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五十大庆时,在乾清宫举办千叟宴是真的吗?具体如何?

袁青旺


这件事是真的。

先来简单介绍下什么是千叟宴。千叟宴是清朝宫廷的大宴之一,始于康熙五十二年。这一年,康熙60寿诞,他认为“自秦汉以降,称帝者一百九十有三,享祚绵长,无如朕之久者”,于是决定在京城举办隆重的万寿庆典,同时“布告天下耆老,年65岁以上者,官民不论,均可按时赶到京城参加畅春园的聚宴”,即在畅春园宴请从天下来京师为康熙祝寿的65岁以上的老人。



三月二十五日,康熙在畅春园正门前首宴汉族大臣、官员及士庶年90岁以上者33人,80岁以上者538人,70岁以上者1823人,65岁以上者1846人。此时康熙为了以示对这些老人的恩宠,他还下诏诸皇子、皇孙、宗室子孙年纪在10岁以上、20岁以下者都必须要出来为老人们执爵敬酒、分发食品。

三月二十七日,在畅春园正门前,康熙重设酒筵招待八旗大臣、官兵及闲散人年90岁以上者7人,80岁以上192人,70岁以上1394人,65人以上1012人,礼遇如前。三月二十八日,在畅春园皇太后宫门前,康熙又专门宴请70岁以上的八旗老妇,90岁以上者就席宫门内,80岁以上者就席丹墀下,其余皆在宫门外。



据统计,这三次宴请,参加宴席者多达6600余人,加上人数不详的八旗老妇,人数绝对不低于7000人。因参加的人数达千人,且都为老人,于是这次宴席就得名为“千叟宴”。

自此之后,清朝一共举办了4次“千叟宴”,分别在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六十一年、乾隆五十年、嘉庆元年。当然后三次的“千叟宴”举办场地皆在乾清宫,而不再是在畅春园。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为庆祝登基50周年,于是决定学习祖父康熙,在乾清宫举办一场盛大的千叟宴,以此示其皇恩浩荡。闰三月十四日,乾隆在经军机处转发湖广提督的上谕中就首次提到要在明年举办的千叟宴:“朕于明岁新正举行千叟宴。凡内外文武官员,年六十以上者,皆预赐宴之例”。



其后,乾隆就命阿桂承办此事,不久因阿桂被派往地方处理要事,千叟宴一事又交由六阿哥金简和伊龄阿负责办理。此后内务府还专门成立了“办理千叟宴事务处”,会同金简、伊龄阿一起准备千叟宴。

最初,根据乾隆的旨意,金简、伊龄阿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官员有多达2400多人,远远超出最初规定的2000人之限。而乾隆在看到这份名单后,他感觉参加宴席的都是官员,这不符合乾隆要“与民同乐”的初衷,于是乾隆就下诏放宽了参加宴席的身份限制,“西洋及耆老士农,八旗、绿营步军及各项兵丁、拜唐阿(满族无品官吏)、匠役,皆有二、三人入宴”,就是洋人、农民、八旗兵、绿营兵、满族无品官吏、工人都需要选择2到3个人参加。



但是这个时候乾隆并没有限定官员的人数,而只是要求增加参加宴席的人,如此当时能有资格参加千叟宴的人数是极速增加。不久,乾隆在得到汇报后,也得知此真相,于是就又下诏提高了官员的年龄标准,规定三品以上者六十岁为限,三品以下者六十五岁为限,其余人员皆以七十岁为限,又明确指示打仗出力的兵丁、匠役和士民应该增加。

最后在军机大臣和珅的几番调整下,乾隆五十年参加千叟宴的人数最终被确定,即王公大臣及文武官员共1969人,商人、生监、马甲、老民等各阶层人物共1031人,合计3000人。

在明确了人数,及参加宴席的名单后,军机处向各地发文,通知预宴人员准时到京。因千叟宴开席的时间是在乾隆五十年正月初六日,而朝廷下诏的时间是在乾隆四十九年十月,再加上朝廷使者在路上花费的时间,此时各地参加宴席的老人只有差不多2个月的时间,因此时间十分紧凑,如广西省城桂林离京城就达4700多里,以当时的交通条件,最快也需两个月,所以必须于十一月初就启程。但是这般舟师劳顿的行程,对于那些七老八十的老人肯定是受不了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千叟宴虽表面看起来很好,但实则却有些折腾百姓的意思。



当然,不管如何,皇帝下诏,无论百姓愿意不愿意去,他都得听从,于是自十月开始,全国上下就被乾隆的一道道诏书给弄的是晕头转向,忙碌不已。先是地方上,一辆辆马车从全国各地赶往京城,地方官更是深怕参加宴席的老人出现什么问题,派士兵是处处保护着。再是京师,为了迎接千叟宴的到来,早在几个月前,紫禁城就加紧了各项准备工作,宫门被重新粉刷一新,乾清宫周围的殿宇更是布置得光彩夺目。同时负责宴席的御膳房也增添了大量的炊具、食具、饮具及膳桌、座椅、坐垫等,且还特意雇用了156名在千叟宴上端送膳品的夫役,至于宴席上各种主副食品、酒等更是早早的准备妥当。

于是在全国上下团结一心的准备下,乾隆五十年正月初六日,乾清宫的千叟宴得以顺利召开。出席宴席的老者最年轻的为60岁,最老的是来自福建的105岁的邓钟岳老先生。可以说这次千叟宴,比康熙时期的千叟宴毫不逊色,首先乾隆五十年的千叟宴共列席八百桌,其中摆在殿廊下的50桌为王、贝勒、贝子、公和一二品大臣所坐,坐在首席的是80岁的裕亲王广录;摆在丹墀内的244桌,及甬道左右的124卓为三品至五品官员所坐;摆在丹墀外左右的为六品以下至众年老之拜唐阿以及兵、民、匠、艺等人所坐。



再据相关的史料所载,其次千叟宴主副食、酒水和燃料共花费约合现代的20万元,包括750斤12两的白面,36斤2两的白糖,30斤5两的澄沙,10斤2两的香油,100斤的鸡蛋,10斤的甜酱,5斤的白盐,3斤2两的绿豆粉,4斗2升的江米,25斤的山药,6斤12两的核桃仁,10斤2两的晒干枣,1700斤的猪肉,850只鸭,850只鸡,1700个肘子。400斤的玉泉酒。3848斤柴火,412斤木炭,300斤煤。

此外,乾隆五十年千叟宴的举行步骤大概是这样的:

先是王公大臣、各国使臣和众叟在外膳房大臣的引导下入席,静侯乾隆的驾临。然后在鼓乐齐鸣的“中和韶乐”(明清两朝用于祭祀、朝会、宴会的皇家音乐)中,乾隆从养心殿登上八人暖轿出发前往乾清宫。到达乾清宫后,奏起“丹陛大乐”(清代用于皇帝、皇太后、皇后等人御殿接受朝贺及宫中行礼),乾隆走向正前方的宝座,坐之。


乾隆就座后,管宴大臣开始引领着王、贝勒、贝子、公和一二品大臣等由乾清宫丹墀(殿前红色石阶)两旁走至正中,在鸿胪寺赞礼官的高喊下向乾隆行三跪九叩大礼,而后乐曲响起,其余在两旁,或是在丹墀外的数千老叟群臣则伴随着乐曲一同向乾隆叩拜,群臣、老叟起立后,乐声停止。之后,在完成叩拜后,管宴大臣再引着王公大臣步入殿内就席,众叟再行叩礼之后亦也入席。

此后宴席正式开始,乐师奏起“丹陛清乐”(清代凡是宫廷举行宴飨进茶、进酒,皇帝临雍赐茶时,皆奏之)。 此后参加宴席的众叟向再向乾隆行叩礼,之后,茶膳房大臣向乾隆进奉红奶茶一碗,乾隆饮毕,大臣及侍卫手执银椰瓢碗进内,分赐殿内及东西廊下王公大臣等茶,饮后茶碗均赐予本人。与此同时,在丹墀内入宴官员则是由侍卫手执盒子茶赏赐,这时他们在接茶后均需出座,向乾清宫内乾隆坐处行一叩礼,以谢赏茶之恩。



赏茶之后,二名茶膳房首领会将金龙大膳桌放在乾隆的宝座前,然后茶膳房总管太监就会将黄盘蒸食、炉食、米面奶子等果宴十五品,放在金龙大膳桌上。同时,茶膳房大臣、侍卫等会揭开所有宴桌上的宴幕,之后尚膳总管会率人捧上御宴,然后在丹墀两边摆放银包角花梨木桌两张,每桌安放银折盂一件,金勺、银勺各一把,玉酒盅二十件,这两张桌子上的东西都是给皇帝用的,除玉酒盅是为赏赐群臣所用。

之后执壶内管领和御前侍卫会将二十件玉酒盅斟满酒,放在乾隆面前的膳桌上。接着乾隆会召见一品大臣和年届九十以上者,在他们跪在御前后,就会将事前装满酒的玉酒盅赐予他们。同时,诸皇子、皇孙、曾孙会各自到殿廊下为殿内王公大臣进酒,并分赐食品。饮酒后,酒盅皆赏给与宴者,而被赐酒的众叟会在各自座位前再行一叩礼。



完成以上的所有步骤后,就是正餐的开始。此时内务府大臣等会执食盒上膳,分赐各宴桌肉丝汤膳,如此在食物全部上齐后,群臣众叟开始进食。在进食的过程中,事前安排好的戏班就会进入乾清宫,在搭好的戏台上表演大型歌舞《千叟宴三章》,歌舞主要的内容就是对乾隆的称颂。

最后歌舞毕,千叟宴结束。 赞礼官高声唱导,众叟向皇帝再次行一跪三叩礼,表示谢宴。 “中和韶乐”再次响起,皇帝起驾回宫。而后管宴大臣会按赏单向众叟赏赐寿杖、诗刻、如意、朝珠、缯绮、貂皮、文玩、银牌等礼物。众叟跪领赏物后,再次叩谢天恩。


当然宴席结束后,乾隆的工作并没有结束,他还会来到重华宫,为大学士和内廷翰林等开设茶宴,并以千叟宴联句赋诗。而据相关记载,当日共得诗3429首,其中乾隆赋《乙巳千叟宴》诗,这首诗的后四句是:“君酢臣酬九重会,天恩国庆万春延。祖孙两举千叟宴,史册饶他莫并肩”。

如此,乾隆五十年的千叟宴正式宣告结束。


澳古说历史


千叟宴在清代共举办过四次,最初始于康熙皇帝,他于康熙五十二年为庆祝自己六十岁的生日在畅春园举行了第一次千人大宴,并赋《千叟宴》诗一首,千叟宴的说法由此开始。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已六十九岁时,为预庆自己的七十岁生日在乾清宫举办了第二次千叟宴。当时十二岁的弘历,也就是是后来的乾隆皇帝,作为皇孙参加了这次宴会,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乾隆继位后,效仿他的爷爷,也举办过两次千叟宴。乾隆五十年,恰逢清宫庆典,乾隆举办了第一次千叟宴,地点也是乾清宫。第二次是嘉庆元年正月,乾隆八十六岁,这时他已经退位做了太上皇,地点改在紫禁城的皇极殿。乾隆皇帝举行的的千叟宴场面之大,人数之众、排场之奢,都远远超过了他的爷爷康熙。

乾隆五十年乾清宫的这次千叟宴,被邀请的人数多达三千余人,其中既有皇亲国戚、前朝老臣,也有从民间奉诏进京的老人。这场浩大的酒局,被当时的文人称作“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雨后青山秀


先回答下这个问题,是真的。而且有详实的史料记载。

千叟宴是大清一朝是始于康熙皇帝,算是比较大的宴席了,那是在康熙52年康熙自己60大寿的那年,他不知是突发奇想还是早有打算,在北京的畅春园摆了一场豪华盛大的宴席,邀请大清够资格的老人们前来吃喝住玩拿,这次举办的非常成功,于是康熙又在70虚岁(69周岁)第二次在故宫的乾清宫来了第二次,这一次我们今天的主人公乾隆弘历参加了,他目睹了这盛大的场面,于是据史书记载,乾隆在登基后的乾隆50年(本人75岁)决定效仿其爷康熙,也是在故宫的乾清宫举办了第一次千叟宴,据说第一次搞的这次盛大的千叟宴牌面相当的宏大,符合乾隆的一贯的风格,大大大,壕壕壕,整座的故宫被布置的喜气洋洋,豪华的装饰陈设使这座本就巍峨的大殿更加庄严异常,门内陈设着丹陛大乐。殿内陈设着满汉一二品大臣座位。殿下布设朝鲜等藩属国使臣席位,与宴千叟的席位在殿外阶下形成了一片宴席的海洋。

在开席后宴会到达了高潮,乾隆落座,一脸预约的神情,他招呼着自己的皇子,皇孙,曾孙们给各位老者,大臣们,敬酒。而且对岁数比较大的老人还颁发了御赐养老金牌,银牌,老猪曾经在首都博物馆拍到过这个牌子的文物,给大家看一下~

当然这个牌子是乾隆第二次千叟宴的文物了,是嘉庆元年所制因此有“太上皇帝”的称谓。据说,凭此信物可在其所在地衙门支取养老费用。在这里顺便也说说乾隆在位的第二次千叟宴,这一次千叟宴也是整个封建社会的最后一次了,在此之后再也没有举办过,直至清亡。第二次千叟宴是在嘉庆元年,在故宫的宁寿宫举办的这一次乾隆已经八十多了,在大清的皇帝们中,就没有能活到这么大岁数的,所以这场宴会举办的更加宏大,史料记载有106岁老人熊国沛和100岁老人邱成龙参加了为太上皇帝祝贺的活动,乾隆赏了他们六品顶戴以示太上皇养老敬老之意。然而,从历史的角度看,这场千叟宴的结束也宣告了乾隆王朝的落幕。所谓“康乾盛世”也在这次千叟宴后落下了帷幕。。。


老猪的碎碎念


是真的,至于为什么要举办千叟宴呢?

先看下中国历朝皇帝的寿命,明朝只有洪武、永乐两位过活过了六十的,搞千叟宴主要还是标榜自己能活。

另一方面也是清朝毕竟是异族入主中原,为了获得正统性,必须标榜儒家中的孝道,康熙时代开始的《圣谕广训》首句便是“敦孝弟以重人伦”,其中尊老礼便是为了体现“重人伦”。康熙、乾隆时代所统治的区域也较前代较大,千叟宴不止是汉地的老人参加,也让蒙古、土伯特、回部、朝鲜等地上岁数的首领、重臣参加,这也可以做为他们归顺与否的考试。



参加千叟宴也不是白参加,乾隆时就赐九十岁的正六品顶戴,所有到会都会赐鸠杖一根。当过官的这些固然不用在意,乡间野老的话,他们就会觉得这辈子没有白活,回乡之后也会把皇帝讲的话传到乡里。当时大部分地区皇权也勉强到乡一级,乡级以下的,可以靠这些老人们来表现下皇权的存在。让人们知道,老实呆着,好好活着,也有可能混个顶子。

而且清朝就搞过三次,康熙时一次,乾隆时两次,因为太烧钱了,后来也不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