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搶了寧王8萬精銳兵馬,承諾事成平分天下,最後寧王下場如何?

蘇健朋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雖然一生對馬皇后情深義重,但他的後宮嬪妃依然眾多。這些嬪妃們也為朱元璋留下了二十六個子嗣,朱元璋在六十五歲時還生下了幼子朱楠。在這眾多的皇子中,除太子朱標早逝外,第四子燕王朱棣驍勇善戰,第十七子寧王朱權以善謀著稱,為朱元璋所鍾愛。



但在靖難之役爆發不久,狡黠的朱棣設計綁架了朱權,收編了朱權的精兵,並許諾朱權“事成中分天下”。那麼朱棣在事成之後,寧王朱權命運又會如何呢?

寧王朱權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他出生於洪武十一年(1378年),比朱棣小了整整十八歲。朱權自幼聰穎,勤奮好學,深得朱元璋喜愛。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封朱權為寧王。兩年之後,十六歲的寧王朱權前往大寧就藩。

明初的大寧地處今天的赤峰市大明鎮一帶。至朱權就藩時,大寧已被開發成為豐庶的大鎮。朱元璋為鞏固邊疆,一般都派遣有能力的藩王鎮守邊疆,寧王朱權能就藩邊塞大寧,可見其在諸藩王中也屬翹楚。

寧王朱權當時在諸藩王之中實力是非常雄厚的,他擁有八萬甲兵,六千戰車,此外還有一支驍勇善戰的朵顏三衛騎兵。


寧王朱權興趣廣泛,在繁冗的軍務之餘,他研究史學,著書立說。但由於靖難之役的爆發,徹底地改變了這個儒雅藩王的命運。

太子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早逝,令朱元璋心痛不已。他本欲立四子燕王朱棣為太子,但是為了合乎禮制,最終立朱標的次子朱允炆為皇太孫。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後,朱允炆即位,是為建文帝。建文帝朱允炆上位後,採納了侍讀太常卿黃子澄、兵部尚書齊泰的建議著手進行削藩。周王、齊王、代王、湘王和岷王或廢或死或囚,燕王朱棣的部隊也被調防,朱棣本人也被監視。

早已對帝位有覬覦之心的朱棣並沒有坐以待斃,他殺死了建文帝的駐北平官員都指使謝貴和布政使張昺,悍然發動靖難之役。


朱棣起兵後,建文帝朱允炆唯恐寧王朱權和燕王朱棣聯手,馬上下旨詔朱權進京。朱權本來對朱允炆廢掉五王不滿,又加上他的王妃張妃病重,因此並沒有奉旨進京。他也因此觸怒了建文帝朱允炆,被削去三護衛。

此刻,燕王朱棣正在精心算計著他的十七弟寧王朱權。朱權手擁重兵,如能控制任朱權,那麼朱棣更是如虎添翼。

在靖難之役打了三個月之後,朱棣先修書一封致朱權,哭訴自己被朱允炆打擊,希望赴大寧得到兄弟朱權的幫助。朱權兄弟情深,一口答應了朱棣的請求。

當時,永平被明將江陰侯吳高圍困,朱棣率軍解除永平之圍後,就直奔大寧而去,謊稱向朱權求救。

朱權不知是計,邀朱棣入城。朱棣在朱權面前作走投無路狀,請求朱權代為起草奏章向建文帝朱允炆謝罪。而朱權並沒有識破四哥朱棣的演技,反而對朱棣深表同情,並將朱棣留在府中款待。


朱棣暗中策反三衛部長,不日之後,待一切佈置妥當後,向朱權辭行。朱權在城外為朱棣送行,這時朱棣才現出真面目。埋伏在城外的朱棣的士兵群起將朱權拿下。朱權的部下守將朱鑑力戰而死,都指使房寬被俘後投降朱棣,長史石撰被俘後拒不投降,被朱棣肢解。朱權的精兵也被朱棣收編。

大勢已去的朱權只得身不由己地上了朱棣這艘賊船,帶著家眷舉家遷往北平。當時,朱棣為了安慰這個小弟,還允諾他奪取大位之後與其平分天下。

經過四年的奪位大戰,朱棣黃袍加身,其雄心終於實現。登上皇位的朱棣為收買人心,首先對在削藩中落難的諸位藩王進行了解救,賞賜了財物並恢復了爵位。

靖難之役初時,建文帝曾下旨召遼王朱植和寧王朱權進京。遼王朱植奉召進京,寧王朱權藉口王妃病重,抗旨拒絕進京。朱棣稱帝后,對遼王朱植就非常不滿,在永樂十年的時候,就將朱植的護衛削奪,只給他留下三百人。那麼,朱棣又是怎樣對待當年被他劫持加入燕軍的寧王朱權的呢?


朱權先前的封地是大寧,大寧地處邊塞,山高皇帝遠,朱棣自然是不會放虎歸山的。於是朱權先後請求在蘇州、杭國封國,都遭到朱棣的拒絕。朱棣給出的理由是“天子畿內,不以封侯”。他要求朱權在建寧、荊州、重慶和東昌四地中選擇一處予以封國。但朱權自己選擇了南昌就藩,得到了朱棣的應允。

永樂元年三月,寧王朱權就藩南昌,王府為原江西布政使司署。按照禮制,藩王府的規格要比布政使司署的規格要高,但按照朱棣的旨意,寧王府的規格不得超過原布政司的規模。

從此朱權在南昌低調地生話。但朱棣對寧王朱權始終懷有戒心,其日常行動都被監視上報於朱棣。

朱權迷戀道術,因此曾被人告發利用巫術害人。朱棣馬上命人徹查此事,但最終一無所獲。


經歷此事後,朱權行事更加低調隱忍,每日讀書彈琴,修身養性,並沒有授朱棣以把柄,從而平靜地在南昌度過了永樂時期(22年)。

永樂二十二年,朱棣駕崩後,太子朱高熾即位,是為明仁宗。仁宗施政緩和,朱權上書稱南昌並非封國,請求改封,但遭到仁宗的拒絕。

宣宗朱瞻基時期,朱權又為叛亂的漢王朱高煦說情,引起宣宗不快。接著,朱權又對宣宗的“宗室以祿米定品級”的作法表示不滿,因而遭到宣宗的訓斥。自此,朱權更加心灰意冷,終日交遊於文人雅士,寄情於戲曲著作,以打發時日。

正統十三年,朱權鬱鬱而終。英宗朱祁鎮為此罷朝三日。

寧王朱權少年英雄,卻因靖難之役被朱棣劫持加入叛軍。二十六歲時被朱棣改封南昌,歷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四朝,低調隱忍,終在七十歲時鬱鬱而終。


歲月是一條河流


朱棣得了寧王朱權的“帶甲八萬,革車六千”的時候,曾對朱權說:“事成,當中分天下。”但是事成之後,朱棣是怎麼對待朱權的呢?

(朱棣劇照)

朱棣獲得天下以後,當然不會和朱權說“中分天下”的話,只是讓他自己挑一個封地。朱權說,他想去蘇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朱權去也就是想享福,並沒有其它意思。但是朱棣說:“畿內也。”其實,朱棣是要遷都到北京的,這裡也算不得“畿內”。但朱棣說它是“畿內”就是“畿內”,朱權不敢爭辯。

接著,朱權又說錢塘。“錢塘自古繁華”,朱權無非也是想要享受,沒有其它野心。但是朱棣也不想給他,還冠冕堂皇地說,建文帝把錢唐給了自己的兄弟,結果就不長久,你也想不長久啊?

然後,朱棣給朱權列了建寧、重慶、荊州、東昌這幾個邊遠的地方,讓他選擇。最後封的地方是南昌。朱權無話可說,只得呆在南昌。

朱棣去世後,朱棣的兒子朱高熾繼位。朱高熾是出了名的仁愛之君,朱權想,既然是仁愛之君,對自己也應該很仁愛啊。於是就說,當時我是不想到南昌來的,這裡並不是我的封地。哪想到朱高熾對別人仁愛,對朱權就不仁愛了,很不客氣地說,既然不是你的封地,為什麼你在那裡呆了二十多年啊?這話一下就問的朱權無話可說了。

好在朱高熾也很快去世了。朱高熾去世,朱瞻基繼位,朱權又想,讓我在南昌我就在南昌吧,不走了。不過,我不能就住這麼一座孤城啊,好歹把南昌周圍的土地封一些給我啊。這時候的朱權,已經不敢要“富貴”,只求“溫飽”了。然而朱瞻基依然不給。還批評他喋喋不休地抱怨,頗有對他進行處罰的意思。

(朱高熾劇照)

這麼一來,朱權才算徹底老實了。不但不再提出任何非分的要求,而且從此也只是整天與文人墨客混在一起,吟詩作賦,了此殘生。與文人墨客為友,終於對朱棣及其後人不構成威脅了吧……

以上就是朱權的結局。

不過,說起來,朱權也算是一個聰明的人。這樣的結局,他應該事先就會想到的。既然如此,當時他為什麼會信了朱棣的鬼話,從而把自己的“帶甲八萬,革車六千”無償地送給朱棣了呢?

其實,所有這一切,都是朱棣欺騙朱權的結果。

一、情騙。

朱棣在獲得朱權兵馬的過程中,一直在對朱權進行感情欺騙。他表面上做出很在乎兄弟感情的樣子,到朱權的府上和朱權飲酒,拉關係。卻絕口不提需要朱權兵馬的事情,直到最後離開。

連最後離開的事情,朱棣也是利用感情欺騙的方式,實現了把朱權抓住軟禁的目的。

古人分離的時候,都會送別。送別都會送到城外。兩人感情的深淺,決定著送別的距離。朱棣因為進城多日,不斷地和朱權套近乎,讓朱權認為兩人的感情是很深厚的,於是把朱棣送出了很遠的地方。這樣一來,實際上就給了朱棣輕鬆軟禁朱權的絕好機會。

由此可見,朱棣對朱權,從頭至尾,就是一場情騙。

(朱權劇照)

二、事騙。

朱棣騙朱權的是什麼事呢?

朱棣表面上是進大寧城和朱權敘舊,向朱權訴說委屈,實際上暗中帶了大量的金銀,賄賂朱權的那些手下,對他們進行封官許願。這使得朱權的手下,很多都倒向了朱棣。

整個過程,朱權一直被矇在鼓裡。還真把朱棣當成一個肝膽相照的好兄弟,整日和他把酒言歡,培養兄弟感情。

也正是朱棣做了這一系列的事情,因此,朱棣在朱權的大寧城外捉拿軟禁朱權的時候,基本上沒人出手救朱權,從而讓朱棣成功把朱權捕捉到北京城,順利接管朱權的部隊。

三、話騙。

朱棣騙朱權的話,就是那一句“事成,當中分天下”。

說老實話,朱權當時肯定也是不會完全相信朱棣的話的。“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這個話,趙匡胤早就說過了。不過,朱權雖然不相信,但當時他肯定想的是,雖然不會中分天下,在一個好的地方享清福,其實也不錯啊。所以呢,雖然被騙了數萬兵馬,還被軟禁,不過也一直積極幫朱棣出謀劃策。

誰知道,所有的都是欺騙,最終朱權落得一場空。


張生全精彩歷史


朱元璋分封諸子到各地當藩王,寧王朱權和燕王朱棣一個被封在大寧,一個被封在北平,共同拱衛著明朝的北方邊境。靖難起兵,燕王朱棣拉寧王朱權入夥,承諾事成之後平方天下,但朱棣奪了天下卻並沒有兌現諾言,寧王最後下場如何呢?


在朱元璋諸子中,寧王朱權與燕王朱棣雖無緣儲位,但朱元璋並不厚此薄彼,四子朱棣封在北平,十七子朱權封在大寧,兩人共同拱衛明朝的北方邊境,在各自封國都有節制調遣兵馬的權力,在各藩王裡面,寧王和燕王是為數不多的手握重兵的藩王,即位之後的建文帝朱允炆自然對兩位重兵在握的藩王叔叔非常忌憚。

大寧驚變,寧王被迫與朱棣合作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十三歲的朱權被封為寧王,兩年後,朱權離京就藩大寧府,位於喜峰口外的大寧,是當時西北的一個大鎮、重鎮,這裡屬古會州之地,東連遼左,西接宣府,位置極為重要。朱元璋對這個兒子也是寄予厚望,寧王手下,擁有甲士八萬,戰車六千,在諸王中屬他最豪。寧王所屬的朵顏三衛騎兵以驍勇善戰著稱,寧王自己也是能文能武,多次會同諸王出征塞北。

面對手握重兵的藩王叔父,繼承帝位的建文帝深以為憂,所以即位沒多久,就與近臣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人著手削藩,但是建文帝削藩操之過急,採取敲山震虎,先易後難的削藩策略,先撤周王、湘王等較弱的五個王,這恰恰給了遠在北平的燕王朱棣以應變準備的時機。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傾君側的名義起兵靖難,一個藩王要對抗整個王朝,顯然實力對比是懸殊的,這個時候朱棣想到了諸王之中力量最雄厚的十七弟寧王朱權,他對諸將說到:“我當年巡視塞上的時候,見大寧諸軍十分彪悍,我若得大寧,截斷遼東,採取邊騎作戰,則大事可成矣。”

燕王朱棣明確表示了要爭取寧王和他走在同一陣線上,那邊建文朝廷也早就對寧王不放心,派人召寧王進京,朱權人未到,三護衛已被削,建文帝打草驚蛇,朱權最終選擇了在大寧觀望形勢。



同年九月,朱棣自劉家口抄小路直趨大寧,詐稱窮蹙來求救。朱權邀請四哥朱棣單騎入城,朱棣拉著寧王的手大哭,表示四哥起兵靖難乃萬不得已,求他代為起草奏章謝罪,朱棣在大寧住了數日,寧王都毫不相疑,熱情以待。殊不知此時燕軍早已在城外埋伏,朱棣在大寧數日早已“陰結三衛部長及諸戍卒”。至朱棣要離開大寧,寧王出城相送,埋伏城外的燕軍俱一擁而上,殺死守將朱鑑,寧王朱權及王府上下俱被裹挾前往北平,至此,寧王所部兵力俱歸朱棣調遣,為了安撫失意鬱悶的寧王,朱棣還表示:“事成,當中分天下。”

成祖即位,寧王明哲保身



所謂的“事成,當中分天下”不過是朱棣的一句緩和之語,寧王也知話不能當真,待到燕軍打過長江,谷王穗和李景隆打開金川門投降,燕王朱棣入主南京紫禁城,在四年靖難之役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寧王朱權,想著皇帝四哥你來當,可大寧府我是什麼都沒有了,我的兵給你了,朵顏三護衛也被削了,我也沒什麼要求,就給我另外封一塊地當我的王吧。

寧王想去南京附近的蘇州,朱棣不允,說蘇州屬於京畿之內。又想改封錢塘,同樣不允,給了建寧、重慶、東昌和荊州四個地方讓寧王自己挑。

永樂二年(1403年),寧王改封南昌,朱棣親自寫詩送行。不久,有人告發朱權利用巫術害人,查無實,此事便不了了之,朱棣也未加責備。但至此以後,朱權便“自是日韜晦,購精廬一區,鼓琴讀書其間,終成祖世得無患”(據《明史》),朱權懂得明哲保身,韜晦隱逸,也算是個明白人矣。

著書立說,安度晚年

寧王朱權活的比較長,哥哥成祖駕崩後,侄兒仁宗皇帝待他也不錯。宣宗在位,寧王又有點耐不住了,議論宗室不應確定品級,藩王議國事有違祖制,惹得宣宗頗為生氣,朱權只得上書謝罪。晚年的朱權,整日與文人學士互相往來,寄託自己的遠大志向,自號月瞿仙。朱權是一個文學藝術修養很高的王爺,雖然年輕的時候英姿颯爽馳騁疆場,但晚年的寧王朱權,也不失為活出了另一個精彩的自己。



寧王朱權一生著述頗豐,他好茶飲,為此還專門寫了一本叫《茶譜》的書來記錄他飲茶的心得體會。朱權善古琴,編有古琴曲集《神奇秘譜》和北曲譜及評論專者《太和正音譜》,其中《太和正音譜》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雜劇音譜。另外,朱權還是道教名家,著有道教專著《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八卷,朱權多才多藝,涉獵廣泛,其所著書文極為豐富,恕篇幅有限,無法一一列明。

朱權病逝於明英宗正統十三年(1448)年,享年71歲,歷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六朝,在太祖諸子中,寧王朱權已屬高壽。


遺憾的是,朱權死後一百多年,他的後代第四代寧王朱宸濠不知道哪根筋抽了竟發動起了叛亂,結果被明代大儒王陽明輕鬆給收拾了,寧王這個藩王也就被廢除了。


大國布衣


明太祖朱元璋共有26個兒子,16個女兒,寧王朱權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

“燕王善戰,寧王善謀”。朱權十三歲時,被明太祖冊封為寧王,就藩大寧。當時的大寧衛,是朝廷戍衛北部邊疆的重要軍鎮。所以,寧王手下兵強馬壯,除了當時最精銳的騎兵——朵顏三衛以外,還擁有八萬大軍的領導權,與“擁兵十萬”的燕王朱棣實力不相上下。



建文帝朱允炆下令削藩後,各地藩王的權益都受到了極大的威脅,寧王朱權也是朝不保夕。不久,已率部起事的朱棣登門拜訪,在痛斥建文帝削藩的同時,他還暗中買通寧王手下大軍的統兵將領,以“綁架”寧王和自己共同起事!

朱權被迫妥協。朱棣承諾,等日後奪下大明江山,要和寧王二人平分天下。謀略過人的朱權怎會不知這只是四哥給自己開的一張空頭支票而已!哪個君王會把江山分給別人?

果如寧王所料,自從跟朱棣踏上同一條船,朱棣從沒有讓他單獨指揮過戰鬥,只是讓他負責起草討伐檄文,謀劃用兵,其兵馬的實際指揮權落入朱棣之手。寧王深知當下乃“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境地,只能不斷示弱,以保自身周全。



北軍攻陷南京時,寧王不願親眼目睹北軍屠戮建文帝及朝中文武的慘狀,就以安葬王妃張氏為藉口,回到了北方。

朱棣登基後,將原先寧王的封地大寧衛,分封給了朵顏三部。而寧王本人,則陷入了與明成祖朱棣索要封地的“拉鋸戰”中。最終,寧王的封地被定於江西南昌。寧王就藩前,朱棣為其安排了盛大的歡送儀式。

到了封地,寧王在朝廷的監視下讀書、撫琴、煮茶、寫作,讓朝廷始終找不到除掉自己的把柄,最終得以頤養天年!



明正德十四年,朱權的後代朱宸濠起兵謀反,被王守仁率軍擊敗,朱宸濠本人被處死,寧王藩號自此被朝廷取締!


一生為你畫眉


在朱元璋分封的所有藩王中,燕王朱棣和寧王朱權的兵力最強,燕王朱棣英勇善戰,駐紮在北京地區掌握10萬重兵。


寧王朱權駐紮在大寧地區,朱權善於謀略,手下士兵都是英勇善戰之輩。在朱允炆繼位之前,寧王朱權和燕王朱棣多次會合諸王北伐,朱棣對朱權的大寧府精兵垂涎三尺。朱棣起兵造反後,朱權在大寧府擁兵自重,不肯接受朱允炆的號令。

為了奪取朱權的精兵,狡詐的朱棣偽裝成戰敗的樣子,帶著少量隨從來到了大寧。


寧王朱權沒有防備朱棣,直接將他請到了城中。朱棣對朱權哭訴自己起兵只是迫不得已,甚至還提出讓朱權寫奏摺幫助自己辯解,朱權滿口答應了朱棣。


朱棣在大寧住了幾天,在這期間朱棣的隨從悄悄的潛入大寧,花費重金買通了朱權手下的將官,朱棣手下的精兵也都聚集到了大寧的附近。在朱棣臨走的時候,朱權依依不捨的給朱棣送別,卻沒想到朱棣突然下手將朱權扣押,奪取了朱權在大寧府的8萬精兵。

為了讓朱權能夠死心塌地的為自己賣命,朱棣許諾和朱權中分天下,朱權已經被朱棣控制,只能全心全意幫助朱棣。在朱棣登基稱帝后,如何處理朱權便成為了一個棘手的問題。


朱棣不可能讓朱權回到大寧府,他只想給朱權一個普通的封地,讓朱強過上平常藩王的生活。朱權也是一個聰明人,他並沒有要求回到大寧府,而是請求朱棣把蘇州分給自己。

蘇州只是一個環境富饒的地方,卻沒有精兵悍將防守,朱權的本意是想在蘇州安心的享樂。然而多疑的朱棣並沒有把蘇州分給朱權,朱棣說蘇州是京城附近的地區,不能作為封地。


於是朱權只能再次向朱棣索要錢塘,沒想到朱棣告訴朱權錢塘是一個風水不好的地方,不允許朱權前往錢塘。朱棣之所以不允許朱權去錢塘,主要是因為錢塘距離南京比較近,朱棣擔心朱權威脅到自己。

最後朱棣給朱權一個名單,其中包括建寧、重慶、荊州、東昌這4個地方,朱棣告訴:“朱權這4個地方都是好地方,你隨意挑選一個吧”!


建寧和重慶在明朝初期都屬於偏遠地區,荊州和東昌也都是小城市,朱權最終沒有在這4個地方之間選擇,而是選擇了南昌作為自己的封地。


朱棣對待朱權非常的刻薄,在朱權到達南昌後,朱棣並沒有讓人為朱權修建新的宮殿,只是讓朱權住在江西布政司的官邸裡面。

過了沒多久,便有人告發朱權用巫術害人、誹謗朝廷,朱棣派人查了很久都沒有找到證據,只能放棄迫害朱權的打算。朱權也知道朱棣容不下自己,便每天潛心讀書彈琴,不再過問政事。


到了明仁宗繼位的時候,朱權想要更換一個封地,卻遭到明仁宗的訓斥。明宣宗繼位後,朱權想要擴大自己的封地,再次遭到明宣宗的訓斥。從此之後,朱全更加的深居簡出,一直活到明英宗時期去世。


歷史總探長


侄兒要削叔叔的藩,叔叔造了侄兒的反。

這是朱元璋最不想看到的一幕,所以他才會在臨終前下旨不讓諸王入京奔喪,為的便是讓朱允炆能夠順利即位接手明朝。

朱元璋生前曾對朱允炆說過,將朱允炆的叔叔們分封到邊地是為了讓他們有外敵來犯的時候替朱允炆守好邊疆,實際上也是想將諸王弄出京城,讓他們死了爭奪帝位的心思。

可當時朱允炆便回問了句,胡虜來犯,叔叔們給我擋著,可如果是叔叔們造我的反,誰來給我擋著他們呢?

朱元璋聽完之後便沉吟不語,問朱允炆可有良策,朱允炆給出三策,一是以德服人,二是削奪爵位,三是出兵鎮壓。

誰料朱允炆竟然一語成讖,他一即位便誤信黃湜、齊泰之言而在時機不成熟的情況下匆忙削藩,從而逼得他的叔叔朱棣起兵靖難,他也因此輸掉了自己的江山和皇位。

不過,當時的朱允炆畢竟是皇帝,擁有法統,所以他不論是在兵力,還是在財力、物力和人力等各方面無不處於絕對的優勢地位,倘若能夠運用得當的話,完全可以碾壓手中不過數萬兵馬的朱棣。

偏偏朱允炆太菜,不懂用人之道,將一手好牌打了個稀巴爛。

朱棣當時因為處於劣勢,自知自己手中兵力不夠,難以對朱允炆造成威脅,更不用說對朱允炆進行致命打擊了。

所以,朱棣想要打敗朱允炆,便必須得用最快的速度擴充自己的實力,怎麼才能最快地擴充實力呢?顯然是拉被削藩的諸王下水,一起造朱允炆的反,當時朱棣就藩北平,和他相鄰的便是就藩大寧的寧王朱權,所以朱權成了朱棣最想拉下水的藩王。

朱棣號稱諸王之首,朱棣之下,便數寧王最有實力了。

又因為朱棣、朱權二人的封地在北方,時時刻刻須得防著北元,所以他們手上也多精兵悍將,寧王手上的兵更是號稱“帶甲八萬,革車六千”,還有驍勇善戰的朵顏三衛騎兵。

朱棣看上的便是寧王朱權手上的這八萬精銳之師,倘若能夠將這八萬精兵收歸麾下的話,他所發動的“靖難之役”便又多了一分勝算。

朱棣發起了靖難之役後,朱允炆擔心朱權會和朱棣一起造反,於是召朱權回京,朱權也怕自己回京之後會被處死,所以不肯動身,這便給了朱棣一個接近朱權並奪取朱權手中的兵權的契機。

朱權為什麼不敢回京?還不是怕自己沒了兵權之後會遭到朱允炆的毒手,畢竟湘王朱柏舉家自焚,殷鑑不遠呀!

朱棣見此情形,便知道朱權很可能已經動搖了,只是還在猶豫而已,只需添一把火便能夠將朱權拉到自己的靖難陣營中來。

當時坐鎮遼東的江陰侯吳高恰好率兵來攻朱棣的地盤永平,朱棣親自率兵打退吳高而救下永平之後,便趁機跑到了大寧,詭稱自己打不過吳高了,所以只能來找寧王求救,希望寧王能夠出手相救。

朱權雖說有點懷疑朱棣的話,但還是讓他進城了,不過是讓他單騎入城。

朱棣一入城便拉著朱權的手哭了起來,十七弟呀,哥哥心裡苦呀,你真當哥哥想造反嗎?還不是被咱們那個好侄兒給逼的呀!他使出了自己最好的演技在朱權面前賣慘,慢慢地打消了朱權的警惕,等到朱權警惕鬆懈之後,他一邊讓人在城外埋伏,一邊又讓自己的部下化裝入城收買了朵顏三衛和守城之人。

等到一切準備妥當,朱棣說要走了,朱權說那好,我送送四哥。

可等朱權送朱棣到了郊外,朱棣便讓綁住了朱權,朵顏三衛的人則攻入寧王府俘虜了寧王的妃妾和兒女去了北平。

這麼一來,寧王想不造反也不行了。

朱棣裹挾寧王朱權造反的時候,對朱權說了一句話:“事成,當中分天下。”

可是,朱棣真的會和朱權中分天下?別傻了,朱棣說的只不過是場面話,為的只是想讓朱權配合他收編朱權麾下的八萬精銳罷了!

朱權也不傻,或者說他很瞭解朱棣,他知道朱棣是一個很有野心和權力慾的人,絕不可能會和他中分天下。

更何況朱棣是造了侄兒的反才當了皇帝,他想要為自己撈一個好一點的身後名的話,便必須得學“玄武門之變”後的唐太宗李世民一樣創造一番千古功績,想要創造那樣的千古功績,又怎麼可能中分天下?

朱權一旦真敢拿朱棣之前給他的那個“事成,當中分天下”出來說事,讓朱棣履行承諾的話,他絕對只有死路一條。

所以,他很聰明地跑去對朱棣說,皇上呀,我想去南邊就藩,你能不能給我改封一下?二人商量了一番之後,朱權便被封到南昌去了。

朱權封地本在大寧,為什麼不回大寧,反倒要跑到南邊去呢?這就是他的聰明之處了,朱棣起於北方,乃是龍興之地,北方又多精兵悍將,他如果再回去北方的話,讓朱棣怎麼想?朱棣會不會認為他也想擁兵自重,再來一出靖難之役?

所以,他只能到南邊,這樣才能安朱棣的心。

朱權這一步算是走對了,他到了南昌之後,朱棣看似放過了他,實則一直沒有放鬆對他的警惕,他的一言一行也在朱棣的監視之下。

朱權到了南昌之後,有人狀告他“巫蠱誹謗事”,朱棣聽說了之後,趕緊讓人過去調查,可是查來查去,也沒查出什麼,只好不了了之。

也正是因為朱權的聰明,主動遠離了明朝的政治權力中心,然後小心謹慎地行事,這才讓朱棣一直抓不到他的把柄,後經仁、宣二朝也是如此,所以朱權才得以安然無恙,或者說有驚無險地過完了自己的一生。


寧糊塗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俗話說得好,一個好漢三個幫。朱棣造反的時候除了找了自己的軍師姚廣孝之外,還忽悠了自己的弟弟寧王加入了自己的陣營,並且還跟寧王說事成之後平分天下。那麼究竟寧王最後下場究竟怎麼樣?下面請聽日航君為您分解。

一、寧王其人

既然說到這裡,我就不得不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寧王這個人了。

寧王名字叫做朱權,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他的封地在哪呢?在寧國(今內蒙古寧城),從這封地你就可以看出寧王是個勇悍之人。因為當時內蒙古一代是位於與蒙古戰鬥的前線,是屬於那種重要的軍事前線,兵家必爭之地,明史上用了這麼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巨鎮”。據記載:

“大寧在喜峰口外,古會州地,東連遼左,西接宣府,為巨鎮。”

可以說朱權屬於那種手握重兵,驍勇善戰的王爺。當時朱權手握重兵,史書上是如此記載的:

“帶甲八萬,革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騎兵皆驍勇善戰。”

也就是說當時朱權手下有八萬軍隊,還有六千革車,還有蒙古人組成的驍勇善戰的騎兵部隊朵顏三衛。可以說當時擁兵自重的王爺除了朱棣就是朱權了。朱權多次外出征戰,以足智多謀而著稱。

因此寧王此人作為朱元璋的十七子,長期戍守邊關,兵強馬壯,為人足智多謀,在靖難開始的時候是朱棣和朱允炆都必須要爭奪的一個人物。

二、朱棣和朱允炆對於寧王的不同策略

其實面對著手握重兵的寧王朱權,朱棣和朱允炆分別有著不同的看法。

首先來說,朱棣非常需要寧王手下這一支大軍的支持。畢竟朱棣的地盤有限、兵力有限,對於朱棣來說,任何有生力量的支持對他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朱棣早早就注意到了朱權手下這支軍隊,朱棣曾說:

“曩餘巡塞上,見大寧諸軍慓悍。吾得大寧,斷遼東,取邊騎助戰,大事濟矣。”

也就是說朱棣說我曾經巡視邊塞,看見寧王的軍隊異常剽悍。我如果得到寧王的幫助,斷絕遼東和內地的聯繫,得到寧王的騎兵助戰,那麼大事可成。

而相反,朱允炆雖然也注意到了寧王這支大軍,但是朱允炆想的是如何將寧王這支大軍給就地解散,避免其幫助朱棣。據記載:

“建文元年,朝議恐權與燕合,使入召權,權不至,坐削三護衛。”

當時朱允炆想要將寧王召喚到朝中,然後收編寧王的兵力。但是寧王沒有上當。

其實從這一點上,我們就可以看出朱允炆和朱棣的差別了。朱棣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和軍事統帥,想的是如何將寧王拖入自己的戰線,化為己用;而朱允炆面對著燕王這個大敵的時候,想的不是如何聯合寧王這個表面上還效忠皇家的藩王,卻想著怎麼去削弱寧王。一高一低,二者的差別可見一斑

三、大忽悠朱棣

既然確定了要忽悠寧王加入自己戰線的政策,雷厲風行的朱棣便開始了自己的忽悠行動。朱棣的忽悠行動大約分為三步:假裝可憐放鬆寧王警惕;暗中收買寧王手下;拋出重金收買寧王。我們一步一步來看:

  • 首先是假裝可憐放鬆寧王的警惕。

朱棣先假裝自己打不動了,要失敗了,跑去寧王那裡假裝求救,寧王礙於舊情只得幫助朱棣。朱棣為了表現自己的誠意單騎入城,此時寧王還以為朱棣真的是不行了呢。因此放鬆了對於朱棣的警惕。不得不說朱棣真的是一個演技派,當時朱棣擺出了一副楚楚可憐的樣子:

“執手大慟,具言不得已起兵故,求代草表謝罪。”

朱棣握著寧王的手大哭,說自己是不得已才起兵的,現在非常後悔背叛了皇上,想讓寧王幫他寫一表來表達自己的愧疚順便幫自己求情。因為朱棣的做派,寧王放鬆了對於朱棣的控制。

  • 其次是暗中收買寧王手下。

不得不說,寧王手下的朵顏三衛雖然戰鬥力驚人,但是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愛財如命。因此朵顏三衛在朱棣的糖衣炮彈的進攻下馬上就放棄了原來的老闆寧王而選擇了出手更加闊綽的燕王,據記載:

“平銳卒伏城外,吏士稍稍入城,陰結三衛部長及諸戍卒。”

在寧王不知情的情況下,他手下最為精銳的騎兵部隊已經被朱棣所收買,這為朱棣下一步威脅寧王提供了幫助。

  • 最後是給寧王以重金誘惑。

當時寧王給朱棣送行,結果一到郊外寧王手下的朵顏三衛就背叛了寧王,然後還殺掉了寧王的護衛朱鑑,裹挾了寧王的一家老小。你說實話,遇到這種情況換了誰怕是都要氣個半死。我想當時寧王也是氣個半死,並且肯定不願意加入朱棣的軍隊。因此朱棣就向寧王扔出了一把甜棗:

“燕王謂權,事成,當中分天下。”

朱棣跟寧王說,事成之後咱兄弟兩個平分天下。朱棣說出了這個話,我想當時寧王心中的怒火也差不多消了下去,雖然知道朱棣一定不會跟自己平分天下,但是應該之後做個富貴王爺也差不多,因此寧王就加入了朱棣了。

四、寧王的後來

後來朱棣靖難成功,成為了皇帝。說實話,平分天下那是沒譜的事情,想也別想。寧王自己心裡也很清楚。因此寧王說那讓我去蘇州享幾天清福吧。朱棣拒絕了他。寧王又說,那讓我去錢塘一代做個王爺吧。朱棣還是不讓。最後朱棣封寧王到了南昌去當王爺。此後寧王這個兵馬嫻熟的王爺只得扔了弓,拋了馬,開始專門研究文學了。說實話,寧王的著作還是頗為豐富,其中有:

“嘗奉敕輯《通鑑博論》二卷,又作家訓六篇,《寧國儀範》七十四章,漢唐秘史二卷,《史斷》一卷,《文譜》八卷,《詩譜》一卷,其他注纂數十種。”
  • 想想這個曾經馳騁在大漠之上以足智多謀而著稱的寧王最後竟然落到了如此一個下場,也是讓人感嘆啊。

後面寧王朱權出了一個後代,叫做朱宸濠。可能朱宸濠一直沒有忘記祖先受到過的屈辱吧,因此後面朱宸濠與策劃了一次謀反,想要自己當皇帝取而代之。結果朱宸濠的運氣不太好,他遇到了千百年不出的聖人王陽明。最終被王陽明暴揍一頓。寧王一脈也因此事而被除名:

“時帝聞宸濠反,下詔暴其罪,告宗廟,廢為庶人。”

文:日航通鑑 圖:來自網絡與站內,侵刪


日航通鑑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明朝十六位帝王中,除了開國皇帝朱元璋外,朱棣也是明朝帝王中比較出名的一位帝

王。

有歷史記載朱棣在篡位前,搶奪了寧王八萬精銳兵馬,並承諾大事成便與他平分天下,

那麼事實究竟是怎樣的呢?


朱元璋立長子朱標為太子,但是朱標卻是英年早逝,讓年邁的朱元璋非常的傷心,他太

喜歡朱標了,所以選擇繼承人時並沒有在他的兒子中做選擇,而是直接選了他的皇孫朱

允炆,也就是朱標的兒子。

朱元璋為了朱允炆能夠繼承皇位,大殺功臣,為他穩固朝廷勢力。

但對朱允炆最大的威脅便是朱棣。

朱允炆繼位之後,一直記著朱元璋的教導,所以就想要削弱朱棣手中的權力。

朱允炆想通過削藩來減弱藩王勢力,沒想到削藩令使得眾位藩王都非常的不滿,於是朱

棣就利用削藩事件,聯合其他藩王,一同進軍南京。

<strong>

在眾多藩王中,朱棣的勢力不是最強大的,最強大的是寧王朱權的勢力,他的手裡有著8

萬精銳。朱棣也是看準了朱權手裡的8萬兵馬,十分的心動,所以就和寧王朱權商量共同

合作將朱允炆給趕下臺。

而事成之後以兩人可平分天下為誘餌,讓朱權答應和朱棣合作。但是,朱權太天真了,

他低估了朱棣的城府。

朱棣率領著寧王的8萬兵馬,攻陷南京之後便收買了寧王8萬兵馬的人心。不僅如此他還

將寧王朱權的家眷全都給綁了。

這個時候朱權手中無兵無將,沒有辦法,只好順從朱棣的安排,到南昌去任職。朱棣不

可能讓放任朱權不管,在朱權到南昌任職之後,以誣陷使用巫蠱之術為由,奪取了他最

後的職權。

雖然朱權最後保全了性命,但朱棣對他一直不放心,所以朱權的下場也是比較悲慘的。

自古帝王無情,朱權的下場也是生在帝王家的最好解釋。如果你是朱權,你會信任朱棣

嗎?

但是,他到底是低估了朱棣的城府。朱棣率領著寧王的8萬兵馬,攻陷南京之後,就說收

買了寧王8萬兵馬的人心,並且將寧王朱權的家眷全都給綁了。

這個時候朱權手中無兵無將,沒有辦法,只好順從朱棣的安排,到南昌去任職。而朱權

到南昌任職之後,卻被誣陷使用巫蠱之術,雖然朱權最後保全了性命,但是朱權一直被

朱棣猜忌。


最後朱權是在南昌過了自己非常悲慘的下半生。你認為朱棣是怎樣的帝王,他是好還是

壞,歡迎評論。


江水趣談


寧王朱權,朱元璋第十七子。十三歲時,被朱元璋封為寧王,封地大寧(今內蒙古寧城),國號“寧”。

因朱元璋將朱權封在大寧,其目的是為了防範北元軍隊的入侵,所以朱權的寧國實力非常強悍,帶甲之士八萬,戰車六千,其麾下的朵顏三衛騎兵的戰鬥力更是天下聞名。



不過縱容朱權擁有如此強大的實力,他對於帝位始終無任何覬覦之心,而且也始終堅持著為人臣子者的本分。即使是在建文帝登基後,開始實行削藩之時,朱權也依然沒有任何的反叛之心。

可是朱權雖無反志,但他的實力卻讓他不能置身於事外。1399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在朱棣與建文帝相互爭鬥的過程中,寧王這支強大的武裝力量成為了雙方都要爭取的存在。



朱棣一方,朱棣在起兵時就曾言“以往我巡察塞上時,見大寧諸軍十分剽悍。如果我能獲得大寧,截斷遼東,採用邊騎助戰,便大事可成啊!”,因此朱棣對朱權可謂是虎視眈眈。

而建文帝一方,建文也因害怕朱權會投向朱棣一方,所以對其也是嚴加防範,靖難之役發生時,建文就把他召他入京,可還未到時,就先下旨削了他三護衛。



當然,就朱權本身而言,他從始至終都未想過要背叛朝廷,要背叛建文帝。無論建文帝如何對待於他,朱權都是忠心於中央的,他也從未想過要投向朱棣。

只是,朱權沒有想過要跟隨朱棣,不代表朱棣不想拉攏這股強大的勢力。當時,朱棣眼見主權沒有投靠他的意思,可朱棣卻是急需朱權麾下勢力的加入,藉此才能更有把握的抵擋住建文軍隊的進攻。於是明著沒有機會,朱棣就想暗著來。



1399年9月,江陰侯吳高進攻永平,朱棣率兵前往營救,後吳高退兵。此時永平雖已解圍,但朱棣卻沒有返回北平,而是開始在秘密的籌劃著一個陰謀。

他先是偷偷的率領著麾下的精兵從劉家口抄小道前往朱權的封地大寧,而後到達大寧後,他就在城下跟朱權詐稱因兵敗前來求救於他。而此時朱權並沒有多想,畢竟是自己的哥哥,他雖忠於朝廷,但對朱棣也並無反感,眼見自己哥哥落難,自然要拉上一把。



當然朱權還是懷疑自己的這位哥哥有其他心思,所以在放朱棣入城時,他只准朱棣一人入城,其軍隊只能駐紮在城外。

不得不說,朱棣去演戲,他絕對是一個影帝級的人物。入城後,他立刻就拉著自己弟弟的手,淚眼汪汪的說道“自己是不得已才起兵的,請勞煩弟弟幫忙起草一份請罪奏章向陛下請罪” 。朱棣這番表演,朱權毫無保留的就相信了,他不疑有他,連忙符合道弟弟一定會幫哥哥你向陛下求情的,你就安心在這裡住幾天,等候陛下的旨意。



朱權絕對沒想到,朱棣是鐵了心要造反的,他第二名目標就是那皇帝寶座。在他誠懇相待下,朱棣暗地裡卻將自己的士兵偷偷調入城中,還暗地裡收買了朱權手下的兵士。

之後在完成一切部署後,朱棣就藉口要回封地等待建文的發落,然後將朱權誆出城外。之後到了郊外,在朱權為朱棣踐行時,朱棣的伏兵就趁機一擁而上俘虜了朱權。



就這樣,朱權在毫無防備下,被陰險的朱棣給俘虜了,而後他麾下的勢力也盡歸朱棣所有。

當然,在俘虜朱權後,朱棣為了在最快的時間招降朱權的部隊,他就又向朱權撒了一個彌天大謊,就是答應朱權事成後,與他平分天下。

可笑的是,已經被騙過一次的朱權似乎又再一次相信了朱棣。之後他盡心盡力的幫助朱棣謀奪大明江山,朱棣軍中大部分的招降繳文幾乎全出於他之手。



當然,“平分天下”本來就是一句空話,朱棣登基稱帝后,自然不會真的兌現於朱權。事後,朱權也知曉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也沒有過多的去計較,畢竟現在朱棣才是皇帝,他只是臣子,自己的命完全被朱棣掌控,又哪敢有啥非分之想呢?

可是朱權卻沒有想到,朱棣非但沒有兌現承諾 而且對他還百般打壓。比如在封地一事上,朱棣不但不讓他回到原來的封地,還否定了朱權關於封地的其他一切想法。朱權最開始想封到蘇州,朱棣就說這是京畿之地,不能給你,後來朱棣又想封到錢塘,朱棣又說這已經分給了五弟,不能給你。



最終朱棣就只給了朱權建寧、重慶、荊州、東昌這四個地方來做選擇,而後在1403年,朱權被改封於南昌。

只能說朱棣真的很“陰險”,這四個地方全在中央軍隊的重重包圍下,一旦朱權有異心,朱棣隨時可以發兵剿滅他,幾乎不費吹灰之力。



不過朱棣雖對朱權百般打壓,但至少還是顧及兄弟之情,即使他在防著朱權,也絲毫沒有要殺掉朱權的意思。於是乎,朱權也得以在朱棣一朝平安的活著,當然這之中少了朱權自己的韜光養晦,不問政事的原因。

之後朱權一直活到了正統十三年,也就是明朝第六個皇帝朱祁鎮的那個時代,享年70歲。



不得不說,朱權的結局還算是好的,以一己之力生生熬死了明朝5位皇帝,期間雖被提防,但卻依然能繼續享受著榮華富貴,錦衣玉食,這等結局可不是常人能享受的到的。


澳古說歷史


我是蘭臺令君,寫有態度的歷史!

寧王朱權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十三歲時被封為寧王,十五歲前往封地大寧就藩。寧王麾下帶甲八萬,戰車共六千輛,其中包括威名赫赫,堪稱精銳之師的朵顏三衛。而且朱權自己也頗有謀略,根據《明史》記載朱權多次配合諸王出塞作戰,以善謀而著稱,固有“燕王善戰,寧王善謀”的說法。

後來朱棣發動“靖難之役”連蒙帶騙的把朱權拉攏到自己的陣營,這對“善謀”的寧王來說簡直就是一種諷刺。可以說在朱棣從自己侄子手中奪得皇位的過程中,朱權可是功不可沒,儘管這並非出自他的本意,而且朱棣也曾經許諾朱權事成之後平分天下。事實上,如果朱權不跟著朱棣造反,結果也不會好到哪裡去,因為之前建文帝的聖旨就到了,要削他的兵,也真不知道這八萬軍隊對朱權來說是福還是禍。

軍隊被朱棣搶走的朱權,好不容易等到了四哥即位,想著這次可以分一塊肥肉,卻沒有如願以償,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原本朱權想著靖難之役結束,自己改封南方,最初他向朱棣要求就藩蘇州,可朱卻棣回答說:“蘇州屬於畿內,不方便分給你。”那就退而求其次,咱們要錢塘總行吧?偏偏這朱棣還是不答應,反而說建寧、重慶、荊州、東昌都是好地,你隨意選擇吧。最後這扯皮扯了半天將朱權安排在了南昌。朱棣為了表示自己並沒有忘記他的相助之恩,還親自寫詩為其送行。

不過事情還沒有到此結束,寧王並沒有享受幾天安穩日子,就又出了狀況。有好事者投訴朱權用巫術詛咒別人,朱棣本來就對這十七弟不太放心,正好藉此事好好敲打敲打他,於是就派人追查此事,可是這底下辦事的人查來查去都查出個所以然出來,朱棣最後也就將此事不了了之了。朱權也得以安全度過永樂時代。

朱棣死後,上臺的明仁宗朱高熾實行的是相對比較寬和的政策,朱權覺得自己的機會了來了,便上疏說南昌並非是自己的封地,明仁宗回信說:“叔父都在那待了二十年了,不是封地是啥?”到了明宣宗朱瞻基即位時,請求明宣宗將靠近南昌城的灌城鄉土田賜給他。宣德四年又議論說宗室不應確定品級。明宣宗十分生氣,對朱權頗有指責之意。朱權便上書謝罪。總之一句話,朱棣祖孫三人都沒有向其兌現“平分天下”的承諾,不過寧王最後得以善終,還是一個不錯的結局。

以上就是該問題的答案,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