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

一、常见病因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不适症状和(或)组织学改变。胃食管反流病由多种因素造成,是以食管下端括约肌部功能障碍为主的胃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直接损伤食管黏膜的因素是胃酸、胃蛋白酶及胆汁(菲结合胆盐和胰酶)等反流物,故抑酸剂及促胃肠动力剂是临床主要的治疗药物。


二、临床表现

见表3-3-7。

胃食管反流病


二、诊断

1.胃镜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最准确的方法,能够协助判断黏膜损伤的程度和有无并发症。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的分级见表3-3-8。

胃食管反流病

患者出现吞咽困难、消化道出血、呼吸困难、体重减轻或有肿瘤家族史等任何报警症状时,应及时行胃镜检查,以便与食管其他良恶性疾病、胃食管交界部疾病进行鉴别。

2. 24小时食管pH监测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尤其非糜烂性反流病)的重要方法,能为食管内有无病理性酸反流提供客观依据。

3.食管X线钡餐主要用于不适合或不愿意接受胃镜检查者,对反流性食管炎诊断敏感性较胃镜差。

4.食管压力测定可以检测食管上、下括约肌及食管体部的功能状态,对鉴别诊断、术前及术后食管功能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5.滴酸试验可用于胸骨后疼痛的鉴别诊断。

6.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治疗对疑诊为本病,而内镜检查阴性或不具备内镜检查的条件,且没有警报信号者,常用的试验方法是PPI l片,每日2次,连用7-14天。如效果明显,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诊断基本成立。



审核:虫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