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對心理疾病有治療作用嗎?原理是什麼?

馮學餘


我感覺應該有輔助作用,舉個我自己的例子。

上學的時候高考壓力大,同時我又學習不好,但是一開始認真學習,又學不下去,惡性循環,最後結果還是考的很差。(我想眾多學渣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吧)。這種心裡狀態一隻壓迫著自己的神經,最後導致自己差點抑鬱。

後來有一次再回家的路上,公交車正好會經過一片沒有什麼人的樹林,我就再中途下車,一個人跑到樹林裡走路回去,看看周圍沒什麼人,我就大聲的唱歌,邊唱邊往家走,快到家的時候還意猶未盡的想再走一遍接著唱(雖然我長的很難聽,但是我很爽)。結果那天晚上我學習的時候注意力明顯比以前段時間集中多了。

當然最後作為學渣的我沒有變成學霸,但至少考上了本科。是因為唱歌讓我再那段時間過的舒服很多,甚至我現在煩躁的時候我都會找個KTV自己一個人吼一下。


盤故事


生活中,有時候遇到一些煩心事,有的人會選擇到KTV大吼幾首歌。現在有了唱吧、全民K歌等軟件,也經常看到一些人時不時到上面唱歌,不僅僅是心情不好的時候,平常也會。有些人在唱完幾首歌之後,心情明顯好了很多。那麼,唱歌對心理疾病有治療作用嗎?它的原理、依據是什麼?心理諮詢師裡外雅堂來和你說一說。

音樂對人的心理影響

人的內部會和外部環境產生一定的共鳴,尤其當外部的音樂節奏感強烈的時候,心跳或呼吸的頻率,都會接近我們正在聆聽的音樂節奏,而心跳、呼吸的頻率會被大腦體會成不同的主體感覺,包括不同的情緒。心理學上稱這一特點為我們和音樂之間的情緒聯結。

美國的科學家曾做過一次實驗,讓從事搖滾、爵士的吵鬧異常的樂隊隊員與演唱者作了一次腦電圖、心電圖以及其他醫療測試,結果發現,心律不齊、精神異常者佔93%;把演奏古典音樂、大型管絃樂的樂隊隊員請來做醫療檢查,結果卻正好相反,而健康率達95%以上。

為什麼會這樣?

原來,大腦會吸收不同的聲音,然後解讀成各種不同的信息。

柔和的聲音、浪漫的旋律、清晰的聲音、明快歡愉的聲音……會被大腦解讀成平靜的、愉悅的、舒緩的信息,因為可以放鬆心情、疏導情緒、緩解不愉快。很多古典音樂、古風派音樂、浪漫派音樂,例如《紅昭願》、《世界這麼大還是遇見你》,節奏明快,浪漫氣息。長期欣賞古典音樂的,人與人之間相處較和諧;長期欣賞浪漫音樂的,思維活躍、性格較開朗。

突然的聲音、很大的聲音、不和諧的聲音……會被大腦解讀成緊急的、突發的、重要的、需要立刻注意的信息,因而會造成心理的緊張、焦慮、憤怒。很多現代派流行樂,例如《炸山姑娘》,雖然聽起來好像朗朗上口,很有節奏感,卻給人一種浮躁的感覺。長期熱衷於節奏緊湊、氣氛浮躁、聲音嘈雜的現代派音樂,家庭成員中爭吵的幾率比不聽這類音樂的要高很多。但是為什麼會有人喜歡?因為現代派音樂從搖滾到爵士、從朋克到Swing、從波普到Disco,以及其他各種風格,均有兩面性。一方面,這類音樂以亢奮的生命實行對秩序與束縛的抗爭與反對,抗議現代生活造成的人性扭曲,對麻木的感性生命、虛偽和僵化的人格面具,形成了一種衝擊和震撼。例如,忙碌了一天,身心疲憊,這類音樂正好可以喚醒身體的亢奮,暫時除卻疲勞。另一方面,由於它的過於世俗化,喚起了人的感性生命的原始慾望和覺醒,又不能擔負建樹人生的責任,一味沉溺其中,就只能是宣洩原始本能。這也是為什麼一些熱衷於快節奏、帶勁音樂的人,往往比較易激惹、脾氣躁。

音樂有時候可以激發人的靈感。日本發明大王中松義郎,一生獲得兩千多項發明專利。其中一個訣竅,就是利用音樂對大腦的刺激。他準備了一個牆壁塗黑的房間,裡面放著各種音響。每天他要在裡面呆兩到三個小時,在音樂中思考問題。他先放輕音樂,再放門德爾松樂曲,最後放交響樂。一方面運用藝術音響的運散功能,清除客觀干擾信息;另一方面利用音樂激發靈感。

音樂與人的心理聯結,還體現在歌唱方面。

音樂治療專家普遍認為,音樂可以通過特定信號影響人的情緒,經過大腦皮質、下丘腦、邊緣系統來調節人的生理功能,改善失衡的心理。

1.聆聽法

音樂治療師在被治療者聆聽音樂的過程中,與之討論聆聽內容、音樂冥想、音樂情緒轉移等,以此讓被治療者的情緒和音樂情緒產生共鳴,自覺調整不良情緒,達到改變認知的目的。

2.即興法

音樂治療師讓被治療者參與即興的樂器演奏、音樂創作、心理音樂劇等,直接表達出被治療者的心理活動及感受,便於治療師準確把握被治療者的真實情緒,引導治療。

3.再造法

音樂治療師帶領被治療者根據自己的喜好與能力,參與力所能及的音樂表演,比如唱歌、節奏模仿或樂器演奏等,以達到宣洩、轉移和改變情緒的目的。

4.創作法

音樂治療師協助被治療者參與一定程度的音樂、歌曲、心理劇等創作,通過感官刺激,喚起被治療者相關的有助於治療的情緒。

音樂治療在許多領域有運用到,在心理疾病方面也有所運用,目前常見的有抑鬱症、焦慮症、恐怖症、強迫症、自閉症、進食障礙、睡眠障礙等等。

這裡列舉一兩個關於音樂治療在一些心理疾病治療上的運用。

A.抑鬱症

由於抑鬱症患者情緒低落、沒有活動意志,一般不會主動求助或參與治療,因此,比較適合聆聽法。一開始可以選擇與患者情緒對應的抑鬱型音樂,讓患者在音樂中感受到有種和自己遭遇相近的情緒存在,然後用敘述性冥想音樂引導患者體會真實的抑鬱情緒背景所在,後期則可以選用明朗、積極的音樂,讓患者和音樂情緒一起走向積極、樂觀。

B.焦慮症

焦慮症患者由於煩躁、緊張,可以用聆聽法和再造法,先在聆聽時,用催眠音樂安撫患者情緒,使患者安靜,再用和其症狀、情緒相似的焦慮型音樂引導喚起同感,使患者在音樂意境中找到克服不了的問題所在。而後使用再造法,引導患者進行一些打擊樂練習,讓其感受到節奏的緊張、刺激後,舒緩、穩定焦慮的情緒。

C.恐懼症

可以採用即興法,通過患者與音樂治療師一起參與即興音樂製作或利用相關模擬音效,製造出恐怖氣氛,讓患者感受、接受客觀存在的恐怖,使之坦然面對。再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編排、製作出治療音樂,用聆聽法對其進一步治療。

由於音樂治療過程比較複雜,沒有辦法用語言詳細描述,因此,上面的舉例只是簡單的概述(假若將整個治療過程描述下來,悟空問答的回答框可能裝不下,另一方面,影響閱讀,在此茲不多贅)。

既然,運用音樂可以治療心理疾病,那麼唱歌可以嗎?

從上面的敘述中,可以得知,唱歌在音樂治療的即興法、再造法和創作法當中均有應用,具體看個體的實際情況和實際需要而制定。前提是:有專門的音樂治療師引導進行。因為音樂治療師可以根據個體的實際情緒和心理需要,引導創作與情緒相對應的音樂、歌曲。

另一方面,唱歌受每個人的性格、情感、意志等各方面的影響。發自內心的、包含深情的歌唱能使你忘卻緊張和煩惱、拘謹和膽怯。但如果情緒異常,則會影響發揮。

如果只是單純的自己唱唱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個體的心理壓力,釋放個體內部心理壓抑和不良情緒,但要起到對心理疾病的治療作用,有點不切實際。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果您還有其他疑問,歡迎下方評論區留言,共同探討。


這裡是心理諮詢師裡外雅堂,碼字不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點個贊;如果我的回答對您和您的朋友有幫助,請轉發給他們。謝謝!


裡外雅堂


通過唱歌暢情舒懷、調節情緒,以調節和矯治心理問題的歌詠療法(singing therapy),是藝術治療中的一個重要方法。

早先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的有關專家曾對排練了一小時莫扎特歌曲的該市職業唱詩班成員的血液進行了檢驗,結果發現,在排練之後,這些歌手的免疫系統中像抗體一樣發生作用的蛋白質-免疫球蛋白A和抗壓力激素-氫化可的松的濃度都有了顯著提高,說明唱歌有助於減輕精神壓力並提高免疫力。

就調節和矯治心理問題而言,歌詠療法主要採取情緒激發性或情緒疏洩性歌詠方式,即通過引吭高歌或低吟小曲激活積極情緒和宣洩種種消極情緒,從而調節心境,達到緩解和消除心理問題的目的。所選歌曲要根據伴隨心理問題的消極情緒的性質、程度以及情趣、情懷而定,當然前提條件是會吟唱(如果不會吟唱,只是欣賞歌曲,則屬於音樂療法)。歌曲包括節奏鏗鏘,音調昂揚、高亢的;古樸淳厚,秀麗雋永的;悠然流暢,瀟灑俊秀,優雅抒情以及纏綿悱惻,愁緒哀怨,悲愴蒼勁的。當事人可以按自己的具體心理問題、心理狀態和意願有針對性地加以選擇,但必須有助於化解消極情緒和引發積極情緒,有利於緩解和消除自己心理問題。


祿福子


我認為有用。

心理疾病如果經過醫生診斷確認後(比如情緒低落),一些干預行為對心理康復還是有作用的。

和大家聊幾個簡單易行的方法:

①把負面情緒轉換成文字。

其實寫日記、讀書、畫畫、唱歌等等都可以讓我們體內壓抑的能量通過筆尖、嗓音傳導出來。這樣體內能力平衡了,心情也就好起來啦。

②運動或冥想。

運動可以讓身體產生一種“快樂素”,通過運動雖然身體感覺會有疲勞,但是內心卻會感到有釋放的快感。

③尖叫。

沒錯,就是尖叫。如果擔心被鄰居投訴,或是收穫家人異樣擔心眼光,那可以選擇在被窩裡、在嘩啦啦的洗澡水聲中、衝一個大桶裡叫。用盡全身力氣,盡情叫出來,直到力竭。

④舞動。

會跳舞,或是不會,都沒關係。放開音樂,隨心所欲動起來,將身體內的能量通過雙腳點地,雙手揮舞釋放出來。

⑤轉換思維。

“既然無法改變,那就迎風而上。”我們為什麼只盯著事物的一個面?可以看下背面的風景呀,說不定那一面對我更有益呢?!

好啦,如果只是偶爾“心情不好”,可以自我調節。但是如果是醫生確診的心理疾病,一定要按照醫囑配合治療,才會有效果。



20個然後


唱歌對心理疾病有很好的療愈作用。音樂治療是藝術治療方法中的一種,主要是通過隱喻象徵的方式來達到療愈目的,自我調節情緒也非常好用。

許多心理問題都是由於情緒情感引起的。處於消極的狀態時,利用音樂可以把積極的情感給召喚出來,從而得到療愈。

工作原理主要是通過音樂韻律改變大腦的神經模式。

我們人大部分都是進行理性思考,代表人的理性思考的是大腦皮層和前額葉。而大腦的邊緣系統是不受理性控制的,邊緣系統控制著我們的情緒和情感,邊緣系統就是我們的生物神經系統。

當人過度緊張焦慮的時候,是受邊緣系統制約的。焦慮的時候,生物神經就處於波動無序化的狀態。音樂療愈工作就是動用人的生物神經系統,通過韻律促進潛意識的改變,通過音樂使生物神經再結構化,在旋律裡得到整合,使神經結構有序化。

舉個例子,我們非常熟悉的四面楚歌這個故事,當時劉邦呢,通過播放楚國的音樂,讓項羽士兵大腦模式進行了切換,把作戰模式切換成了思鄉模式,從而使這些士兵產生了思鄉的情緒,結果軍心動搖。這就是運用音樂治療的原理。

在二戰期間,音樂治療也得到了運用。當時野戰醫院受傷的士兵,聽唱思鄉歌曲《念故鄉》後,手術感染率大為下降,免疫力得到提高。

音樂可以來減輕壓力,調節血壓、脈搏,改變大腦神經的突觸信號,從而影響人的情緒情感。

音樂繞過了人的理性思維,直接達到情感,引起大腦神經系統的變化,從而使心理得到改善。

音樂不僅可以用來調節情緒、減輕壓力、訓練注意力、找回自信,而且在焦慮症,強迫症療愈上都有效果。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心理若水


答:唱歌對心理疾病有很好的治療作用。而且唱歌也是人體最好的運動,尤其是聆聽養生音樂,一曲終了,病退人安,據說在古代,真正好的中醫不用針灸或中藥,用音樂,音樂象藥物一樣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長壽。這些《黃帝內經》和《左傳》都有記載,原理是:在聆聽中讓曲調,情志,髒氣共鳴互動,達到動盪血脈,通暢精神和心脈的作用。生理學上,當音樂振動與人體內的生理振動(心律,心率,呼吸。血壓,脈博等)相吻合時,就會產生生理共振共鳴。養心音樂有《紫竹調》,養肝音樂有《胡茄十八拍》,養心音樂有《至高心曲》,《澄淨心曲》,《水雲禪心》等等。病由心生,心靜了,病自然就不存在了。





拋達麗


有作用的。

我們的心理問題不僅僅是思維層面的問題,在思維層面絕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積極、樂觀、陽光、正能量……但依然有很多人情緒低落,積極不起來。

我們的心理問題更多的是情緒感受層面的,唱自己喜歡的歌能和自己的情緒共鳴,起到情緒宣洩的作用……

情感有共鳴,積壓的情緒可以自由流動,人就“活”起來了。

(其實,觸動感受的很多方法運用得當,都能起到心理治療的作用。唱歌、聽音樂、欣賞藝術品、欣賞美景、照顧寵物、和摯友談心等等……)


誠心開始


首先,心理疾病的產生,大多數都是由於所處的環境所給的壓力,還有自身的性格等等共同作用下造成的,這會影響到一個人的情緒,使他的思維(判斷力和認知力等等)還有他的行動發生毫無規律和意義可言的改變,會對一個人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影響。而治療方法有很多,就是改變自己所處的環境還有就是在別人的引領下,調節自己的情緒,外加必要的醫藥治療。而這些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你能夠冷靜下來,放鬆自己的心情,是自己內心一直處於一種愉悅的環境中,從而能夠能夠進行正確的思考和改善自己的病情。

而研究表明,長期聽自己喜歡的音樂,會使你的大腦發生顯著地變化,會使你的心情長期處於心情向美好的方向那一步進行發展,久而久之,那種所產生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但前提是所聽的音樂是你自己喜歡的,不然肯定會適得其反。

但其實,並不止音樂對心理疾病有治療作用,所有可以讓自己開心的事情都可以改善病情,主要就是讓自己長期處於一種心情放鬆或者高興的狀態下。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結果需要自己一點點的改變。


感中有情


對於神經正而言,由於偶然“關注”到煩惱,而形成“敏感”,之後,越敏感越關注,注意與感覺交互作用下使煩惱進入惡性循環。在此基礎上,當事人把抵抗“症狀——即被惡性循環所強化了的煩惱”變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變成。

“唱歌🎤”是創造快樂的諸多方法之一,是有助於建設積極的全新的生活方式的手段之一。當事人,如果帶著煩惱,為所當為,並把唱歌🎤當做照常接待往來的一部分,就可以走向療愈。

但是,如果指望“一唱歌就立即治癒”,或一唱歌就馬上忘掉煩惱,則必然會失望。


張鐵軍158


唱歌對心理疾病有著積極的改善情緒的作用。唱歌也是一種運動,大聲唱出來,不愉快的心境馬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你自己專心注意自己的呼吸,專注自己的聲音是否完美,是否能先感動自己。總之唱歌是愉快的體驗,久而久之,可以改善抑鬱的情緒。前提是要堅持每天都唱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