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快到了,寒食跟清明是一個節日嗎,這些節氣又是怎麼來的?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古人描寫清明時節的景象。清明節又稱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是古人祭祀祖先的傳統節日,也是24節氣中的一個自然節氣,既有人文內涵,又有自然科學規律在其中。提到清明,不得不說一下民間的另一個傳統節日:寒食。很多時候,我們搞不清這兩個節日的區別,因為它們挨的太近了(寒食在清明的前一天),但是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節日。

清明節快到了,寒食跟清明是一個節日嗎,這些節氣又是怎麼來的?


寒食是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紀念介子推的,介子推曾經幫助過重耳,為他當上國君立下汗馬功勞。但是後來為了服侍母親,不願出山為官,晉文公為了避其出山,放火燒山,但是介子推寧死不從,被燒死。晉文公非常後悔,下令這一天禁火,古代都是燒火做飯,禁火就只能吃冷飯了,所以被稱為寒食。這一天原為清明節的前兩天,後因24節氣進行了修正,寒食節就在清明節的前一天。這就是寒食的由來,也是容易跟清明容易弄混的原因。

清明節快到了,寒食跟清明是一個節日嗎,這些節氣又是怎麼來的?

清明作為自然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24節氣中的第5個節氣。24節氣最早是根據北斗七星的方向還確定的,因為地球的公轉,我們看到的北斗七星的方位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就根據北斗七星的斗柄方向來確定時令,叫做斗柄授時。後來我們根據太陽的黃經位置(詳情請查閱黃道座標系),來確定24節氣的時間,春分為太陽黃經為0度的時刻,然後每15度為一個節氣,太陽“走”360度,24個節氣,正好為一年。但是實際上,我們的歷法複雜的多,太陽曆、太陰曆、陰陽曆的時間都不一樣,也不是正好360天,那麼我們的24節氣如何安排到一年中呢?這就涉及到我們的閏月。


清明節快到了,寒食跟清明是一個節日嗎,這些節氣又是怎麼來的?


二十四節氣分為節氣和中氣兩組,我國傳統曆法按照12節氣把迴歸年分為12個節月,每個節月中包含一個節氣和一箇中氣,節氣是起點,中氣是節月的中點,如一月:節氣為立春(陽曆的2月4或5日),中氣為雨水(2月19日),因為陰曆是354天多點,所以折騰一段時間,就會有月份沒有中氣,那麼沒有中氣的月份,就是閏月。我們設置閏月的依據就是看有無中氣。

清明節快到了,寒食跟清明是一個節日嗎,這些節氣又是怎麼來的?


看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明白了24節氣的由來,但是又會產生一個新的疑問,那麼為什麼我們的24節氣跟季節不對應呢?比如說立春,卻是一年中非常冷的時候。要弄明白這個問題,就要知道我國季節的劃分。

我們前面講過,24節氣是從春分開始的,春分是太陽黃經的0度位置,但是我們的春天是從立春劃分的,立春到春分之間差了45度,也就是1個半月,而西方的四季劃分跟24節氣(西方稱為12宮)一致,也就是說,春分是春天的開始,這樣算來,立春正好是冬季的中間,所以非常的寒冷。為什麼我們的春天要從立春開始呢,主要是為了計算方便,更是跟指導農時有關。

清明節快到了,寒食跟清明是一個節日嗎,這些節氣又是怎麼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