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刺激消費“回血”,消費券如何定向發力?

消費券的指向應更加明確,更多幫助受損嚴重、需要恢復消費信心和人氣的行業,多幫助那些產業鏈條長,上下游帶動能力強的行業,讓商場慢慢有人氣,讓餐館漸漸多食客,讓家電家裝也有人選購

多地刺激消費“回血”,消費券如何定向發力?

文|《財經》王延春 實習記者孫雅然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多國採取了反週期的財政工具,包括以“社會分紅”的方式補貼民眾生活和拉動消費。在中國,“消費券”半月來迅速覆蓋多個省市。隨著各地陸續發放消費券,一些城市的服務類消費逐漸有了“煙火氣”。加之,7省11市的市委書記、市長帶頭上街“吃喝”、購物,其示範效應也一定程度提振了消費信心,刺激地方消費的“回血”。

消費券還是現金?疫情全球擴散之際,各國的做法不一。美國新近推出經濟刺激法案,美國公民卡里多了1200美元現金; 3月20日,英國財政大臣蘇納克宣佈薪資補貼計劃:英國政府承諾,將為所有受疫情影響而無法工作的數百萬人,補貼其工資的80%,補貼上限為每人每個月2500英鎊(約人民幣20734元)。加拿大政府近日宣佈,撥款820億加元,發給每一個疫情中需要幫助的加拿大人。那些因自我隔離沒法上班的和在家看孩子沒有收入的加拿大人每人可以領6750加元的救助。日本政府宣佈,因疫情不能上班的,每人每天補助8000日元,約佔工資的60%-70%。德國柏林則給每個自由職業者15000歐元,約相當於11萬人民幣的政府救濟。澳大利亞正在醞釀給公民發現金的想法。中國國內也有發放現金的城市,比如,香港對18歲或以上的永久居民發放1萬元港幣,鼓勵消費,澳門則從4月1日起至6月19日,分批向澳門特區永久性居民及非永久性居民,派發澳門元10000元及澳門元6000元。

但是,中國大部分城市採取了發放消費券的模式。中國人偏好儲蓄,如果居民對未來預期悲觀,可能直接把現金儲蓄起來。早在2008年全球暴發金融危機,國內就曾討論過現金與消費券對消費的拉動效應,就像經濟學經典《鉛筆的故事》講述的鉛筆效應,圍繞小小鉛筆的生產如何帶動十幾個部門,並有成千上萬的人捲入的過程中。一些學者提出,一方面,現金刺激消費的鏈條沒有消費券那麼長,不能帶動消費鏈上更多的商家、平臺、企業等,而消費券可以擴大乘數效應。如果選擇產業鏈帶動作用強和關聯行業多的品類,如旅遊、住宿、健康醫療、休閒娛樂、出行等行業發放消費券,引發的連鎖反應將更明顯。另一方面,面向特定群體、特定商品和特定領域推出限時消費券,能更集中轉化為消費行為,釋放乘數效應。目前,有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27日,約有16個省份發放了總數超過42.73億元的消費券。

然而,消費券的發放比現金的發放更考驗政府執行的水平和工作的細緻程度。國家發改委負責人近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會上提出,要注意各地的財政實力與發放程序,把好事辦好。最近杭州等城市在消費券發放過程中,由於操作程序、發放範圍等問題,引起爭議。從平臺選擇、發放範圍、選擇行業以及到票面設定,每一步都事關消費券使用的效果。

多地消費券熱

近日,青島市即墨區在文化消費、旅遊消費、住宿消費三個板塊開展“百日消費季”活動,該項活動將持續三個月、截至6月底。即墨區財政拿出150萬元用於居民消費券補貼,消費者在活動規定時間內登錄“山東文化惠民消費雲服務平臺”,搜索文化、旅遊景區、住宿業指定店鋪名稱,領取相應面額的優惠券,即可享受單筆成交額最高50%的補貼。

同在青島市,城陽區發放總額1000萬元的電子消費券,具體包括:餐飲、體育、圖書、零售四大類。消費券將由19.8萬人次搶得。針對特困人員和低保家庭,城陽區分別為每人定向發放100元消費券。

山東省濟南市推出了2000萬元的文旅消費券,主要針對景區、旅行社、影劇院、演藝場所、書店等文旅類型的消費。

在寧波,寧波市政府發放1億元消費券,同時推出健身消費券,市民憑券可免費使用場館場地設施健身。而南京市,計劃發放總額高達3.18億元的消費券,包括餐飲、文旅、圖書等類型消費。

3月27日,浙江杭州市政府向在杭人員發放消費券。本輪發放額度為5億元,其中1500萬元用於困難群眾的消費補助,剩餘4.85億元作為電子消費券。同時,商家匹配優惠額度11.8億元,預計消費券實際總額將達16.8億元。

河北省近日出臺《2020年擴大消費10大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其中包括安排專項資金1500萬元,實施體育消費券補貼政策,擴大健身人群規模。

目前已有廣西、貴州、河北、安徽、四川、浙江等省份以及南京、蘇州、杭州、濟南等城市陸續推出了不同形式的消費券。部分地方採取補貼消費的方式引導消費復甦。

根據南京市商務局監測的19家重點商貿流通企業3月20日至22日的營業數據顯示,16家企業的營業額環比前一週末出現增長,平均漲幅為61.84%。第一批8萬筆餐飲消費券、8萬筆體育消費券、8萬筆信息消費券、6萬筆圖書消費券投入市場後,消費市場回暖明顯,多個城市的餐飲業人氣回補。而隨著江西省等省市部分景區門票半價,並投放電子消費券,春遊的人日漸增多。

消費券能否“一箭三雕”

增加消費、紓解民困、聯動復工復產,各地寄望消費券可以發揮“一箭三雕” 的“乘數效應”。綜合目前各地消費券的發放情況,其最大的初衷是刺激即時消費,對居民的消費預期帶來暗示,讓生活恢復到原本的“煙火氣”;消費回補從而促進企業再生產,從“供需雙殺”轉向“供需互啟”,拯救瀕臨絕境的中小企業;維護社會公平,幫助那些家無儲蓄、房貸承壓、收入無著的困難家庭捱過艱難期,進而接續企業復工復產帶來的就業,形成良性循環。

據中泰證券李迅雷團隊估算,消費券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以下簡稱社零)額的槓桿效應大約在15倍左右,拉高幅度平均約10個百分點。

江蘇徐州市市民王曉東告訴《財經》記者,目前家裡三口人,全家月收入6000元,每月有1500元房貸,女兒上大學還要給2000元生活費,平時家庭看病、應酬、生活開銷也有一筆較大支出。“疫情期間工廠關了,兩個多月沒上班,目前工資大概只有平時的三分之一。現在已經開始吃存款老本,不知道這樣下去多久能結束。” 王曉東覺得疫情對他的生活打擊特別大,徐州的低保戶最低生活標準是1580元,現在一些人的生活水平一下子掉到徐州最低標準以下了,“如果發放消費券,我覺得可以貼補一些家用。”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表示,對受疫情影響較大、收入較低、民生負擔較重的群體給予補貼,不僅有助於穩定消費,也可幫助受疫情衝擊較大的群體度過難關。發放的消費券,應該考慮將較大比例的消費券定向發放給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中低收入和弱勢群體,緩衝他們因收入下降帶來的生活困境。

一些專家認為,疫情下更應該關注民眾的心裡健康,雖然消費券的補助並不能完全解決一些人的生活問題,但在心理上卻能給予溫暖與安慰,從而穩定民眾對未來的預期。

如何把好事辦好?

然而,在消費券發放上,近期市場也反映出較多問題。記者瞭解,廣西、南京、杭州等地消費券只有支付寶一種方式可以操作完成消費,對其他支付方式和相關平臺、商家構成限制。

3月27日,杭州首期電子消費券向本地人發放。在杭人員從支付寶首頁專區入口或支付寶搜索“杭州”進入“杭州消費券”頁面,點擊申領消費券卡包,每人限領一次,卡包有效期為7天。首期消費券共發放200萬份,每個卡包總價值50元,消費滿40元政府補貼10元。

綜合各地情況發現,選擇在線平臺發放電子消費券已是主流做法。這主要基於一些支付平臺覆蓋面廣,核銷方便,在發放消費券方面更便利。不過,中國商業聯合會常務理事陳榮凱對《財經》記者表示,要把政府的錢花出更大的效果,要注意發揮那些和商戶聯繫緊密,具有豐富消費場景,對消費者有較強指引的平臺的作用。平臺和平臺之間也可加強聯動,形成疊加。

一些律師、專家提出,應對消費券發放進行科學的機制設計。發放如果與單一支付平臺合作或涉行政壟斷。希望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及時糾正限制競爭行為,敦促各級地方政府把好事辦好,在刺激消費恢復線下實體經濟的同時能保障公平競爭,調動多個平臺的參與積極性,“參與消費券的機會要公平公開,有些地方如果鎖定一個平臺,排他性地發放消費券,事實上排斥了其他擴大消費的渠道,有失公允。政府在選擇發放渠道時,應該充分考慮多場景多渠道,可比較可審核”。

陳榮凱表示,消費券應該多幫助受損嚴重、需要恢復消費信心和人氣的行業,多幫助那些產業鏈條長,上下游帶動能力強的行業,讓商場慢慢有些人氣,讓餐館漸漸多些食客,讓家電家裝也有人選購。

消費券發放如何兼顧公平和效率?短期刺激性的消費券,應面向社會的低收入者和困難群眾,而不是每個市民有份的大鍋飯,也不是輪盤賭,誰搶到是誰的。其投放的重點應是發放給幾乎沒有任何儲蓄,揹負房貸,停業停工的低收入群體,或者消費意願強的人群,目的是激發更多的消費,所以不應過分強調普惠性,實行每個人均分。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志剛表示,因為是財政出錢補貼,應力求做到精準投放。面向的對象必須仔細考量,要關注特定地區、特定行業、特定人群的切實需要,配合復工復產的具體進度。

我們注意到,最近一段時期以來,各國在救助政策上紛紛進行了調整。如何救助在疫情中生活受到影響的家庭和個人成為救助政策的重點。

對此,國家發改委負責人近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會上表示,地方政府和企業的合作要在公正公開的前提下進行。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和企業在公正公開的前提下推出各類消費券,要讓市場主體和廣大人民群眾真正受益,真正把好事辦好。

毋庸置疑,目前促進復工復產,讓中下收入群體能夠有事做,有業就,才能有消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告訴《財經》記者, 受疫情傷害最大的群體是那些中小微企業和他們的員工。像餐館、出租車、雜貨店和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它們的經營活動因為疫情的暴發被迫停下來。復工復產是當務之急,搞好就業工作,才能讓微觀經濟單元恢復生產動力,才能讓經濟運行重回正軌。另外,希望能夠改變地方政府的行為模式,取消公共場所的不必要檢查和測量,讓人們寬心消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