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滂沱訪“茶祖”

大雨滂沱訪“茶祖”

安吉千年“白茶祖”

大雨滂沱訪“茶祖”

曲徑通幽尋“白茶祖”

大雨滂沱訪“茶祖”

探訪“白茶祖”

一棵“白茶祖”, 撐起十億級大產業

近年來,“安吉白茶”的名頭在市場上越來越響,但很多人卻不知道,現今所有的白茶都來源於同一棵茶樹——千年“白茶祖”。

這棵茶樹真的存活了上千年之久嗎?它又是如何繁衍出一個特色茶葉種類的?

據瞭解,安吉最早於1930年在該縣孝豐鎮的馬鈴岡發現野生白茶樹數十棵。據《安吉縣誌》記載“枝頭所抽之嫩葉色白如玉,焙後微黃,為當地金光寺廟產”,後不知所終。1980年8月,茶樹科技工作者在安吉縣天荒坪鎮大溪村海拔800米的桂家廠發現了一叢珍稀茶樹。專家對它產生了濃厚興趣,第二年在安吉縣林科所正式啟動了“無性繁殖”的科學試驗,經過一系列嘗試之後獲得成功。1982年,剪取自“白茶祖”的537枝成活288枝;1983年實栽82叢,成活75叢;1990年,面積5.6畝的“白茶”開發基地在安吉縣林科所正式建成。正是由於現今所有的安吉白茶,都是從這株茶樹上剪枝扦插繁育的,所以它才被稱為“白茶祖”。

就這樣,經過幾代茶人的堅持不懈,一棵白茶祖繁育了年產值達幾十億元的白茶產業。2003年,經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程啟坤先生鑑定,這棵“白茶祖”樹齡應該有千年之久。

千年“白茶祖”,

造福安吉人

3月29日上午,大雨滂沱,記者冒雨前往安吉縣天荒坪鎮大溪村,尋訪“白茶祖”。

車輛沿盤山公路蜿蜒而上,從安吉縣城行走1個多小時到達大溪村。由於缺少指示標誌,“白茶祖”並不好找。

正當記者彷徨無助時,一名路過的採茶工指引了路線。駕車至大溪村橫坑塢桂家廠的山腳下,再步行前進。

一塊塊青石壘起的山路,貼著山澗曲折向上,記者不時穿過一叢叢毛竹、一片片茶園。山路的兩側,雨水傾瀉而下,發出轟隆隆的聲音。

越往上走,山路越陡峭,氣溫越低,前一天的積雪還沒有化完,走上去非常滑。大雨滂沱,再加上當天氣溫非常低,我們一路上幾乎沒有遇到行人。

30分鐘後,遠遠地,一座白色的房子突現。

走近細看,房子右側有一片茶園,茶園中有一塊大石碑,上書“白茶祖”三個紅色大字。字如斗大,經過雨水沖刷格外醒目。石碑右前方,有一棵茶樹,不用問便知道,這就是記者前來探訪的千年“白茶祖”了。

“白茶祖”沒有想象中那麼高大。據目測,它高約1.5米,冠幅在2米左右。其前面有一方石碑,標明該樹已經入選安吉縣古樹名木保護名錄,保護級別為1級,上面顯示的樹齡為1000年。

仔細觀察“白茶祖”,就會發現其樹冠一側高一側矮,高的一側枝繁葉茂,低的一側則顯得缺乏生機。蹲下去,從根部仰望,則發現其根部遒勁,枝條粗壯。

據瞭解,“白茶祖”原本枝繁葉茂、生機勃勃,後來在連續的大雪、低溫襲擊下,凍死了一大半。

“白茶祖”終會老去,但在它的蔭庇下,安吉人民將白茶事業越做越大。

2004年4月,“安吉白茶”成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2019年11月15日,“安吉白茶”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

2019年12月23日,“安吉白茶”入選“中國農產品百強標誌性品牌”。

來源牡丹晚報特派記者 姜培軍 馮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