弟感情至深,令人動容。
在這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詩人沒有因為與親人的離別而感到悲傷、沮喪,而是展現出了一種開闊與豁達的心態,“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閱讀與思維
我最喜歡的詩中有一首是崔護的《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據說,此詩背後有一個感人的愛情故事。
唐代士子崔護進京趕考,考試完了,需要放鬆一下。於是在清明時節,他到長安南郊踏青。一路上,春風拂面,春草萋萋,鳥語花香……在無邊的春光中,崔護的心變得柔軟,變得多情。
走著走著,口渴難耐,崔護看到一座半人高的院子內桃花盛開,就敲開這家門,說明來意。
一位娉婷的年輕姑娘開門,邀請他進家裡坐。一會兒,姑娘端來茶水遞給他。四目相對,電光火石,竟暗生情愫。他介紹了姓名身份籍貫,特意強調自己未婚。然後他也得知女孩叫絳娘,略通文墨。
喝完了茶,崔護起身告辭,姑娘送他到門口,站在柴扉邊,桃花下,目送他離開。崔護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桃花灼灼,姑娘雙目炯炯,花美人美,花比人豔,低頭含羞,人比花嬌……多麼美的人花相映的畫面!
第二年,又是一個春天,崔護再到京城南郊遊春,口渴敲門,還是去年那個門,門上一把鎖。崔護踮腳望了望院落,桃花開得依舊燦爛,但是美麗的姑娘去哪裡了呢?
多麼令人惆悵,令人失望啊!他唰唰在門上題下這首詩《題都城南莊》後,遺憾地離去。
走了兩里路,想想不對,崔護折轉身,再次回到姑娘家門口,推開門,聽到哭聲,一老漢轉身,問他是不是崔護,他說是。老漢揪住他:還我女兒!問清緣由,原來絳娘與同伴們踏青去了,她回家發現門上崔護的題詩,卻不見其人,一下子死過去了。
崔護來到內室,扶起姑娘,不停地輕聲呼喚:絳娘——絳娘——絳娘——咦,絳娘竟然緩緩睜開眼睛,活了。看來,人真的可以為情而死,為情而生……
故事的結局:崔護娶絳娘為妻,兩人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融融118
千古絕唱“釵頭鳳”
紅酥手,黃籘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 這首《釵頭鳳》是北宋著名愛國主義詩人陸游的感傷之作。
陸游的詩詞向來都是以充滿著豪情壯志著稱,作品中無時無刻不透露著對家國興亡的擔憂。
一個愛國詩人為什麼會寫出如此哀傷婉轉、令人動容的愛情詩篇呢?這背後的故事是什麼呢?
唐婉是陸游的表妹,他們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最終結為夫妻,感情甚篤。雖是遵從父母之命,但他們卻擁有堪比神仙眷侶的幸福,夫妻二人同心,生活很是美滿。
但因陸母不喜歡唐婉,終被迫休離,後二人各自婚娶。
究其原因不乏有以下幾點:
第一,陸母想讓陸游安心讀書,考取功名,而陸游婚後夫妻恩愛,常與唐婉吟詩作畫,荒廢了學業,讓陸母很是不滿;
第二,陸家把振興家業的重任和希望寄託在陸游身上,希望他能早日考取功名,及第發家;
第三、對於陸游的不思進取,陸母把責任都歸咎於唐婉身上;
第四,最重要的是唐婉嫁給陸游一直膝下無子,而在我國的古代,傳宗接代是人生大事。
因而,唐婉揹負著影響陸游仕途與無法傳宗接代的罪責,被逐出了陸家。
陸游心裡一直深深感到愧對唐婉,但他卻沒有勇氣去反抗母親和封建禮教。
十年後的一個春日,陸游獨遊沈園與唐婉邂逅。唐婉以酒餚款待,陸游感傷萬分,惆悵不已,隨即在園壁上題下此《釵頭鳳》,抒發自己內心的眷戀相思之情和無盡的追悔悲憤。
唐婉讀後百感交集,含淚和詞一首: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渾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此後唐婉鬱鬱寡歡,怏怏而卒。二詞絕望悽楚,纏綿悱惻,感人至深,催人淚下。
四十年後,陸游重遊沈園,觸景生情,含淚寫下《沈園》,以紀念唐婉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其中不乏刻骨銘心的眷戀與相思,也充滿不堪回首的無奈與絕望......
青鳥whn
你最喜歡的一首詩詞,它背後有怎樣的故事?
我喜歡唐朝詩人李商隱的詩歌,特別是喜歡他的無題詩,例如:
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今天我想說的卻是李商隱的另一首無題詩。
無題
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
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
十五泣春風,背面鞦韆下。
這首詩,說的是八歲的小姑娘,喜歡偷偷地照鏡子,愛美的她已經懂得怎樣描畫自己的眉毛了。小姑娘到了十歲,去野外踏青,用荷花點綴自己的衣裙,將自己想象成芙蓉仙子。已經十二歲的小女孩,開始學習古箏的彈奏,沉浸其中的她,始終不捨得將套在手指上的銀甲脫下來。姑娘到了十四歲時,已經懂得害羞,這時的她知道避免見到男性,甚至連最親的人也不能見,我想,情竇初開的她,這時可能在憧憬著未來,猜想自己何時能婚嫁吧。轉眼到了十五歲,心智已漸成熟的女孩,無處說心思,只能背對著鞦韆,在春風中感傷,為不可預知的未來而忐忑不安。
這一首無題詩,將一個小女孩從懵懂可愛、情竇初開,到長大成人的過程,以及心理變化,刻畫得淋漓盡致。
你最喜歡的一首詩詞,它背後有怎樣的故事?
我認為,這首詩應該是李商隱寫給他初戀情人的詩歌。之所以冠以“無題”之名,就是想表達自己的真實情結,而不願與他人共同分享。相傳,李商隱有個青梅竹馬的戀人,兩人從小一起長大,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也不得不拉開距離,也正是因為二人的勞燕分飛,才導致了初戀的女孩花落他家,李商隱只好將這份美好的初戀之情埋藏在心底,而以無題詩來紀念之。
有觀點說:這首詩是以少女懷春之幽怨,來喻詩人少年才士渴求仕進之心情。對於這個說法,我是不贊同的。試想,如果不是寫給青梅竹馬的女孩,怎麼可能有如此近距離的觀察,又怎麼會寫得如此惟妙惟肖?
昨夜星辰昨夜風jk
蘇武的《留別妻》
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歡娛在今夕,嬿婉及良時。
征夫懷遠路,起視夜何其?
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
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
握手一長嘆,淚為生別滋。
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
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譯文
和你結髮成為夫妻,就從沒懷疑與你恩愛到老。
和你相愛纏綿陶醉在今夜幸福的時刻,多麼美好的時光呀!
可是明天我就要為國遠行,不得不起來看看天亮沒亮是什麼時候了。
當星辰隱沒在天邊時,我就不得不與你辭別了,
因為要到戰場上這一走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平安歸來與你團聚。
與你依依不捨長時間的握著手也是幸福的,相互不由自主的流淚是因為這可能是你我今生的最後一面。
我倍加珍惜現在幸福的每分每秒,我永遠也不會忘了和你相愛,這麼幸福歡樂的時光。
如果我有幸能活著,一定會回到你身邊。如果我不幸死了,我依然會永遠想你……
第一次讀到這首詩的時候是在看《錦繡未央》,男女主角坐在樹下一起撫琴,但是男主角已經病入膏肓,最後彌留之際唸了這首詩:“
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但是詩還沒有唸完,男主角就去世了。
女主角一個人含著眼淚,獨自撫琴,並念出了最後兩句:“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當時覺得,哇,這首詩真的好美啊!
這首詩為蘇武初出使時留別妻子之作。詩中的主人公應是一個即將應徵出戰的青年男子,但是卻要為國出征,不得不離開自己新婚的妻子。
詩的前面四句描寫的是一對新婚青年男女正沉浸在新婚的甜蜜中,二人的婚後生活幸福、美滿、琴瑟和諧。
“征夫懷往路,起視夜何其;
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
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
然後這種甜蜜又寧靜的生活被出征打破。
詩中的男子知道自己不久將要上路出征,時不時起身探望窗外的天色,因為他知道,只要天一拂曉,他即將離開自己心愛的妻子,踏上遠征的路途。所以,天邊星辰遠去的時候,心中湧起難以言傳的酸楚,而此次的離別,不知道在有生之年是否還能再見一面;
“握手一長嘆,淚為生別滋”,彷彿看到了這一對年輕夫妻握手別離的場景。
末四句寫新婚夫婦臨別時的相互鄭重叮嚀。妻子希望丈夫在征途中愛惜自己的青春年華,注意保重身體,同時希望記住夫妻間的恩愛與歡樂,體現了一個妻子的關心和擔心;而“生當”二句是丈夫對妻子的回答:“如果能夠平安歸來,一定與你一起白頭偕老,如若戰死沙場,我會在心裡時刻掛念你。”
整首詩先是描繪了夫妻的幸福生活,後面作者筆鋒一轉,因為為國出征,將這種甜蜜的生活打破,原本幸福生活的二人不得不分離,而這種離別有可能是不復再見,二人依依不捨又萬般無奈,使全詩增添了一種悲劇氣氛。
塵埃萬象
一樹梨花壓海棠
十八新娘八十郎,
蒼蒼白髮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
一樹梨花壓海棠。
北宋著名詞人張先(990—1078,字子野),在80歲時娶了一個18歲的小妾。當時與張先常有詩詞唱和的蘇軾隨著眾多朋友去拜訪他,問老先生得此美眷有何感想。
張先於是隨口唸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風趣幽默的蘇東坡則當即和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這文人被人稱為騷客一點都不錯,浪起來沒底線。
張學良說:自古英雄多好色,人不風流枉少年。
流年溢彩
《浣溪沙》納蘭容若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納蘭性德幼時與表妹相戀,後表妹入宮。再後來愛上盧氏,與盧氏結婚三年後盧氏去世,他後期寫的很多詞都是悼亡他的妻子的,雖說他後來也有紅顏知己,但我想他這一生最愛的莫過於盧氏。
納蘭容若的詩,最喜歡的莫過於他的這一首《浣溪沙》,初讀很平淡,再讀淚流滿面。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平凡而瑣碎的,作為普通人,真的沒有那麼多百轉千回、撕心裂肺、刻骨銘心的經歷。可是,當那個人,當那些人突然離開,那些平凡小事,卻是心頭留下的淚珠,難以忘懷。
“當時只道是尋常”,和蘇李商隱的“只是當時已惘然”一樣動人。納蘭容若情到深處,化為這1句,短短七個字,字字滴血。多少人沉浸在人生最大的幸福之中,但卻毫不覺察,只覺得理應如此,平平常常。
忘川274574729
喜歡納蘭容若的那首《浣溪沙》。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清代:納蘭性德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雖然納蘭容若與他的妻子盧氏是父母之命,但是他們的感情非常好。他們可謂是琴瑟和鳴,過得十分甜蜜。當時納蘭容若還是皇上的御前侍衛,有時候經常會去皇宮裡值班,還會陪著皇上出巡打獵,呆在家的時間就不是非常的充裕。在外的納蘭容若十分的想念妻子,經常寫出一些思念家室的詩作。兩人的感情的確十分不錯,但自古紅顏多薄命,婚後的第四年,盧氏因難產而煙消玉隕。盧氏的死讓納蘭容若悲痛欲絕。納蘭性德是個痴情的人,已是“生死兩茫茫”,陰陽相隔,而他仍割捨不下這份情感,這首《浣溪沙》,性情中人讀來不禁潸然。全詞情景相生。由西風、黃葉的極致秋景,生出自己孤單寂寞和思念亡妻之情;繼由思念亡妻之情,生出對亡妻在時的生活片斷情景的回憶;最後則由兩個生活片斷,產生出無窮的遺憾。傷心的納蘭性德明知無法挽回一切,只有把所有的哀思與無奈化為最後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常”。這七個字更是字字皆血淚。盧氏生前,作者沉浸在人生最大的幸福之中,但他卻毫不覺察,只道理應如此,平平常常。言外之意,蘊含了作者無限的沉重和哀傷。我也感覺這首詩雖然過於悽美,但卻讓我看到一幅至真至純的愛情詩畫,吟誦起來格外深情,讓我們都珍惜自己手中擁有的幸福吧,因為“當時只道是尋常”!
除此之外,詩中還有另一個故事也同樣令人回味不盡。就是納蘭在回憶妻子時所用到的李清照“賭書”典故。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都是當時著名的學者,兩人情投意合,夫妻恩愛,最讓人羨慕的不僅僅是有情人能成眷屬,而是他們在一起的生活中,是那麼的浪漫,愛的有共鳴,有默契。兩人都有共同的興趣愛好——看書,有一天二人決定打一個賭,賭什麼呢?比記憶力。一個人問書籍中一個典故或是什麼內容,另外一個人就要回答這個典故在哪本書中記載的、具體到這本書在書架的位置、多少頁。回答錯了的話,就要將杯中的茶水潑在自己的衣服上,以示懲罰。這個典故用在這裡,更加襯托了作者往日愛情生活的甜蜜和此時此刻的孤單不已,然而他也為我們留下了一幅最美的思念之作。也許人生就是這樣,當你用自己的生命去吟唱,沒有人會不為之深深感動。
我是人間惆悵客英子
從古至今,產生了數以萬計的詩人,有的詩人寫了很多詩,但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卻很難找到幾首,比如大清王朝的乾隆老爺子,他以一己之力幾乎單挑整個唐朝詩壇,他寫了四萬多首作品,與全唐詩相比,在數量上也差不了多少,至於質量嘛,就不必多說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有一類詩人,流傳下來的詩歌數量不多,但是質量卻高得驚人。
北宋,是文人生活最為寬鬆的時代國,為國遴選人才,除去正常的科舉制外,還有一些通過獻詩上位的小故事,十分有趣。北宋蘇麟的斷句: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被千古流傳。當時已經功成名就,仕途騰達的范仲淹又成就一段伯樂識馬的佳話。范仲淹為人內剛外柔,作品以政疏和書信居多,陳述時政,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蘇軾曾評價《上政事書》“天下傳誦”。
後來,人們就把“近水樓臺先得月”這句話,作為人事關係接近因而易於獲得方便的意思,原來“近水樓臺先得月”這個成語的來源和愛情沒有任何關係,古人表達想法很含蓄,就連想做官都搞得納紋文縐縐,要是遇到一個讀不懂的上級,那且不是白費苦心。或簡作“近水樓臺”四字。至於蘇鱗當時寫的全詩,似乎並沒有流傳下來。
這個成語經常被人提起,比如在企業中,尤其是私人企業,老闆都喜歡重用自己的親信,畢竟親信是自己的人,涉及企業核心機密的地方不想外人插手,這也就造成了能力非常強的人但是沒有資源,只能淪為機器一般做事,無法承擔更大的責任。比如一些貪官,為了自己的利益,拼命提拔自己的近臣,使得明明一心為民的人,卻無法得到重用,最終導致貪腐越來越嚴重,人民的利益得到了破壞。
風古月明
我房間就有一首陶淵明的詩,是我最喜歡的。
飲酒.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首詩前四句寫出詩人脫離喧鬧的街市,回到鄉下襬脫煩惱後的感受。後六句寫出南山的美景與詩人從中的樂趣,充分表現出詩人熱愛田園生活,真情與純潔的人格。
這首詩是詩人迴歸田園生活後所寫的。
這首詩為什麼我會這麼喜歡呢,其實我也想像陶淵明那樣,在一個無人,脫離繁華的山間蓋上一茅屋,自耕自樂,閒時飲酒,拋離煩惱,欣賞山間的美景已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