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醫生給吞嚥困難女子做胃鏡排除食管癌後,主任醫師又讓做檢查

——張廷源/文 河南省人民醫院專培醫生

蛛絲馬跡求診斷

前段時間,一位身材苗條,打扮時尚的中年女患者,因為便血住進了省醫消化科梁寶松主任的醫療小組。恰逢我因為專科培訓在消化科輪轉,隸屬於梁寶松主任醫師組,所以,我也就順理成章成了這個患者的主管醫生。

這次能夠跟著梁主任學習臨床,可是我努力爭取來的,因為梁老師不論臨床思維、紮實的基本功還是廣博的知識面都讓我敬仰,早在我3年前住院醫師規培時就深有體會。

言歸正傳,這位女士的便血診斷並不複雜,通過我們的腸鏡檢查,考慮是“痔瘡”導致的出血。值得注意的是,住院期間,施女士訴說近一年來間斷有進食後哽噎感,發作不頻繁,總共也就5-6次,不限食物,有時是喝水,有時是固體食物引起,似乎也沒有加重趨勢,而且7個月前她在門診做了一個胃鏡檢查提示食管憩室、慢性胃炎。後來口服一些改善胃腸功能的藥物,有些效果,最近也沒再發作。

她會不會有食管癌?

患者和我們都不放心,為了打消疑慮,這次住院我們又給她複查了胃鏡檢查,結果還是提示食管中段憩室、非活動性非萎縮性胃炎,胃鏡檢查和上次比變化不大。鑑於此,患者哽噎症狀發作也不頻繁,特別是兩次胃鏡檢查,完全排除了食管癌,我們和患者懸著的心都放回到了肚子裡邊,這件事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了。

然而,這個患者還是引起了梁主任的注意,週二查大房時,重點在床旁進行了問診並給我們分析了“嚥下困難”的臨床診斷思維,下面是主要對話:“你有沒有反流嗆咳?”

“沒有。”

“吃乾的和吃稀的食物哽噎感有區別嗎?”

“沒有。”

“和體位有沒有關係,比如站著、坐著時?”

“好像有,說不清楚。”

“哽噎感和情緒有關嗎,比如緊張時,或是吃冷的熱的食物有區別嗎?”

“好像沒有。”

梁主任繼續娓娓和我們道來:“通過問診,大家也都聽到了,患者以進食後哽噎感為主,按照我常說的套路,吞嚥困難需要慮食管外病變,食管壁病變和食管腔內病變。食管外疾病比如神經源性,腦梗死引起的球麻痺,應該主要是飲水嗆咳,這不符合;食管壁外壓迫引起的吞嚥困難,應該是持續性,沒有明顯進行性加重,這個患者胸部CT檢查沒有看到器質性的病變,不符合;因為沒有異物不考慮腔內病變;食管本身病變,患者沒有進行性吞嚥困難,也不是食管癌聚集發病區域,並且胃鏡已經排除了良性和惡性食管狹窄,這剩下的,最大可能就是賁門失弛緩症。所以,我建議你們再給患者篩查一個上消化道造影檢查,因為診斷賁門失弛緩症的最佳檢查是上消化道造影而不是胃鏡。”

後來,我們遵從梁老師的指示,給患者做了上消化道鋇餐檢查,果不其然,上消化道造影提示:輕度賁門失遲緩症!(見下圖)這下可以給患者一個準確的答覆了。

年輕醫生給吞嚥困難女子做胃鏡排除食管癌後,主任醫師又讓做檢查


年輕醫生給吞嚥困難女子做胃鏡排除食管癌後,主任醫師又讓做檢查


年輕醫生給吞嚥困難女子做胃鏡排除食管癌後,主任醫師又讓做檢查


結果出來後,梁主任再次和我們分析:“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雖然胃鏡檢查是我們診斷上消化道疾病的“神器”,但是,它對於粘膜下,特別是運動障礙性疾病,診斷價值有限,而平時不太被大家重視的上消化道鋇餐造影,卻正好彌補了這個缺點,所以,充分發揮輔助檢查的強項才是我們正確的選擇。

通過這個病例,我也更加知道了關注患者每一個症狀的重要性,疾病生在患者身上,只有患者最清楚,抓住蛛絲馬跡不放鬆,“只選對的,不選貴的”,充分理解每項輔助檢查的特點,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為診斷服務。看來,臨床的一招一式,來源於勤學苦練,認真思考還有不斷總結,想做個優秀的醫生,真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