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業績差?經濟效益差?歸根結底是員工內驅力不足?

在我看來,這樣的人員分配本身就存在不合理性。那麼,這種不合適理性來源的根本是什麼呢?

我個人覺得主要:職能失衡。

國企業績差?經濟效益差?歸根結底是員工內驅力不足?

我們大家都知道:國企裡面閒的人可以閒死,忙的人可以忙死。

當辦公室裡面的工作人員大於生產線上的工作人員時,我們就可以明顯看出:在中國的人情社會中,尤其是在國企、央企這樣的單位裡面,許多在辦公室裡面的行政人員並不是說本事有多大,而是通過各種私人關係進來的。

正所謂:是一些拿著高薪不幹事的人。

作為一名職場人,我覺得國企裡面,現在許多的部門需要整改,國企裡面的許多辦公室需要撤銷。

因為一個部門裡面好幾個辦公室,辦公室裡面的所有行政人員加起來,其人數有可能是生產線人數的五到六倍,那麼,大家拿著一份高薪工資,每天坐在辦公室裡面,有的確是無所事事、一無所長,這對於生產線上的員工是不公平的。

而國企裡面的許多部門,我認為需要整改,因為如果不能夠作出及時的整改,那麼,辦公室裡麵人員的職能會失衡。

國企業績差?經濟效益差?歸根結底是員工內驅力不足?

因為人太多了,正所謂:我們中國有一個寓言故事叫做“三個和尚沒水喝”,人太多了,工作委派下來時,你推給我,我推給你相互之間的推委,有可能耽擱了工作進度的完成。

簽發文件的人很多,但是按照文件執行的人很少。

也就是說,流水線上的員工人數很少可能由於人數的不夠耽擱了工作進度的完成,所以,我還是著重強調的一點是:國企現在有些部門需要整改,而且需要加大力度的整改,最起碼整改下來的情況是辦公室的人員要少於流水線上的員工,那麼我們整改辦公室人員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是為了提高行政效率。

我剛剛也講到了:辦公室裡面的人一多,大家在工作安排上相互推諉,有可能耽擱了相關的工作進度。

國企業績差?經濟效益差?歸根結底是員工內驅力不足?

如果我們對辦公室裡面的人員進行裁員或是分配到其他部門,人員的減少有利於行政效率的提高,有利於工作效率的提高,這樣才能夠讓企業更加的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我具體的為大家講一講:為什麼我國現在國企裡面辦公室職員的數目是流水線工人數目的五到六倍?

我剛剛也講到了一點,那就是: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

假如說:你爸爸是國企裡面的某部委辦公室主任,想讓你進到國企裡面,你想他能夠把你放到流水線上去嗎?流水線上工作。那麼,繁重,那麼累,時間很緊迫,工作任務也很重,難道做父親的願意看見兒子每天累死累活的?

國企業績差?經濟效益差?歸根結底是員工內驅力不足?

當然,不可能。

所以,有關係的人進了國企之後,一般都是放在辦公室裡面的,辦公室裡面相比起流水線上可謂是一身輕,工作強度和工作壓力不是很大,每天過得也是悠哉悠哉的。

因為我們現在大家都知道:辦公室裡面大多都是走後門後跟私人關係進來的。

當然,也有靠個人能力上來的,但是,在中國這種人情社會的關係中,能夠靠實力上來的人,那絕對是有能力的,但是,不見得一個辦公室裡面10個領導裡面,九個領導有能力?

我個人揣測:有能力的就一兩個左右,剩下的都是靠關係走進來的。

國企業績差?經濟效益差?歸根結底是員工內驅力不足?

當然,在這裡講,並不是說什麼所有人都是靠關係進來的,我們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個人能力進到企業的辦公室,成為國企裡面的核心。

在此,大家不要誤解。

所以,在各種利益關係的引導下,大家都願意在辦公室裡面工作。

說難聽一點:誰願意到流水線上去幹那種工作強度大?工作壓力大的?那種工作呢?

除非是傻瓜,所以,如果我們從工作強度和工作壓力上來看,辦公室的工作氛圍是相對比流水線上員工的工作壓力和工作強度小的。

作為我們每一個人進到國企裡面,誰不想拿著一份高的工資,還幹著比較輕鬆的事,坐在電腦前,每天打打字,發發文件,打打電話呢?誰不想?

國企業績差?經濟效益差?歸根結底是員工內驅力不足?

企業裡面行政人員的數量與生產線上員工人數,如果失衡。那麼企業的經濟效率,可能會上不去?

我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國企裡面呆久了的朋友們都知道:辦公室裡面的行政人員很多那都是動嘴皮子的人,手底下,不一定來事兒快;而那些在生產線上的職員辦事效率高,但是,由於領導之間相互的推諉,由於工作強度和工作壓力以及工作進度的各種限制,領導要求保質保量按期期限完成,基於由於生產線人數的較少,大家的工作強度和工作壓力很大。

你覺得:他們的工作效率能有多高?

國企裡面的行政人員,如果數量多於生產線上的員工數量,那企業內部的行政職權就會失效。

我剛剛在文章的開頭也講到了。

國企業績差?經濟效益差?歸根結底是員工內驅力不足?

現在許多國企之所以搞得業績很差,經濟效益很差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企業人員職能的失責。

當然,在這裡,我們不排除一些其他的亂七八糟的經濟因素,我們就以職場、工作的角度來講,的確影響企業經濟效益的最核心的因素是什麼?

是企業競爭力?

那麼,企業競爭力從哪裡來呢?

說到底還是要從員工的工作效率上來提高,但有人可能會講:企業的發展戰略很重要?

的確,也是這樣的,但是,發展戰略在重要,沒有人去執行,沒有人去幹計劃,袖手旁觀的一幫行政人員能把業績提上去嗎?

能讓企業的經濟效益飛速發展嗎?

國企業績差?經濟效益差?歸根結底是員工內驅力不足?

顯然是不行的。

我個人覺得:國企裡面現在最迫切要實行的是改革?改革的方向在哪裡?

改革的方向在於平衡各個部門之間人員分工的職權。

對應到題上,也就是說:辦公室裡面的行政人員與生產線上的普通員工比例最好達到1:5的這樣一個狀態。

當然,我這裡並不是瞎說的,是有相關的數據支撐的。

歸根到底,現在國企的業績越來越亂的根本原因在於:企業失去了發展的核心動力,而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的影響的最根本因素是什麼呢?

國企業績差?經濟效益差?歸根結底是員工內驅力不足?

是企業內部職權的失衡,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辦公室裡面的行政人員有100人,但是,生產線上的流水工人只有20人。

並不是說行政人員多就不好,但是,我根據我的社會經驗和職業經驗,我感覺的行政人員要簡練,因為人一多,注意力一多,相互之間推諉的可能性就越大,對工作進程的執行力將大大降低,將嚴重影響到生產流水線工人的工作效率。

本來20天完成的工作,結果領導或是行政人員討論了10天,剩下10天時間,要讓生產線上的員工完成這樣工作強度大、工作壓力大的工作任務,難道員工都是機器嗎?

國企業績差?經濟效益差?歸根結底是員工內驅力不足?

他們沒有任何的情緒抵抗嗎?

當員工的內在工作動力得不到充分激發時,就像小學生做作業一樣,一首古詩寫100遍,也是記不住的。

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激發員工內在的工作驅動力才是最為關鍵的。

當下國企最為重要的、最為迫切需要改革的那就是行政人員要減少,生產線員工要加大,行政人員工資要降低,流水線工人員工工資要加大,要從工資層面來驅動員工內在工作的創造力和驅動力。

正如,偉大領袖毛主席所言:只有人民群眾動起來,國家才會看到希望。


國企業績差?經濟效益差?歸根結底是員工內驅力不足?

國企也是這樣的一個道理。

行政人員工資增加,而流水線員工工資幾年未動,有的甚至不升反降?

那麼,作為一個國企,不把所有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工作激情激發起來,何來的企業業績和經濟效益?

我個人認為:精簡國企人員分配,強烈遏制企業內部職能失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