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鹤楼有哪些有名的诗句?怎么样?

朗格拉日


崔颢的《黄鹤楼》是一首吊古怀乡的佳作,后人盛赞“不古不律,亦古亦律,千秋绝

唱”,尊为“七律之首”。村姑今天跟大家分享两首有关黄鹤楼的送别诗,感受下不一

样的黄鹤楼。


一、大气磅礴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我们在学生时代背诵过,想必都耳熟能详。全诗为:故人西辞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既然是送别诗,肯定描写的送别离愁之事,这首诗全文确没有一个体现“忧伤”“失

落”等词眼。“西辞”似乎不是送别,而是去“烟花三月的扬州”旅游观光。


尽管如此,有个字村姑觉得用得分外巧妙,含蓄地表达了“故人”离去的惆怅,那就

是“孤”字。


老朋友的船在浩渺的江水里逐渐远去,消失在视野尽头,只看到滚滚长江水流向天

际。“孤帆”说明朋友的船孤零零地离开,同样,朋友离开,诗人也成了“孤人”。


论名气,孟浩然不及李白,论岁数,孟浩然比李白长11岁,两人是非常好的“忘年

交”。当时,李白听说孟浩然要到扬州去,就特地约好在黄鹤楼为他送行,临别时写了

这首诗。


此时正值开元盛世,国泰民安,李白尚且年轻气盛,意气奋发,虽然离别,诗歌也是豪

爽洒脱,连黄鹤楼似乎都想去烟花三月的扬州游玩一番。


二、依依不舍的《江夏送友人》


全诗如下: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 凤无琅玕实,何以远游。裴回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这首诗的作者也是李白,具体创作背景尚不明朗,送的“友人”到底是谁也无从考证。


但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的伤感和不舍。“泪下汉江流”更是一反“诗仙”平

日的洒脱和豪迈,哀伤之情溢于言表。


从“雪”字可以看出故事发生在冬天,这与“烟花三月”的春天景象也大不相同。白雪

皑皑的黄鹤楼,银装素裹,静默无声,只有喝酒冲淡忧伤。


此时,玄宗末年,已经由盛世转衰,百姓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李白也感受到了乱世的

悲凉和动荡。同样是黄鹤楼,同样是送别,心境已经大不相同。徘徊顾影,泪眼双流。

舍不得友人,确也无可奈何。整首诗读完,黄鹤楼都忧愁了。


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的黄鹤楼,建立于三国,自唐朝开始名声大震。她雄踞长江之

滨,蛇山之首,见证三国云烟、唐宋风月,成为中国文人精神栖息的家园。于是乎,留

下了如此多经典诗篇。


你也可以,写一首关于黄鹤楼的诗。用文字来跟她来场约会。


村姑看世界


以黄鹤楼为题材的古诗句,除了崔颢的《黄鹤楼》还有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写出了长江的浩渺和送别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此外,李白还作有《黄鹤楼闻笛》和《望黄鹤楼》。岳飞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抒发其杀敌报国的情怀。


一文读书


【黄鹤楼名称的由来】


黄鹤楼为何以“黄鹤”为名,一说是原楼建在黄鹄矶上,后人念“鹄”为“鹤”,以讹传讹,口口相证遂成事实。一说便是带有神异色彩的“仙人黄鹤”传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神仙之说,有关黄鹤楼的仙话也在专谈“怪力乱神”志怪小说发展的背景下形成。跨鹤之仙的传说,最早出现在南朝科学家祖冲之的笔下。他的《述异记》中的“驾鹤之宾”,后被鲁迅辑录在《古小说钩沉》里:还有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据传说,此地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部分关于黄鹤楼的诗词】


望黄鹤楼

唐代: 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黄鹤楼

唐代: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

唐代: 孟浩然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

洲势逶迤绕碧流,鸳鸯鸂鶒满滩头。

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飙光。

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

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

君行采采莫相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宋代: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菩萨蛮·黄鹤楼

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宝贝国学爱朗读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泛青翰舟,亭亭黄鹤楼。曾将黄鹤楼上吹,一声占尽秋江月。黄鹤楼前鹦鹉洲,夕阳西去水东流。黄鹤楼前秋水长,江天北望远苍苍。


蚂蚁聊斋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223年)历史悠久。

下面是关于黄鹤楼的诗句

1、西辞黄鹤去,不尽古今愁;夕照孤舟远,滔滔碧水流。——《别江城》[原](五绝)  

2、水碧翠微秀,花繁松柏森;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绝妙两经佛,神奇五百尊;汉西第一境,楚国佛丛林。——《游归元寺》[原](五律)  

3、高山流水古琴台,一曲知音动地哀;初遇却成生死别,抛残玉轸绝琴骸。——《古琴台》[原](七绝)   

4、九省通衢会,中南繁华京;两江汇夏口,三镇矗江城;高厦岸边逼,长桥江面横;争先为改革,商贸更峥嵘。——《船至武汉》[原](五律)

5、长天搂上凭栏处,十里东湖雨色朦;天问阁前参屈子,磨盘碑下拜朱公;遥村近郭云山外,暮霭晨烟碧水泷;雨后岚光亭榭绿,风摇树影透花红。——《游东湖》[原](七律)   

6、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7、因谗遭放逐,汩水怒涛扬;卓绝传千古,离骚一曲殇。——《拜行吟阁》[原](五绝)   

8、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跨黄鹤。——岳飞   

9、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唐·白居易《黄鹤楼》   

10、乐平里上啸声湮,漫步沅湘热泪潸;万古悲歌汩水怨,千年祈祷屈平冤;披坚夜行星当烛,仗剑晨游云作骖;一曲离骚唱永昼,九天之上彩螭翻。——《拜屈原像》[原](七律)   

11、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刘禹锡   

12、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唐·王维《黄鹤楼》 13、黄河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黄鹤楼》   

14、谁家笛里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斗,蜀江无语抱南楼。——南宋·范成大《黄鹤楼》   

15、吴头楚尾雨湖滨,不息人流拜时珍;玄妙观前赞济世,昭皇寺里谒僧身;卅年涉险成医着,万代施恩感药神;人杰彬彬教授县,东风拂拂又逢春。——《游蕲春古城》[原](七律)   

16、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是古典与现代熔铸、诗化与美意构筑的精品。它处在山川灵气动荡吐纳的交点,正好迎合中华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风民俗、亲近自然的空间意识、崇尚宇宙的哲学观念


枣庄24小时


除了大家比较崔颢的《黄鹤楼》和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这几首非常好听的诗词之外,我最喜欢的就是毛主席的《菩萨蛮•黄鹤楼》了。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毛主席于1927年春作的这首《菩萨蛮•黄鹤楼》。

在1927年4月27日的中共五大上,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迅速加强土地斗争”的建议未能得到讨论。毛泽东准备应付突然事变,把妻子和三个孩子送回了湖南。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宣布“清党”,国共两党彻底分裂。在大革命前夕,毛泽东曾途经武汉,怀着苍凉悲壮之情登上黄鹤楼一吐心曲。

这首词,题目只标一缕,通篇只有四十四个字。但所囊括的时代气氛、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澎湃情怀,其内容之错综复杂,并不亚于长篇。全词扣紧登临情景,突出大江形象,自然哲理、政治斗争和革命激情三者水乳交融,主题思想特别集中、深邃和感人。写景以重点刻划与气氛渲染结合,抒情以寓景于情和写意手法相结合,境界含蓄高远。语言之沉着有力,迭词动词之新颖精警,用韵之错落有致,与内容也十分和谐。(诗词解析内容整理自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

毛主席的诗词大多胸怀宽广,积极向上,读后很能启迪人的心灵。



海峰99


君依黄鹤楼

邢文操

君依黄鹤楼

我偎青鸾山

念诚天开眼

相遇东江边

秋来气正爽

隐约入梦乡

参商染白霜

月明灼华光

孤舟碧海央

凡心生寂凉

织女望牛郎

昼夜念苍茫

清风引君往

携手话情伤

相依诉衷肠

但求今夜长


楚客


黄鹤楼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楼因山而得名。传说始建于三国吴黄武年间(222——229年),后历经兴废,屡毁屡建。清代曾多次修葺,光绪十年(1884年)毁于火。有关此楼有多种神话传说。如《齐谐记》云:“黄鹤山者,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又如《述异记》说:“(荀瑰)尝东游,憩江夏黄鹤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自霄汉,俄顷已至,乃驾鹤之宾也。……宾主欢对。已而辞去,跨鹤腾空眇然烟灭。”等等。历代文人雅士,登楼抒怀,题咏甚多。唐崔颢题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更名传千古。1985年,在遗址所在地重建新楼。


文藻巧翁


岳飞有到过黄鹤楼登高,写过一首抒情感怀词。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全词由词人登上黄鹤楼所见之景发端,追忆了昔日汴京城的繁华,再回到眼前讲述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情景,最后怀想来日得胜后的欢乐之情,抒发了词人对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和光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星花木兰


黄鹤楼

千年风雨黄鹤楼,

惯看人间演春秋。

武略文韬出新策,

呕心沥血入旧畴。

堤前依旧汉阳树,

兰蕙还恋鹦鹉洲。

回雁年年东逝水,

白云明月两悠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