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始祖在沈阳的重要佐证——沈阳长安寺碑

(宋东泽/文)北京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确切证据,沈阳有“先有长安寺,后有沈阳城”的民间传说。那么,长安寺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寺院?它又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历史变迁呢?它跟曹雪芹的始祖有什么关系呢?下文就从四块石碑中,一一为你揭开这些谜团。


曹雪芹的始祖在沈阳的重要佐证——沈阳长安寺碑

长安寺


“先有长安寺,后有沈阳城”的传说。相传,唐太宗建都时,沈阳这块地方还是一片荒原。唐太宗东奥秘来到这儿,人困为乏,就地休息,看见远处有个土岗,虽然不高,可树木很多,遮天蔽日,便起念在此建寺。于是派尉迟敬德为监督,负责建寺诸事。在筹建过程中,将军得到紧急作战命令,匆匆离寺。僧人们此时还不知道把山门建在什么地方,就派人飞马鞭一指,又急忙上路了。于是,僧人就带领工匠们在浑河北岸尉迟将军马鞭所指处建起了山门。斗转星移。在山门和大殿这间,就渐渐建起了沈阳城,形成了“城在寺里”的局面。

曹雪芹的始祖在沈阳的重要佐证——沈阳长安寺碑

寺院


曹雪芹的始祖在沈阳的重要佐证——沈阳长安寺碑

寺院


曹雪芹的始祖在沈阳的重要佐证——沈阳长安寺碑

钟楼

从山门进入,就是一进院落。寺院东西两侧各有前廊硬山式的僧房三间。再往北,东侧是钟楼,西侧是鼓楼。钟楼和鼓楼都是建在两米左右高的方形基座之上,为四柱凉亭式建筑。基座上都有红色小门,可以登上钟鼓楼。北面正对山门的建筑是天王殿,为面阔三间的小式硬山建筑,灰色瓦顶,黑色墙身,蓝底金字牌匾。殿前放着一个很大的圆形香炉,上面有“长安寺”三个凸起的大字。天王殿内塑有四大护法神、弥勒和韦驮等造像。

天王殿两侧各有砖墙与二进院相隔,通过拱形角门出入。东西两侧墙角各有一个凉亭式的碑亭。从角门进入就是寺院的二进院落,紧接天王殿后壁建有一步踏戏楼一座,面阔一间,屋顶为卷棚式,屋檐与天王殿相合,成为一体。戏楼面阁小于天王殿,呈正方形一大间,卷棚顶、灰瓦、檀枋彩画,风格独特、庄重艳丽、造型精美。戏台与正北的拜殿和大殿相对。

拜殿和大殿宽度相同,但拜殿为三大间,大殿为一般的五间。拜殿和大殿两座建筑的房檐相接。大殿为单檐歇山式结构,灰瓦顶,斗拱为三翘七踩,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内露明造,檀枋有彩画,是沈阳唯一一处保留着明代建筑风格的建筑。拜殿为硬山卷棚顶,为烧香拜佛的地方。二进院东西两侧均建有前廊式配殿。戏台、东西各五间配殿和正北的拜殿均有回廊相连,这样的建筑形式在沈阳其他寺院也是没有的。


曹雪芹的始祖在沈阳的重要佐证——沈阳长安寺碑

钟楼


三进院的主要建筑为后殿,牌匾上写着:极乐宝殿。后殿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单檐硬山式建筑。殿内供奉西方三圣,即阿弥陀佛和左右两侧的观世音、大势至菩萨。院内两侧各有硬山前廊式配殿三间,西北角还有一座硬山前廊式方丈室。长安寺建筑均为砖木结构,青瓦顶,所有柱子全为朱红地杖。各个殿宇彩画为旋子和苏式,内容主要是花鸟鱼虫和人物故事。

长安寺内现存《大正藏》两部,石碑六通。清道光二十一年(1842),由钱行、借贷行等商号捐资重修长安寺,并辟为金融交易场所。现拜殿两侧墙壁上镶嵌有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重修碑,主要记载重修经过和各个商家的捐款数额等,从中可见当年沈阳城内商业的一些情况。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重修沈阳长安禅寺》石碑为长安寺最早的石碑,碑文中记载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上世祖族的相关情况,为“红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史料,现此石碑存放在沈阳北塔的碑林内。长安寺是沈阳市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现存最早的古刹之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3月1日,长安寺退还给佛教界,由住持照元法师主持修建。今天的长安寺殿宇璀灿,圣像庄严。


曹雪芹的始祖在沈阳的重要佐证——沈阳长安寺碑

碑文


曹雪芹的始祖在沈阳的重要佐证——沈阳长安寺碑

石碑

该碑在碑阳处详细介绍了明朝以来修寺的经过,是现今为止考察长安寺历史最重要依据,可以说是石刻上长安禅寺史。碑阴处记载了对寺庙修建有功德人的名字及职务,这是我们研究明代沈阳地区官职的最好佐证。尤为可贵的是,碑阳处记载的指挥曹辅和碑阴处记载的沈阳中卫指挥曹铭,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远祖,这是研究曹雪芹家事出身的最重要的史料依据。


碑阳传递的修寺信息。碑文核心部分记载:“辽东沈阳长安禅寺,不知肇自于何代。基址砥平,高阔爽垲,国朝洪武中因筑城而始知为故刹。永乐七年指挥方盛按旧基而立精舍,以居众僧。十二年住僧灵源、栢庭二人创建前殿。宣德三年有笑庵禅师者复建后殿,掘地得石罗汉八十余尊,以奉之灵祝,昭达人皆倾慕。正统十年,住持僧洪明又建僧舍、庖厨、仓库。十二年僧深泉又建伽蓝堂。天顺二年住持僧深潭募捐修造得都指挥鲁全、田进,指挥曹辅,皆出金帛,善士张道诚协力以助之,遂建天王殿及外山门并廊庑十余楹,乃焕然成一,大澜若矣。奈何经历年久,其殿堂、山门皆倾奇腐朽,墙垣阶壁,皆颓败荒芜。今住持僧广宽慨然兴叹,誓修复之。适都指挥孙鸿叶,广守其处,共舍金资助以……殿堂墙壁完好一新,遂感金佛一尊,出现相貌,端严永充供养,继而金碧辉耀,香火连绵,规模大胜于前矣。经始于成化十三年至今二十三年丁未落成。广宽恐久而废弛以堕前人之功德。复因都指挥郭洪助以白金兼龙坚石来徵予文以垂不朽。”

碑款标明了时间:大明成化二十三年岁在丁未夏四月如来诞日,本寺住山僧广宽立石。


曹雪芹的始祖在沈阳的重要佐证——沈阳长安寺碑

石碑


碑阴处关于曹雪芹远祖的信息。《碑阴记》及题名:“此寺为前代古刹道场,屡经兵焚,寺毁无存,碑文载之详矣初创建之时,既感召罗汉口出现至今六十七年,寺多损坏,广宽发心重修又感口金佛示应固知口。佛教盛兴,法轮常转,乌得而泯X邪,由是十方檀越达官长着善信大人,共发善心,同口声喜舍重修殿宇,筑砌墙垣变腐朽为坚固,回瓦砾为金碧,其功其德莫可称量,是皆口赖檀越之所致也,仅具各官职名勒之碑阴永垂不朽。既植德本则福不唐捐矣。都御史刘潺,钦差镇守辽东太监韋郎,总兵官侯谦,钦差分守辽阳太监洪义,蓝永副总兵韩斌,参将崔胜、周俊、罗雄,游击佟玉,辽东都司都指挥郭洪、田纲、孙文毅、鲁动,沈阳中卫指挥曹铭、王玺、张华、杨洪、李凯、郝洪、方镇、费锦、脑玉、孟辅、薛英、郑玺、崔灏,训导何玺镇抚郭口朱成口口卫镇抚庞源、戴洪,千户李镇、刘玺、祝英、卢钦、宗政,百户田纪、田用,库使李敏口长安寺住持广宽,首僧广达,前住持深智、深睿、深湛,弥陀寺住持广聪,大林寺住持广庆,观音寺住持广玄,圆通寺住持广清。善士李杰,马九冠,带人李勋口僧人深鉴、深蒲、广春、广远、广俊、广用、广信、广雾、广顺、广会、广贤、广迪、广华、广润、广雄、广茂、广洗、广正、广才、广兴、广杰、广伦、圆口、圆瑶、圆高、圆颁、圆朗、圆口、圆知、圆迪、圆表、圆玘、明安、圆惠、圆整、圆浩、圆兴、圆聚、圆通、圆钊、圆仓、圆彪、圆秘、圆朝、圆徹、圆勉、圆昕、圆会、圆富、明兴、广通、诚口、惠能、广玉、圆永、圆福、圆辉、圆恕、广口、圆口、圆口、广口、圆口、圆永、圆口、圆然、明成。大明成化二十三年岁次丁未夏五月端阳日本寺住山比丘广宽谨识。下文是长安寺的僧人,大体可归为三个字号,笔者猜测应该是三个辈分:深字辈、广字辈、园字辈。


据时任辽宁博物馆研究员曹汛1978年考证,碑文中提到的沈阳中卫指挥曹辅,曹铭,经考证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之上世族祖,这是研究曹雪芹家世出身的又一件极其重要的碑刻史料。详见曹汛《重修沈阳长安禅寺碑和曹雪芹远祖“世居沈阳”的问题》。后来,据董志新先生统计,二百余年间,“沈阳曹”家族中袭职任职沈阳中卫指挥,有文献可考、有名字可查的就有十代十二人:入辽始祖曹俊;长房的曹升、曹爵、曹珮、曹懋勋,可能是长房的曹辅、曹铭;三房的曹效冉、曹养勇、曹权中、曹振先;四房的曹锡远等。《重修沈阳长安禅寺碑》起到了重要的佐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