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乡村,他自愿去离家60公里外的偏僻山村当乡村医生

今年已60岁的范永军,是利州区三堆镇五郎村卫生室的一名乡村医生,从初来乍到时村民们的半信半疑,到如今一有病痛就会想到的人,他仅仅用了4年的时间。你很难想像,这个村民信赖的老医生,当年是从打临工赚钱买来医学书籍自学起步,走上与之一生结缘的医者之路。


情系乡村,他自愿去离家60公里外的偏僻山村当乡村医生

经验丰富》》

自愿去离家60公里的五郎村

当乡村医生

1959年出生的范永军,是利州区龙潭乡元山村人。1982年,他进入乡卫生院学习,1985年,他回到元山村当起赤脚医生。1993年,范永军通过中医中专文凭认定考试,经过多年的学习实践,范永军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有着相当丰富的诊治经验。

三堆镇五郎村山高路险,距离三堆镇场镇有10多公里,是三堆镇最偏远山村落之一。全村有174户564人,村里青壮年劳动力基本都在外地打工挣钱,剩下的只有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儿童,在国家精准扶贫的帮扶下,村里建起了卫生室,却没有坐诊的医生,“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生病看病难的问题日趋严重。

了解到五郎村缺少医生的情况后,范永军主动申请到五郎村卫生室工作,并顺利通过了三堆镇卫生院招聘考核考试和岗前培训,2016年初,已经56岁的范永军,背上药箱和简单随身物品,只身前往离家60多公里的五郎村,当起了乡村医生。


情系乡村,他自愿去离家60公里外的偏僻山村当乡村医生

情系乡村》》

每个月至少有25天

他都在下村路上

刚到五郎村时,范永军背上医药箱、血压计,步行到每家每户走访,为群众测量血压、查血糖、询问健康状况等。经过一个多月走访,这个初来时人们半信半疑的老人,凭借扎实的作风和精良的医术,获得了大家的信任。

后来,摸清楚村民的健康情况后,范永军为村民建立起了完善的健康台账。

村民罗永军说:“一个初来咋到外乡人,说起五郎村,哪家的老奶奶有高血压,哪家的老爷爷有冠心病,哪家的媳妇有风湿病,哪一家的娃娃容易拉肚子,他都一清二楚。”

村里许多的“空巢老人”身体不好,行动又不方便,一个电话过来,范永军便会上门为老人治病送药。五郎村5组70岁的毕映兰,患有严重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常年卧床不起,范永军步行10多里山路,上门为老人诊疗,经过2个月的治疗,老人恢复良好,现在生活基本能够自理。


情系乡村,他自愿去离家60公里外的偏僻山村当乡村医生

不忘初心》》

每天坚持背诵中药药性

五郎村大部分的青年人在外务工,出门在外的人最操心的就是家中亲人,为了让大家放心挣钱,范永军决定为大家照顾好“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每个月至少有25天,范永军都在下村路上,为老人做体检,跟踪慢性疾病康复情况,在疾病多发季节给村民宣讲健康知识。

范永军在行医实践中,坚持学习医学理论基础,每天早上5点钟就起床背诵中药药性、汤头等,平日稍有时间便认真学习基层医生的各类医学书籍,并记了海量学习笔记,遇到难题更是从不放过。

他还经常向镇卫生院资深医师、大医院专家虚心请教。经过经验积累和学习,范永军对农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处理早已得心应手。

“我要让当地百姓一般疾病不用去大医院,在我这就能得到解决。”范永军告诉记者,做人讲人品,行医重医德,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会坚持驻守在山乡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广元晚报全媒体记者 任茂心 文/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