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

一、常見病因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不適症狀和(或)組織學改變。胃食管反流病由多種因素造成,是以食管下端括約肌部功能障礙為主的胃食管動力障礙性疾病。直接損傷食管黏膜的因素是胃酸、胃蛋白酶及膽汁(菲結合膽鹽和胰酶)等反流物,故抑酸劑及促胃腸動力劑是臨床主要的治療藥物。


二、臨床表現

見表3-3-7。

胃食管反流病


二、診斷

1.胃鏡是診斷反流性食管炎最準確的方法,能夠協助判斷黏膜損傷的程度和有無併發症。內鏡下反流性食管炎的分級見表3-3-8。

胃食管反流病

患者出現吞嚥困難、消化道出血、呼吸困難、體重減輕或有腫瘤家族史等任何報警症狀時,應及時行胃鏡檢查,以便與食管其他良惡性疾病、胃食管交界部疾病進行鑑別。

2. 24小時食管pH監測是診斷胃食管反流病(尤其非糜爛性反流病)的重要方法,能為食管內有無病理性酸反流提供客觀依據。

3.食管X線鋇餐主要用於不適合或不願意接受胃鏡檢查者,對反流性食管炎診斷敏感性較胃鏡差。

4.食管壓力測定可以檢測食管上、下括約肌及食管體部的功能狀態,對鑑別診斷、術前及術後食管功能的評估有重要價值。

5.滴酸試驗可用於胸骨後疼痛的鑑別診斷。

6.質子泵抑制劑(PPI)試驗治療對疑診為本病,而內鏡檢查陰性或不具備內鏡檢查的條件,且沒有警報信號者,常用的試驗方法是PPI l片,每日2次,連用7-14天。如效果明顯,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診斷基本成立。



審核:蟲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